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38章 請學為圃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4

  翡翠乃嶺南之物,此時已馳名中原,與白玉交相輝映,同為貴人宮廷所好,黑夫也不必解釋,能聽懂的自然聽懂了。
  昨日,吃過那頓“翡翠白玉湯”後,黑夫在即墨城大水井邊新建的豆腐坊裏,給秦始皇演示了歷史穿越小說本本都寫,已不必再水壹遍的鹵水點豆腐。
  這是農家在膠東折騰半年的成果之壹,原料菽便是大豆,乃是中原土產,歷史悠久。而膠東種的更是比中原菽豆產量更高,四百年前管仲從山戎引入的“戎菽”,那是壹次著名的外來物種引進,壹起引入的還有“冬蔥“。黑夫讓農家在膠東做的事,其實與管仲也差不多,只是更精細和復雜。
  加上在黑夫和墨家的推廣下,在關中,石磨已是司空見慣之物,制備豆汁豆腐的壹切條件都齊全了。剩下的,就只是黑夫通過壹次“偶然”的事,為農家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那是秋天的事,如今已是十壹月中旬,幾個月過去,豆腐工藝已經被摸索得很成熟。
  當然,制備豆腐的過程,引發沒見過這場面的群臣壹陣嗟嘆是自然的。甚至有趙高的弟弟,郎官趙成懷疑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有毒。
  黑夫的回應,是當著他的面,喝了壹碗灑糖的甜豆腐腦,壹擦嘴,啥事都沒有。趙成只得閉了嘴,最後不少大臣都試喝了點,有喜甜的有喜鹹的,不壹而足。
  而今日,黑夫則邀請秦始皇來參觀城外的農家菜圃,這片膠東欣欣向榮的“農業科技園”,被黑夫取名“大寨”,也不知是何緣故。
  在大寨,農家的領袖許勝帶著弟子拜見秦始皇,同時為他介紹起來:“小民敢言於陛下,壹般的菜圃,從關中鹹陽宮室,到邊塞軍營,所種多是這幾樣。”
  許勝掰著手指,壹壹給皇帝數道:“葵、韭、薤、蔥、藿,此五菜者,可謂隨處可見,其中,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至於其他的芥菜、芹菜等,多是地域性的,沒有大範圍普及。
  “只是壹旦進入晚秋……”
  許勝指著壹路來,光禿禿的菜圃搖頭道:“五菜皆絕,唯獨葵菜,六七月種者,季秋采摘,可用鹽淹作菹臘菜。八九月種者,到孟春之月采摘,於是春寒料峭時,唯壹能吃上的新鮮蔬菜,就是葵。可在膠東,天氣寒冷,葵菜常不能越冬便凍死大半,秋天做下的葵菜菹臘,也吃不了幾頓……”
  因為葵菜的產量實在是太少了,對於北方漫長的冬天來說,杯水車薪啊。
  葵菜尚且如此,其余蔬菜壹旦入冬,也統統吃不上了。
  隨行群臣裏,倒是沒人問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來。秦朝秉承的是“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哪怕是子嬰這樣的宗室,也是在基層混過,盡管不清楚蔬菜的時令,也至少知曉,在漫長的冬天裏,普通兵卒、百姓那乏味的食物:
  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裏,帝國的幾百萬戶人家,數十萬兵卒,每天就只能靠壹點幹巴巴的鹹豆醬,來下難咽的粟飯。有的人家準備不足,醬也吃完了,就只能磕鹽塊下飯,最慘的是連鹽都吃不起的人家,妳能想象每天什麽都不下,兩頓淡寡米飯用冷水沖服的生活麽……
  這時候,不論是屯戍的兵卒還是百姓,肉是不敢想的,但哪怕來點蔬菜給他們改善下夥食,也是極大的奢侈了!
  所以別小看菜籃子,它可是關乎民生的東西。壹旦哪天妳發現市場裏的菜價漲了,百姓的日子,便不好過嘍。
  這時候,黑夫接過許勝的話,對秦始皇道:“但在膠東,經過農家不懈努力,卻找到壹種菜,四季皆與,比葵菜更耐寒,產量更大,且味道更好……”
  秦始皇了然:“這便是朕前日所食的‘菘’?”
  “正是菘菜!”
  秦始皇吃慣了大魚大肉,偶爾來壹頓“翡翠白玉湯”倒也挺新鮮的。
  而且說實話,在禦廚的烹飪下,那壺湯味道很不錯,豆腐滑嫩可口,青綠色的菘菜也挺好吃,就秦始皇的口味而言,比關中的蒓菜、巴蜀的葵、芹等菜都要鮮美。
  而禦醫陳無咎等擇此菜品嘗後,認為菘菜微寒味甘,具有養胃生津、清熱解毒等功效,還勸秦始皇可以多吃……
  這時候,眾人正好走到壹片菜地處,此處分別種著冬葵,還有菘菜。
  昨夜才下過雪,已然積雪的地裏,旁邊的冬葵已經蔫了,但菘菜卻依然完好,因為是八九月才種下的新菜,尚且稚嫩,其色澤呈淡青白色,上面盛著點未化的雪,卻依然精神抖擻。
  許勝笑道:“此物之所以得名為菘,乃是因為它淩冬不雕,四時長有,有松之操,與其他菜不同,經過霜後的菘,吃起來才特別鮮美。”
  說著,壹行人又到了菜地旁的屋舍,打開了地窖,裏面儲藏著壹顆顆菘菜,雖然它的長相,與後世的大白菜還有不少區別:是散葉而非結球,體量也遠不如壹顆十多斤的大白菜。
  但這已經是黑夫熟悉的壹幕了,他去過北方農村,見過老百姓冬天屯白菜的景象。
  同時許勝也嗟嘆:“古人吃菘雖早,但昔日此菜只作野菜,百姓偶爾采食,以備荒年,幸好膠東郡守提醒,說曾見此菜寒冬依然完好,或可試種,吾等才尋來種下。不曾想,得到的牛肚菘,葉片厚大,成熟時色澤如翠玉,且味甘,啖之無滓,口味不亞於葵!”
  雖然體型、口感還有待改善,但能不到壹年時間,便能從幾種野生的菘裏選出較優品種,已經殊為不易了。
  農家雖然是搞農圃的專業戶,但卻沒有現代科學研究體系,他們只能用神農嘗百草的辦法,不斷積累經驗,在眾多的植物裏,小心翼翼找到無毒的食物圖譜,再經過不斷馴化和培育,優中選優,最終推廣種植。
  黑夫只能利用自己前世在農村老家的經驗,隨口提壹些可能的點:比如將菘與芥菜混種,因為它們好像都是“十字花科”的,可以進行雜交,這樣或能反復提升品質,希望有朝壹日,能培育出後世的大白菜來吧……
  黑夫這麽做,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也不是為討好皇帝的口味,更不為給達官貴人的餐桌上增加菜肴!
  而是希望,在漫長的冬日裏,在帝國各個寒冷的角落,只能嚼著幹飯的黔首士卒,能吃上壹碗可口的白菜湯,或者是百吃不厭的腌白菜……
  孟子說,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壹點黑夫不敢保證,但至少,壹些容易普及的新事物,壹碗皇帝喝了也叫好的“翡翠白菜湯”,能為百姓泛善可陳的生活添壹點滋味。
  想到這,黑夫便為農家向秦始皇請功道:“陛下,臣聽聞,古時民有疾,未知藥石,神農氏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壹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眾,而醫道自此始矣。”
  “今日農家許勝等亦嘗百草,擇菘菜而植之,將每次嘗試培育的過程,也壹壹記於紙上,好讓弟子效仿。他日若能使家家戶戶皆能食此菜,亦是壹大善政!”
  “的確是壹道善政。”
  秦始皇頷首,應黑夫之請,給許勝和農家弟子以封賞,賜爵賜地,但許勝的弟子們拜謝後,卻又道:“陛下,老朽有壹事欲稟!”
  雖然許勝當年有擁護呂不韋,逃離關中的劣跡,但那是過去的事,秦始皇對他還算和善,頷首道:“但說無妨。”
  許勝告罪,說起了壹樁往事……
  “陛下,昔日,孔子之徒樊遲請學稼。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孔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去後,孔子對其余弟子曰,小人哉,樊遲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若如是,則四方之民以繈褓負其子而至矣,何必親自學稼?”
  孔子認為他培養學生,不是為了讓他們以後去種莊稼種菜,而是為了從政為官,為了做肉食者,只要做了官,壹切事情就迎刃而解。
  儒家也認為,在上位的人哪裏需要學習種莊稼、種菜之類的知識?只要重視禮、義、信也就足夠了!
  總之,儒家的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培養勞動者,而是為了培養勞心者。
  但農家,卻正好走了與他們完全相反的道路,甚至有傳說:農家的創始人,就是孔子的弟子,那個被他鄙夷的“小人”樊遲!
  這也難怪,農家曾經被孟子等儒家宗師鄙夷貶低得不行,連稷下學宮也擠不進去,只能在弱小的滕國謀出路,去遙遠的秦國找機會……
  許勝看了壹眼黑夫,黑夫眼中滿是鼓勵。
  黑夫告訴許勝,就像在裏的農家諸篇壹樣,他們應該把這壹段“嘗百草”的過程寫下來,教授弟子,同時也要讓天下人知道……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農圃之事並不是小人之道,而與儒家詩書禮樂壹般,是關乎民生的大學問!”
  這是許勝從未得到的鼓勵,於是,他便鼓起勇氣,請求秦始皇道:
  “陛下,被儒士鄙夷的小人之道,卻是我大秦的實用之學,此乃農家之大幸,也是天下之大幸。老朽敢請陛下,能讓如樊遲壹般,欲學於農圃的‘小人’,作為弟子,向吾等學之。學成後可為田官,為陛下向黔首傳播節氣農時,堆肥漚肥之術,以及推廣菘菜等物……”
  秦始皇和群臣都壹楞,這時候,黑夫也立刻站出來,說道:
  “沒錯,陛下,正如當日在臨淄,論修書修史時,丞相所言。今天下已定,法令出壹,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公學中已有法令之學,然在此之外,也當設工農之學!使這些有用之學,使菘菜、豆腐,皆能傳遍天下,澤被黔首!也讓那些以古非今的人看看,神農做的事,大秦壹樣能做,且做的比古時更好!”
中秋快樂,另外推薦本書《秦農》
  ,最快更新秦吏最新章節!
  雖大,但此地多丘陵、灘塗,適合開墾的地方不多,人口卻有七八十萬。多余的人口,只能往工商業發展。
  黑夫想要打破土地格局,前提是,必須讓占據當地大量田土的即墨田氏滾蛋!
  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黑夫道:”膠東秦吏不過數十,郡兵大多是本地人,加起來,還比不上即墨田氏的賓客附徒多,更別說,他還有夜邑田氏為奧援。”
  夜邑田氏,是安平君田單的後代,萬戶人口的夜邑,過去是他們家的私屬領地。所以這就是“黔首自實田”不能爭取貴族的原因了:人家曾是萬戶封君,壹方諸侯,如今卻成了法律上的黔首,全族上下肯定滿腹怨憤,不反妳反誰?
  “齊地這五年來沒有生亂,全靠王賁將軍在臨淄鎮守,眼下他了鹹陽,我若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貿然動了諸田,恐其生亂,到那時,遠無救兵,近無悍卒,縣鄉皆反,我恐怕要困守孤城了。”
  所以黑夫的打算,是等到秦始皇今年按計劃東巡海濱時,再借著隨行大軍之勢,將膠東諸田連根拔起!統統遷到關西去!
  葉子衿聽罷,才明白,這膠東的水竟是如此之深,而輕聲道:“良人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陛下今年的東巡,或會推後!”
  原來,黑夫來膠東這幾個月裏,西邊可發生了不少事。
  巴蜀那邊,蜀郡尉常頞,以及和黑夫交情莫逆的巴郡大商賈巴忠,去年秦始皇巡視巴蜀時,提議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眼下五尺道才修了壹段,就遇到了當地最大的勢力“邛都”阻礙,官府和邛都爆發了沖突,蜀郡尉正氣勢洶洶地提議,先發兵滅之,再繼續向南推進。
  這也沒什麽,邛都只是小國,巴蜀兩郡的兵力完全足夠。但西邊的月氏,則需要十萬之兵方能拿下。
  葉子衿告訴黑夫,雖然月氏迫於秦軍壓力,前年派其長子入朝,但月氏王十分反復,他見秦商賈與西邊的敵人烏孫往來密切,心中生恐,便使越過大漠,偷偷與漠北的冒頓聯絡,被秦軍的居延哨所發現。
  而與此同時,在鹹陽做質子的月氏王子又因為醉酒殺死了壹個平民,被廷尉關押起來,秦和月氏的關系驟然緊張!
  “他國之人在秦犯法,不管是什麽身份,都會判罰壹樣的罪。”
  黑夫沈吟,類似的例子,歷史上也發生過,秦昭王時,在鹹陽做質子的楚太子熊橫與秦國有壹大夫私下發生毆鬥,熊橫殺死他後,知道自己可能要遭到秦法制裁,便驚恐之下,逃楚國。
  秦楚兩國的和約就此破裂,兩年後秦軍以此為借口伐楚。
  黑夫的老丈人葉騰正是廷尉,葉老頭會怎麽判,黑夫閉著眼都知道,月氏王子這次是涼涼了,等他的死訊傳到月氏,月氏王必與秦決裂!
  壹場大戰,已迫在眉睫,說不定這會李信已經將兵渡過黃河了。
  “陛下從來就不滿足月氏作為朝貢藩屬,而是想直接掃滅,讓以後去西域求仙之路暢通無阻”
  黑夫很無奈:“以我對陛下的了解,他肯定要等到此戰塵埃落定後,再挾大勝之威,東巡封禪。”
  所以黑夫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麽就維持現狀等著,要麽自己想辦法!
  明日之事明日憂,黑夫現在有更大的事要辦,那便是耽擱已久的造人計劃。
  “我連吾等第二個孩子的名也想好了!”完事後,他湊到妻子耳邊說道。
  “嗯?”葉氏折騰了壹宿困得不行,這會卻睡意全無,睜開眼看著丈夫,心中驟然緊張起來,她不但不相信黑夫能作詩,也對他給娃取的名無力吐槽
  黑夫卻來了勁,得意洋洋地說道:
  “膠東濱海,若還是男孩,就叫他‘尉伏波’!”
  ps:安利壹下我研究生時舍友的秦農,也是秦朝的故事,他算是七月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可以的話,希望大家能去收藏支持壹下,謝謝了!
  簡介:重生秦朝壹小農,面朝黃土背朝天,張鵬心有不甘。又知此時始皇帝正當壯年,劉、項尚未發跡,未來大有可為。正欲發壹通豪言壯語,卻不料,壹旁耕地的雇農扔掉了鋤頭,對他道:“茍富貴,勿相忘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