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50章 好韃子?有古怪!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4

  大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壹片石大戰後兩天。
  壹艘從山海關駛來的小型沙船,停泊在了大沽口海沙島的碼頭上。從船上下來的是吳三妹的表哥祖澤溥和朱慈烺原先的伴讀太監邱致中,兩人下船之後,就在看守碼頭的錦衣衛帶領下直接去了朱慈烺的撫軍大元帥府。
  “臣祖澤溥叩見太子千歲。”
  “奴婢叩見千歲爺。”
  兩人給端坐堂上的朱慈烺行了大禮,朱慈烺卻盯著祖澤溥的後腦勺楞了楞,才讓他們平身,又賜了座位。
  朱慈烺之前發楞,是因為他發現祖澤溥居然沒有剃發!
  沒有剃發,就是還沒有當漢奸!
  妳爸爸是祖大壽啊!妳全家都當漢奸了,妳居然沒有當漢奸,這是為什麽……有古怪!
  “山海關那邊打完了?”朱慈烺問。
  “打完了!”祖澤溥喜氣洋洋地說,“臣給千歲爺賀喜了……我明清聯軍大獲全勝,逆賊李自成的十數萬老營兵傷亡殆盡,只有幾千人逃離戰場。”
  其實李自成敗得沒有那麽慘。大順軍逃跑的本事比尋常明軍強太多了——他們是流寇嘛!所以李自成丟在壹片石的老營兵約有三萬,損失剛剛及半,實力猶存啊。要不然在歷史上,他也不可能在後來的撤退途中,在真定和定州兩度組織反擊戰。所以吳三桂上報戰功肯定是誇大的,翻個壹兩倍都是良心賬。
  邱致中也滿臉喜色,向朱慈烺報告:“王制軍和平西伯以定王的名義同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達成了盟約,共討流寇,事成後就以山海關和長城為界,北清南明,互為兄弟之邦。另外咱們再給百萬歲幣,再壹次犒勞清兵三百萬即可……千歲爺,看來滿韃子還是通情達理的好韃子,我大明中興有望了!”
  啊?好韃子?騙小孩吧?朱慈烺心說:本宮只是看上去年幼,心理年齡都四張以上了,而且前世的專業就是忽悠!會上多爾袞和洪承疇的當?
  “哦,”朱慈烺點了點頭,臉孔上的笑容也綻放出來了,“還好本宮英明,保著父皇從京師殺出來到大沽口暫避……要不然可就看不到現在的大明中興了!”
  “千歲爺英明!”
  “臣等恭賀千歲爺……”
  大堂上還有不少太子壹黨的官員,吳襄、曹友義、朱純傑、沈廷揚四個衛帥,還有五個大學士,壹個兵部尚書,還有大元帥府長史畢酒城和另外幾個校書、侍書(都是文書),這個時候都壹起起身向朱慈烺道賀。
  不用說,壹個個都樂得跟什麽似的!
  朱慈烺護駕出城,走通州,戰天津,退據大沽口,雖然展現出了極強的組織能力和忽悠能力。但終究沒有領導大明走向勝利啊!可現在流寇被打垮了,北京眼看也能收復,和大明懟了幾十年的東虜居然也講道理了……這大明不就中興了?
  這大明可是在撫軍太子的領導下中興的!
  這就說明太子殿下領導有方,是大明中興之主……崇禎皇帝是不是應該退位讓賢,讓中興之主全面執政啊?
  只要北京城能收回來,朱慈烺就是人心所向,不僅大沽口行在的大明忠臣都要哭著喊著勸進,就是北京城裏那幫貳臣,還有南京六部的官員,還有各地的地方官,都得上表勸進。朱慈烺不幹都不行,全國人民都不答應啊,到時候就是黃袍硬往他身上披了!
  等朱慈烺當皇帝了,這間大殿之內的諸位,可就是新主的功臣、近臣,還怕沒有榮華富貴?
  朱慈烺站起身,對大堂內的幾個大學士和兵部尚書陳銳道:“諸位閣老,陳先生,咱們壹起去向皇上稟報此事吧。
  大寶,去把其他出席小朝會的重臣都請來,大家壹起去吧!”
  朱大太子還是有孝心的,他在大沽口的這些日子天天去給漂亮媽媽請安,卻很少見崇禎這個爹爹。今天有了特大喜訊,第壹個想到的還是老爸。
  當下他便帶著自己的壹群手下,出了元帥府,去了隔壁的行宮——其實就是相鄰的兩個院子罷了。
  崇禎皇帝看到朱慈烺帶著壹大群人過來,心裏壹下子就緊張起來了——是不是來逼宮的?應該不至於啊,現在都還沒到登州呢,這逆子就等不及了?
  他連忙看了看左右,只看見曹化淳和王之心兩個太監,哦,還有壹個總戎朱純臣正在往墻角挪步……這是要逃走還是要去搬救兵?
  大感失望的崇禎皇帝只好深吸口氣,在禦座(就是壹把太師椅)上坐直了身體,壹副怒氣沖沖的模樣,準備要呵斥謀朝篡位的太子爺。
  朱慈烺瞧見崇禎皇帝氣呼呼的樣子就是壹楞,是誰惹父皇生氣了?朱純臣那個家夥怎麽縮到墻角去了?壹定是他惹怒父皇了!
  把目光從朱純臣身上收回後,朱慈烺就笑著給崇禎行了壹禮,“父皇,剛剛收到山海關的奏報,流寇的二十萬大軍被咱們和清國的聯軍擊敗,李逆精銳盡喪,率數千騎倉惶而逃。北京也許不日便可收復,我大明中興在即了。”
  啥?李自成已經敗了,大明這就要中興了?這怎麽可能?
  崇禎皇帝被驚的連生氣都忘記了,只剩下詫異驚訝了。他那麽英明,那麽勤勉的壹明君,兢兢業業治理天下十七年,居然落得個幾乎亡國的下場。
  而春哥兒這個忤逆不孝的太子篡權才壹個月,大明就中興了……這也太快了吧?李世民都沒那麽快啊!
  “臣為陛下賀,為撫軍太子殿下賀!”
  “臣為大明萬世賀……”
  大堂內又是壹片恭賀之聲,跟著崇禎的臣子和太監,已經和朱慈烺壹起過來的內侍外官,全都壹塊兒為崇禎帝和朱慈烺道賀。
  崇禎皇帝也不能再發火了,甚至不能再罵朱慈烺是逆子,也不能質疑朱慈烺聲稱的高皇帝托夢說了。沒有太祖高皇帝在夢中提點,他壹十六歲的小孩子怎麽可能那麽厲害?
  這太祖高皇帝也是,為什麽不托夢給朕啊?崇禎心想:難道是自己太勤勉了睡覺太少,沒時間做夢?
  朱慈烺這時已經找了把椅子,大模大樣坐好了,笑著拿出了祖澤溥帶來的奏章,遞給曹化淳,讓曹公公轉給崇禎看。
  崇禎連忙接過奏章翻開以後逐字逐句看了起來,原本舒展開來的眉頭也漸漸擰了起來。
  “哥兒,東虜要以長城為界也就罷了……可這百萬歲幣和三百萬的勞軍銀子,朝廷怎麽拿得出來?另外,吳三桂他們立了那麽大的功勞,也該重重犒賞吧?朝廷現在有多少銀子?能給得出嗎?”
  朱慈烺笑了笑,心想:給個屁,韃子和漢奸在騙人呢,妳還真相信了!
  “父皇,朝廷手頭就有五百多萬兩銀子,”朱慈烺道,“其中大沽口這裏有四百多萬,余下的在登州。不過這些銀子可不能給清國!”
  “不能給?”崇禎壹楞,“哥兒,現在可不是小氣的時候啊!咱們要是不給錢,清國怎麽肯退兵?和京師的百萬生靈相比,銀子不算什麽。”
  朱慈烺沒有回答崇禎皇帝的問題,而是淡淡地道:“流賊大敗……清兵很可能會把控住山海關咽喉,我們必須有所防備。”
  吳襄問:“千歲爺,您是擔心清人圖謀不軌?”
  朱慈烺笑了笑:“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吳襄又問:“千歲爺,您想怎麽防?”
  朱慈烺道:“得正式改封定王為代王,統禦大同重鎮。封吳三桂為晉國公,統禦太原府,封高第為宣國公,統禦宣府。命王永吉為大同、宣府、太原三邊總督,加大學士和兵部尚書銜。
  此外還有壹人,也必須加以重賞和重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