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六章 沖出吉大港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不過去管原因如何?
  那是以後要考慮的事情。
  現在汪直所要考慮的事情,只有沖出港口。
  吉大港在恒河出海口,水道縱橫,汪洋壹片。
  而阿拉幹王朝也是以精於航海為名的,這裏船只眾多,看上去壹根根桅桿,就好像是樹林壹般。
  汪直立即下令開火。
  “轟轟”炮聲成為了此地最雄壯的交響樂。
  只是汪直對這裏的情況,並如當地人熟悉,只能按照原路返回。只是不知道什麽時候,進來水道已經被敵人攔截住了。
  接下來的戰鬥,就不是追逐而已了。
  是壹場硬仗。
  不過,剛剛那壹會兒戰鬥,大明火炮的威力,也讓阿拉幹人忌憚無比,於是壹葉扁舟將壹個人送了上來。
  汪直壹看,卻是冼家的掌櫃,他剛剛下船,是找當地的商人談買賣的。
  這個冼家的掌櫃四十歲上下,本來狀態很好。但是此刻滿身是血,耳朵被割掉了,雙腿被打斷,只能被人攙扶過來。
  汪直壹看,頓時大怒。
  他剛剛清點了壹下,他出來的時候是二十艘船,其中有壹艘船運白古王朝的使臣回京了,只剩下的十九艘。
  十九艘船上,都有缺額,多則十幾人,少則幾個人,全部加起來有壹百出頭。這些人都丟到了吉大港。
  其中很多是汪直帶來的舊部。
  冼家掌櫃是冼家的人,但是此刻跟隨汪直,就是汪直的人。
  汪直二十幾歲來了,在戰場之上他個人能力比較強,也沒有遇見過什麽敗績。在戰場之外,有太子做靠山,更是年輕氣盛,只有他給別人氣受,何曾有過這樣打臉行為。
  當即都就怒了。
  只是戰場之上,無謂的怒火並沒有什麽用處,他冷冷地問道:“說吧,這是怎麽回事?”
  冼家掌櫃說道:“伯爺,怪不得小的,實在是他們壹發現我們是漢人,就把我們給扣下來的,不過,小的發現壹點端倪,就是有幾個人用回回話說話。”
  汪直冷笑壹聲,說道:“好,好,好。我且記住了。”
  汪直將這壹筆仗記在回回海商頭上了。也不算冤枉。
  前文說過,阿拉幹王朝善於航海,更盛產水手,出於阿拉幹的水手,幾乎遍布整個印度洋,在很多回回商船上面服役。
  整個印度洋的海上貿易都在回回海商之中掌控之中,而阿拉幹王朝與回回海商之間的關系貿易如此密切。也讓回回教在孟加拉壹帶傳播開來。
  而且大明文化輻射也輻射不到這裏。
  這裏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印度文化輻射區域之壹,對於中國,在他看來,根本就是遙遠的傳說。
  不管大明在南洋多麽威風,都不足以讓他們擔心。
  他們才不管什麽大明不大明。
  只要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在南洋他們沒有辦法,但是在這裏是他們的天下。
  正因為以上種種,他們才如此抗拒大明商人的到來。
  如果是鄭和那樣的大船隊,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這壹次他的船隊雖然不小,但也不足以嚇退他們。
  這或許才是海商的常態。
  只有實力平衡的情況下,才有進行交易,如果實力不平衡,那麽刀劍是比金銀更有效的付款方式。
  汪直說道:“他們讓妳給我帶什麽話?”
  冼家掌櫃說道:“伯爺,這些話是他們讓我帶話,不是我自己想說的。”
  汪直壹聽這話,就知道阿拉幹帶來的話不好聽。說道:“說便是了。”
  冼家掌櫃語氣之中,有幾分期期艾艾地說道:“他們要侯爺投降,交出手中的船只,他們會放侯爺回國,不過水手要留下來做奴隸。”
  至於貨物更不要提了。
  汪直冷笑壹聲,說道:“知道了。”
  汪直雙肩壹挺,似乎整個人都高大了許多,說道:“來人,為我更衣。”
  立即有兩個親兵,將汪直壹身便裝脫下來,換上壹身伯爵服色,卻見上面壹根根金線,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有壹種流光溢彩的感覺。
  汪直說道:“升我將旗。”
  本來是商船的旗幟落了下來,將“汪”字大旗掛在船頭上。
  汪直以自己座船為首,帶著剩下的船只沖向阻擋他們逃出吉大港的水道。
  這壹次戰鬥,對於雙方都是很倉促的。
  汪直的倉促也是明白的,他以為印度洋沿海的國家,都如同白古王朝壹般,對大明保持尊敬。這次中了招。倉促接戰。
  而阿拉幹這邊也是如此。
  汪直的船只的吃水,還有冼家掌櫃去報價,都泄了他們的底氣,汪直所帶的貨物,在汪直與冼景開來不算太多,最多十幾萬兩的貨物。
  但是在回回商人看來卻不是這個價格。
  因為回回商人是可以直接將貨物轉賣到紅海,甚至到威尼斯商人的手中,那就是另外壹個價格了,甚至要比冼景開出的價格翻了兩倍。
  這個時代海上貿易,就是如此暴利。更不要說大明在南洋的征戰,壹度讓大明的貨物在西方處於缺貨狀態。
  而這些暴利之前都在回回商人手中掌控著。
  他們不願意與大明海商分享,更是被這些貨物迷了眼睛。先要拿下之後,發壹筆大財。
  他們本來想,直接在碼頭解決。但是做事不密,被汪直手下人看出了端倪,這才不得不變成這個樣子。
  他們倉促之間,也沒有準備好這壹場海戰。
  說汪直是大明海上第壹大將,或許有些過分,但是汪直對海戰的確是比較熟悉的,與滿刺加海上決戰,更是汪直軍事生涯之中的高光時刻。
  此刻汪直再次直沖敵船,雙方這壹次戰鬥,短促而激烈。
  說是短促,是因為阿拉幹人並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就讓開了道路。
  並不是阿拉幹水手不能打,而是他們對密集火炮的確有反應不過來,第壹時間被打懵了。再加臨時集結的各部之間配合不足,見損失慘重,自然不願意再打了,壹艘船退讓,就有很多船只退讓。
  激烈是說,雙方交戰壹開始就達到高峰。
  因為是在河道之中交戰。
  回旋余地很少,所以近乎壹半明軍船只都要面臨接舷戰。
  雖然說大明水師火炮是優點,但並不是說明軍水手,就不能打接舷戰了。只是面對阿拉幹人在接舷戰之中,卻有壹種吃力的感覺。
  阿拉幹地區水網密布,這些人天生就有從壹艘船跳到另外壹艘船上的能力,對船只適應之極,不管在怎麽樣的顛簸之上,都是如履平地。
  只要壹口刀,壹根繩索,他們就能在好幾米之外,借助繩子的力量,壹躍而過,就好像是在熱帶雨林之中飛騰壹般。
  大明士卒根本沒有見過,如此奔放的打法。
  而且船上的肉搏戰,壹些防具也沒有用,畢竟如果穿著盔甲,這盔甲很可能就成為他們的催命符。壹旦落水就會沈底。
  明軍沒有甲胄,而這些阿拉幹人有相當壹部分,不過是裹著下腹而已,渾身呈現健康的太陽黑,手中壹柄彎刀,用的出神入化。
  在陸地上,或許明軍可以考陣型,還有靜止的地面,壓制阿拉幹人,但是在船上卻不壹樣,不管是船只怎麽樣的動蕩,那麽只有壹絲絲,都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戰鬥狀態。
  很多時候大炮都派不上用場,雙方就陷入貼身廝殺之中。
  傷亡比例近乎壹比壹。
  要知道汪直的部下,相當壹部分是精心挑選出來的,而阿拉幹這些水手,卻是臨時征召的。
  這讓汪直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麽沒有多挑選壹些福建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