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69章 如何成為忠烈(二)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大明洪興二十年,正月二十三日。
  大散關——和尚原壹帶。
  “勝了!勝了……大明萬勝!”
  戰場之上,響起了山呼海嘯壹般的巨大歡呼聲音,直沖雲霄,也將戰場上所有明軍的士氣鼓舞到了極點。
  在大散關到和尚原壹帶,高高低低幾十處丘陵和臺地,再加上依著大散水構築的壹連串堡壘和工事,組成了大順軍的大散關防線。這道防線在過去的七八年間,壹直牢不可破,充當著吸引明軍大隊的磁石,同時也是捍衛大順政權的銅墻鐵壁。
  但是維持這條防線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李定國陣前屯田的設想,早就化為了泡影,屯田所獲的糧食,根本不足以支撐陜西前線的各路大軍消耗——陜西前線的順軍數量不定,多的時候可以有二十萬,少的時候只有五六萬。
  而決定兵多兵少的,除了軍事需求,就是後方供應糧食的能力了——蜀道艱難,難於上青天啊!
  要運輸壹石糧食到陜西前線,被民伕和牲口在路上吃掉的,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損失掉的糧食(包括牲口食用的精料),往往高達八石九石之多……想要長期在前沿維持十幾二十萬軍隊,是根本不現實的。
  但是僅僅依靠五六萬人想守住關中前沿和仇池山——祁山前沿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定國只好在階州、略陽、漢中等三地再設了三個大營,每個大營最多時都能屯兵三萬,總共就是九萬後備之兵。
  在關中和仇池山——祁山前線比較緩和的時候(通常是冬季和春季),李定國就會減少那裏的駐軍,把主力撤回階州、略陽、漢中就食。而在前線比較緊張的時候,他就會把軍隊從階州、略陽、漢中調往前沿。
  如果陜西戰事實在太激烈,李定國還會從成都調集大軍,這樣前線的軍隊就能達到二十余萬了。
  而在洪興十九年冬,雖然陜西前線的情況已經開始緊張。但是李定國還是按照計劃減少了前線部隊,到了二十年正月時,甚至還進壹步撤出那壹帶的駐軍。
  到大劍山起義爆發前,關中和仇池山——祁山前線的順軍總兵力已經低於四萬,其中擺在大散關防線的兵力更是不足兩萬……就是這兩萬人,也在正月二十壹日、二十二日開始撤退,到二十三日明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只剩下不足六千人還堅守在順軍前沿的各個重要據點當中。
  而且這六千守軍,也不打算死戰……這些人都是李定國的親兵,全都配了善走山路的滇馬、川馬,隨時可以壹走了之。
  不過演戲還是要演全套的!
  大順晉王李定國要從前線撤兵,也得留下精銳殿軍啊!
  怎麽可能壹觸即潰?
  可是當劉生、吳國貴指揮的三萬精兵在24斤臼炮和12斤長炮,還有其它中小口徑的野戰炮掩護下發起總攻的時候,李定國麾下的順軍的崩潰速度,還是讓這位在陜西前線和明軍打了近八年的名將感到有點失望了……
  從立馬在大散水南岸壹處高地上的李定國的眼中望出去,大散關堡壘的上空,已經升起了大明的日月旗幟。
  而剛剛棄了城關,向大散水奔來的順軍,則是壹副兵敗如山倒的狼狽模樣。不算寬闊的戰場上,到處都是穿著藍色戰衣的士兵,或騎馬,或發足狂奔,沖向大散水。
  明軍的12斤長炮打出的釘頭開花彈不時在藍衣人群中炸開,炸出高高低低的煙柱。
  追擊的明軍也出現在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組成了壹個個紅色的方陣,好像壹座座移動的堡壘,碾壓而來,將所有擋在他們面前的敵人踩在了腳下。
  李定國的長子李溥興奉命留守大散關,現在也被這群紅衣兵追趕著涉水逃到了大散水南岸,尋到了李定國的“晉”字王騎,然後直接策馬上了高坡,到了李定國跟前才從馬背上翻滾下來,單膝跪地。
  “父王,快撤吧……兄弟們抵擋不住了!”
  李定國沈著張臉,顯得非常不滿。
  “敗得也太快了吧?半天不到,就守不住了?若是遇上黑衣兵也就罷了,可是為父分明看見來敵都是紅衣兵!”
  他說的黑衣兵是指明軍的近衛軍,近衛軍善於夜戰,所以壹律著黑衣——夜行衣的顏色嘛!
  另外,明軍的黑騎兵也著黑衣的,因為他們也同樣要在夜間執行任務……
  而明軍陸軍的其他部隊,則都是著紅衣的。
  在陜西前線打了那麽多年的仗,李定國已經知道,和穿黑衣的近衛軍相比,穿紅衣的普通明軍差了可不是壹點半點!
  李溥興搖搖頭,道:“父王,孩兒今日遇上的紅衣兵也和往日不同了……壹部分人配了燧發槍,而且長槍兵少了很多,還和火槍兵混在了壹起,同時還編了刀牌手,近戰肉搏的能力強多了!
  更可恨的是他們還會扔壹種會爆炸的標槍!額們的兄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兵器,不會抵擋,所以只好逃走了。”
  吳三桂也是會改良戰術的!
  他和大順軍打了那麽多年,當然發現長槍兵在山地戰中沒啥用。十次裏面九次是在看戲……
  而火槍兵即使裝上刺刀,也打不過刀牌手!特別是大順軍的刀牌手還非常善於投擲標槍。
  所以吳三桂從去年開始就對自己和尚可喜、孔廷訓的軍隊進行改良,減少了長槍,增加了刀牌,而且還把手榴彈綁在了刀牌手的標槍上。
  這就等於把刀牌手和擲彈兵合二為壹了!
  初次遇上這種會扔炸彈的刀牌兵,讓本就人心惶惶的順軍再沒有了戰鬥意誌,稍加抵抗之後,就幹脆來了個壹觸即潰……
  李定國哼了壹聲:“雕蟲小技而已!”他又看了壹眼湧過大散水的自家敗兵,壹咬牙,下令道:“撤吧……且看看誰會追上來!”
  李溥興吐了口氣,不管誰會追上來,反正他是不想在大散水南岸多留壹刻了……而且,再也不想回來了!
  八年征戰壹場夢啊!
  ……
  “父帥,這李定國不過如此啊!”
  同壹時刻,二裏關上,剛剛率領壹團精兵打下大散關的吳應麟已經喜氣洋洋的跑來向父親報功了。
  吳三桂哼笑壹聲:“不過如此,也擋了為父那麽多年……今日他雖然敗在了為父手中,但卻是非戰之過,實在是流寇的國力不濟,叫咱大明給耗幹凈了!這壹戰,咱們不是贏在戰場上的,而是贏在國力上的。”
  “父上,咱們要發兵去追嗎?”吳應麟打得有點不過癮,似乎想搶了尚可喜和孔廷訓的功勞。
  吳三桂壹擺手,笑道:“讓尚可喜和孔廷訓去吧……我父子還缺這點功勞麽?”
  “父上,”吳應麟道,“我父子有姑姑照看,當然不缺功勞,可是下面的兄弟們呢?四川之役打完,朝廷還用得著他們嗎?現在多賺點功勞,將來也能多得壹點賞賜。”
  這回吳三桂也覺得兒子說得不錯,於是就道:“那就先讓尚可喜和孔廷訓去追,我們帶兵跟著……李定國用兵詭譎,壹定還有後招,到時候咱們就破他的後招,也是壹樁大功啊!”
  吳應麟壹拱手,對吳三桂道:“父親,那孩兒這就去整頓隊伍,準備追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