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章 和碩特汗國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蒙古人世代更替要比漢人快壹些。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和碩特汗國從拉薩城下下撤退之後,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二十多年。
  從只有三四萬騎,數萬老弱婦孺的流浪部落,變成了地方縱橫數千裏,幾乎完整的占據了北印度的強大汗國,甚至比起瓦刺,也不弱小多少。也讓和碩特汗國這個名頭真正戴在和碩特部頭上了。
  當然了。
  和碩特部有這樣的大發展,固然是和碩特汗國縱橫數萬裏的跋涉,在雪域征戰中磨礪出的強悍的戰鬥力,也有印度,特別是北印度那種詭異的民風有關系。但是即便如此,和碩特汗國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而今和碩特汗國掌權的人都是青壯派,大多不過二三十歲的年齡,老壹輩要麽在征戰之中死了,要麽就是因為年輕時候受到的苦楚,最後死在病榻之上。
  而今和碩特汗國的大汗,乃是博貝密爾。乃是當初昆圖的兒子,當年拉薩城下之戰,他不過五歲而已。
  他的童年是和碩特汗國最艱難的日子,當時從拉薩城下敗退,雖然大明沒有追擊,範廣也不可能追擊。但是大自然就給了和碩特部最大懲罰,因為他們要翻越喜馬拉雅山。誠然,喜馬拉雅山,也不是都是山峰,也是有幾個能夠貫通南北的通道的。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地方的海拔也在五千米以上,終年積雪覆蓋。
  而今博貝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大批大批的人都在這個山口凍成了雕像,和碩特部放棄了所有輜重,所有糧食,所有奴隸,乃至於鐵甲,只帶了馬兒長刀,這才通過了這裏,翻越了大雪山的和碩特部幾乎壹無所有。
  就好像是饑餓的狼群,什麽也不敢,瘋狂的劫掠當地。
  他依然記得,他還沒有刀高的時候,就被母親綁在胸前,跟隨大隊人馬壹起在戰場之上穿行,因為沒有棲息地,沒有羊群,沒有牲口,沒有奴隸,只有壹把刀的和碩特部,只能在戰爭之上去拼壹線生機。
  不過,很快。不過壹兩年的時間之內。
  和碩特部就在大雪山以南站穩了腳跟。但僅僅是站穩了腳跟,擁有了棲息地的和碩特部,也遇見過這樣那樣的危險。
  不要看博貝密爾而今三十多歲,但他卻是壹員在戰場之上縱橫二十多年的老將了,沒錯,他十四那年,就上馬作戰了。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在老壹輩將領都紛紛故去的時候,撐起了和碩特的大旗。
  將和碩特帶到了更加輝煌的地步。取得了與德裏蘇丹國的最後勝利,攻克德裏。
  這壹次博貝密爾帶來和碩特汗國的主力大軍,大抵有十萬鐵騎,還有數萬水師,數萬步卒,浩浩蕩蕩東進。聲勢浩大,還沒有到了吉大港,就讓陳銳探明情況了,立即向太子稟報。
  問是戰是和?
  如果戰的話,恐怕要將整個大明在南疆的兵力全部調過來。
  如果是和的話,就要想辦法通過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壹件事情。甚至放棄吉大港。
  陳銳向太子請示。
  其實也是壹種暗示了。
  大明這些年打仗,哪裏問過戰和,只問敵人在什麽地方。
  但是而今卻不壹樣了。
  首先和碩特汗國是壹個比阿瓦王朝更加強大的敵人。當年與他們交手的範廣就在軍中,即便範廣也認為當初和碩特部汗國的堅韌與勇氣,是不容小窺的,當時敗給他,更多是武器裝備的問題。
  而緬甸軍隊與和碩特汗國的軍隊嗎,根本不在壹個層次上。
  當然了,再怎麽強大的敵人,也不過是大明的手下敗將。
  只是當年打敗和碩特汗國的軍隊,是京營鐵騎,並不是南洋的軍隊,南洋與雲南的軍隊之中是有騎兵的,畢竟,而今大明擁有整個草原,馬匹數量非常多,所以大明各部多配有馬匹,有些僅僅是用來代步的。
  而今南洋與雲南這裏的騎兵用處不大,自然不能與京營鐵騎比戰鬥力。
  雖然火器在大明已經迅速普及了,但是這個時代的騎兵,已經是時代的王者,特別是在廣闊的草原之上作戰的時候。
  南洋各部已經滅了緬甸,接下來打和碩特汗國,卻未必行了。
  當然了,還有另外壹個原因。
  不是別的。
  打贏了又能怎麽樣?
  大明根本無力發動壹場滅掉和碩特汗國的戰爭。
  因為這樣的戰爭與滅緬戰爭,根本不是壹個等級的。即便能滅和碩特汗國,也不是壹年兩年的事情,太子現在就在南疆坐不住了,難不成還想再打壹場印度戰爭嗎?
  朝廷是沒有準備。而太子是絕對不準備。
  只是即便太子不準備打。卻也不大好收場。
  說實話,而今的吉大港對大明來說,近乎雞肋。
  對太子來說更不值壹提,要不是某些人不自量力,太子才懶得動吉大港。如果將吉大港讓給和碩特汗國的話,就能將這壹件戰事平息掉,太子是千肯萬肯的,但奈何,是萬萬不能這麽做的。
  原因無他,這麽多年來大明連戰連勝,連滅數國。
  朝廷上下都習慣了聽勝利的消息,甚至對某些勝利變得漫不經心起來,無他,都已經習慣了。
  敗仗反而是大新聞。如果大明還沒有打,主動將土地讓給別人,更是朝廷上下萬萬不能忍的事情。
  而今朝野上下輿論都是支撐太子,太子自然也要顧及輿論的想法。
  果然,太子知道情況之後,立即點了三萬精銳士卒,與大量物資後援。進駐吉大港。不管太子想不想打,總要擺出架勢,這才有談的余地。
  吉大港。
  太子壹下船,立即問陳銳說道:“韃子在什麽地方?”
  和碩特部乃是蒙古壹部,稱之為韃子,自然沒有什麽問題。甚至對於普通將士來說,他們更願意這麽樣定義,因為大明軍法之中,對於打韃子獎賞最重。
  陳銳壹邊將太子引入阿拉幹蘇丹的王宮之中,將這裏當成太子臨時的府邸,壹邊說道:“殿下,韃子情況有些不對。”
  太子壹邊走,壹邊問道:“什麽地方不對。”
  陳銳說道:“韃子戰意似乎不強。”
  陳銳將當地的地圖擺在桌子上,細細為太子分析說道:“韃子停留在香江以西,不肯東進,而且臣細細分析了壹下阿拉幹附近地勢,這裏根本不適合陸戰,反而適合水戰。和碩特汗國雖然擁兵二十多萬人,但是在這裏與我們交戰,勝負之數,僅僅是數萬水師之間。”
  “之前和碩特汗國沒有打阿拉幹,為什麽要打我們?”
  “難道以為我們與阿拉幹更加容易對付?”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香江並不指香港那壹條河,而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也就是雅魯藏布江下遊。不過在而今他不叫這個名字。
  大明對西域的地名進行改易,影響很大,新得之地,都普遍的將當地的名字改為漢名。
  雅魯藏布江在藏地有很多名字,藏王將以為這些名字之中,以香江最雅,也就改名香江了,雖然雅魯藏布江下遊,當地人另外有名字,但是對大明來說豈能用當地人的名字,自然是將這壹條河用藏王起的名字。
  也就是香江。
  而香江與恒河在出海口不遠處交匯在壹起。奔流入海。
  阿拉幹地區,總體上在出海口之東,是壹道狹長的地帶,在地理上距離緬甸更近壹些,僅僅相隔壹道山脈。這也是為什麽後來緬甸將阿拉幹大部分地區都納入統治之中的原因。
  恒河東從西向東,香江從北到南,再加上這裏有無數的支流匯集在壹起,形成了壹道非常復雜水網。
  這裏特殊的地形決定了,要在這壹帶決出勝負,依靠的並不是誰有幾十萬鐵騎,而是誰的水師強悍。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大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首先,這裏復雜的水情,對於和碩特汗國是壹個麻煩,對於大明來說就不是壹個麻煩了嗎?
  同樣是壹個麻煩。
  其次兵力上太過懸殊了。
  和碩特汗國主力加上附庸,有幾十萬之眾,但是太子帶來的援軍,吉大港不過四萬而已。
  在戰爭之中,數量優勢永遠有用。
  這裏的特殊環境,導致了這壹片土地對於印度來說,從來是壹塊不容易控制的地盤,即便是到了現代,這壹塊土地,也是壹個單獨孟加拉,從印度之中分裂出來,其中未必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之前和碩特汗國可是沒有與阿拉幹大戰的意思,而今這是來向大明尋仇?
  太子對而今和碩特汗國的舉動,默默的推敲著。
  說實話,在打仗之上,太子資質並不是太高,但是奈何是壹個人民幣玩家,但是在勾心鬥角上面,卻很有天賦。他默默思索片刻,似乎猜到了壹點什麽,似乎又沒有猜到什麽,問身邊的大臣道:“楊卿,妳以為如何?”
  楊卿自然是楊廷和。
  楊廷和在緬甸作戰之中表現出色,被太子帶在身邊成為侍從之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