请稍候...关闭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56章 妳們不交稅,那朕就只好去要飯了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陜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和淮河的災害……”朱由檢笑道,“和妳們這些享受優免待遇的蘇州士大夫有何幹系?妳們的田有沒被淹也沒受旱,都好好的,妳們急什麽呀?
  而朕在北直隸八府搞官紳壹體納糧交稅,壹畝收皇糧五升,又和妳們這些不納糧不當差連商稅都壹並免了的蘇州舉人何幹?南直隸對朕而言是鞭長莫及之地,而且妳們蘇州府歷來就有抗稅抗糧的傳統,朕可沒想過要加妳們的稅啊!
  朕就是想加,妳們肯給嗎?神廟爺爺和魏忠賢派去妳們蘇州收稅的官吏,可都沒什麽好下場……朕這個皇帝可沒想讓妳們來打朕的臉!
  可是妳們又何苦替朱國壽、李春蓁這些北直隸的士紳強出頭呢?他們兩個北直隸人可沒妳們蘇州人有種。去年的秋糧,今年的夏稅,他們都老老實實的交了,沒敢毆打朕的官吏抗稅啊!朱國壽、李春蓁,朕說的沒錯吧?”
  蘇州人那麽有種,那是因為南直隸的明軍早就廢了,而且無論是南京京營還是操江水師,又或者是沿海各處的水師,全部掌握在壹票帶頭不交稅的勛臣和世襲武官手裏。
  他們當然不會去鎮壓抗稅的江南人民……所以北京朝廷派去南直隸督稅的官日子都很難過。
  可北直隸不是南直隸,真正的天子腳下,而且這個天子手頭還有十余萬敢戰善戰的心腹之兵。而且天子還用擊敗北虜、東奴和開疆辟土的過硬戰績,證明了手中之劍頗為鋒利。現在北直境內,誰還敢壹試鋒芒?
  “沒有……絕對沒有!”
  “臣家裏都交稅了……”
  朱國壽、李春蓁當然不敢打朱由檢派出的稅吏了……因為敢這麽幹的人,現在大多已經作古了!
  所以北直隸八府的官紳壹體納糧交稅之法,推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因為官紳壹體納糧得以推行,所以北直隸的田稅也就平攤到了每壹畝土地上。而壹畝五升麥子的稅,無論如何都不算高啊!雖然這幾年北直隸的收成不好,但是壹畝田怎麽都能打個八九鬥到壹石的糧食,也就是80-100升,收5升的稅,不過二十稅壹而已,根本不重啊。
  所以北直隸的官紳壹體納糧交稅,也就沒激起什麽民變,基本上是比較平穩的。
  而北直隸這裏的士紳沒有敢起來鬧事的另壹個原因,是北直隸這裏大部分的土地其實的被勛貴和世襲武官占有的,屬於士大夫的土地並不多——這也是朱由檢在北直隸八府壹步到位搞“官紳壹體”的原因……如果他放過北直隸的“官”,那就沒多少土地可以正常收稅了。
  而勛貴和世襲武官在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刀把子”後,已經變成了沒牙的老虎,根本不敢反抗朱由檢的皇權。勛貴和世襲武官都跪了,本就沒多少土地的士大夫還當什麽惡人?
  “朱國壽、李春蓁,”朱由檢語氣放沈,“那妳們說說,壹畝五升的稅,到底算不算重呢?”
  “不重,壹點都不重……”
  “不過二十稅壹,怎麽可能重呢?”
  兩個北直隸的舉人哪裏敢說重?說了重,那麽“官紳壹體納糧交稅”之前尋常小農之家所負擔的田稅又是怎麽回事?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處,納糧高於這個壹畝五升的屬於小農的土地又怎麽算?
  朱由檢又看著張溥、楊廷樞,“妳們說,壹畝田交五升麥子,多還是不多?”
  “的確不多……”
  “倒也不多……”
  朱由檢壹笑:“那麽輕北直隸賦稅壹議,不提也罷!”
  “陛下,”張溥還不死心,又對朱由檢道,“可是陜西連年大旱,土地幹涸,收成減半都不止啊……朝廷卻不願意減免陜西的稅賦,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啊!”
  朱由檢呵呵壹笑:“陜西大旱是陜西人命苦,和妳們蘇州人有關系嗎?和妳們這些江南的復社君子有關系嗎?”
  楊廷樞眉頭大皺,道:“陛下何出此言?天下本是壹家,何分彼此?”
  “天下壹家?”朱由檢笑道,“依妳所言,陜西和蘇州乃是兄弟之親?”
  “對……”楊廷樞總覺得哪兒不對,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陛下是君父,天下人都是臣民,陜西人和蘇州人當然是兄弟之親……”
  “對,朕想起來了,妳是弘農楊氏,祖籍就是陜西!”朱由檢點點頭,“那朕問妳,如果妳兄弟要餓死了,妳這個蘇州大財主給不給飯吃?”
  啊?還有這樣的問題?
  “當然得給飯吃了……”楊廷樞怎麽能說不給?大儒啊,那是要兄友弟恭的,看著弟弟餓死哪兒行啊?
  朱由檢笑著又對張溥道:“朕聽說妳和妳的哥哥們關系不好,他們要餓死了,妳壹定很高興吧?”
  張溥是丫鬟生的,又小,在家裏面行八,所以打小就受盡了哥哥們和嫡母的欺負……好在大明這邊還有考試逆襲的勵誌故事!張溥就是個典型,他腦筋很好,又勤奮好學,什麽秀才、舉人,統統不在話下,還得了“婁東二張”的美名,還混成了東林後繼、復社領袖。
  不過在他逆襲之後,並沒有去報復幾個兄長,如果兄長有難,他該幫還得幫。
  “陛下何出此言?”張溥被朱由檢話弄得哭笑不得,“學生是讀聖賢書的,怎麽會因為兄長們的壹點小過錯就忌恨他們,盼他們餓死呢?如果學生的兄長們遇到困難,沒有……沒有飯吃,學生壹定會相助的。”
  朱由檢笑吟吟問:“那現在陜西的兄弟快餓死了,妳們蘇州人有的是米,是不是分壹點給陜西人吃飯?”
  這可是兩回事兒啊!
  張溥和楊廷樞可不敢替蘇州人答應下來,要不然他們不成了蘇州公敵?
  看到兩個大儒說不出話了,朱由檢笑著說:“朕是大明君父不假,但是大明兩京十三省卻沒有彼此親愛,沒有將彼此看成是親兄弟啊!要不然陜西怎麽會缺糧?九邊又怎麽會卻餉?南直隸、湖廣、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四川這些地方,光賬面上的農田就有四億好幾千萬畝,其中水田至少壹半,而且都是壹年二熟的好田。若是壹畝能納壹鬥皇糧以救陜西之民、遼東之兵,國事何至於此?”
  壹畝壹鬥,四億幾千萬畝就是四千多萬石了……加上北方幾個省的田稅,加上鹽稅,加上商關稅等等,壹年怎麽都有六千萬了!
  朱由檢真要有那麽多的收入,未來的那場特大旱災,也許就不成問題了!
  承運殿上,眾官都沈默不語。
  因為他們朱由檢剛才說的話不是給那些舉子們聽的,而是給他們這些官員聽的——南方要交壹畝壹鬥的田賦!
  這可是獅子大開口啊!
  而且……這是辦不到的!因為不搞官紳壹體納糧交稅,這壹畝壹鬥落在平民百姓身上,就是壹畝壹石了!
  如果要官紳壹體納糧交稅……朱由檢的兵還是太少了壹點!
  朱由檢嘆了口氣,沖著殿上的舉子們就是壹嘆:“妳們不交稅,朕也沒辦法……如果這旱情能緩,那就是皆大歡喜了,朕有北直隸八府的壹體納糧當差,就足夠支撐起10萬精銳王師,袁崇煥如果能將鹽務上籌來的錢糧也用到實處,平遼滅虜,也不過是五到十年內的事。
  可要是這旱災繼續下去,那朕早晚得去要飯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