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章 開海(二)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壹時間所有人都沈默了。
  開海這是壹個大命題。
  所有人都不敢輕易開口。
  沈默片刻之後於謙說話了,於謙說道:“陛下,禁海之策,乃朝廷祖制。此事卻不是能動的時候,為區區舊港,而動搖國策,舍本就末,非智者所為。”
  於謙的政治態度,讓朱祁鎮有些苦笑。
  是的,什麽是本,什麽是末。
  本就是保住朱祁鎮而今的權力,保住他將來能成為大明壹言九鼎的皇帝。蹇公臨終的意見,就很明確。
  什麽也不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但是很多戰略時機,壹退,想要再回去,就要花數倍,數十倍的時間。
  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不管。但是他而今不管舊港施家,等他親政的時候,估計舊港宣慰司就不存在了。
  朱祁鎮轉過頭,對王振與金英說道:“妳們有什麽意見?”
  “陛下,”金英說道:“如果僅僅是維持與舊港的貿易,奴才是有辦法的。很多事情,別人做的,我東廠自然也做的。”
  “不敢說神不知,鬼不覺,但是誰不想讓我東廠分壹杯羹,奴婢有法子對付他們。”
  朱祁鎮聽了豁然開朗。
  既然施長安已經說明了,在官府禁海的局面之下,其實有很多走私的團夥,而今還沒有成氣候。
  但是敢做這件事情的人,定然是有權有人的地方豪強。
  但是這些人比起東廠,那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雖然朱祁鎮鄙視東廠與錦衣衛的情報能力。但是東廠與錦衣衛真想做壹些事情,特別是臟活,特別是適合他們。
  朱祁鎮正想點頭,卻聽於謙力勸道:“陛下,乃九五之君,何必為此雞鳴狗盜之事?壹旦傳出來,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朱祁鎮壹時間,有些後悔。後悔讓於謙來了。也明白明代皇帝為什麽喜歡用太監了。朱祁鎮說道:“於先生,朕不是有意於南洋,只是朕剛剛登基,就失土,百年之後,朕如何去見先帝。”
  “難道告訴先帝,先帝留下的江山。朕沒有保住。”
  “先生說,讓朕親政之後,再收復舊港,到時候勞民傷財,分明而今只需防微杜漸,就能做到的事情,到時候非動用數萬人馬不可。”
  “如此朝野必有壹番動蕩。”
  於謙聽了,就知道朱祁鎮心意已決。暗示即便今日不做,將來也是要做的。於謙心中暗道:“罷罷罷,退而求其次,總不能讓皇帝誤入歧途。”
  最少於謙對皇帝繞過文武百官,用走私的方式支援舊港,是壹萬個看不少,實在太差勁了。
  於謙說道:“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臣有壹策,不過卻需要太皇太後支持。”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於謙說道:“陛下登基,今年改元,外藩多有不知,王公公可以向外面透出風聲,就說王公公想成就鄭和公公的功業,為陛下召徠使者,再下西洋。”
  王振聽了呼吸都緊湊了。朱祁鎮知道,王振動心了。
  王振雖然讀書不多,但是骨子裏其實有壹分讀書人的執著。就是想建功立業。他內心深處未必沒有鄙視自己成為太監,但是越是鄙視,他心中也是想做出遠超旁人的功業,讓天下人看看。
  面對再下西洋這樣的大事,王振自然有些心動。只是很快王振就平復了心情,說道:“此事太皇太後萬萬不會準許的。”
  不僅僅太皇太後不準許,他王振也不會去的。
  畢竟只有在權力中樞,才能執掌大權。壹旦他遠去西洋壹兩年,皇帝身邊的這個位置,還能是她的嗎?
  於謙說道:“此事自然不同。臣也會找些同僚,以廢下西洋之舉,以為永例。”
  朱祁鎮皺眉,說道:“現實這是何意?”
  就朱祁鎮本人來說,他才不下廢除下西洋的體制。畢竟而今不是幾十年後,可以說宣德九年,也就是前年,還有壹次船隊去南洋。
  下西洋的人手,船隊,將領,都還在。
  只要撥壹筆銀子,立即就可以再次動員起來。
  於謙說道:“此乃退二進壹之計。畢竟既然放棄下西洋之事,那麽對南洋諸地的宣慰使,已經本朝遺民,總要壹個章程嗎?”
  “他們都是朝廷之民,而今即便是遠在南洋,朝廷也不能不管。”
  “臣就可以推動他們以本朝之民的身份,在沿海選壹地貿易。”
  朱祁鎮深吸壹口氣,立即判斷出這個計劃的本質,哪裏是什麽退二進壹,分明是利益交換。
  說廢除下西洋的體制。
  歷史上,明代其實並沒有廢。只是罷。
  不過這些船只,人員,都是從各衛所抽調而來了。在罷下西洋之後,這些船只分配給諸衛所,沒有維護,沒有經費。
  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但是而今,朱祁鎮主動要廢。下西洋的人手船只,都是壹筆很大的財富,自然就各個部門給分了。
  即便朱祁鎮將來,再想下西洋,船只,人手,將領,都不是好找的。
  朱祁鎮緩緩的踱步。細細的思索。
  即便於謙說是壹地,而且是供本朝百姓來往貿易。這壹個小小的缺口,也是變相的開海了。但是與此同時,卻好幾萬究竟風浪的西洋船隊。從此都不復存在了。
  這兩者何輕何重,實在讓他不好選擇。
  “不管了。”朱祁鎮心中暗道:“能抓在手裏的,才是自己的。”
  西洋船隊,很吸引人,特別是那些大寶船,更是大明造船史的巔峰之作,從此廢棄了,的確可惜。
  但是而今即便不廢棄,這些東西,朱祁鎮也是抓不住的。
  朱祁鎮說道:“先生,這壹件事情,妳覺得太皇太後會同意嗎?”
  於謙說道:“臣以為太皇太後愛護陛下的名聲,失土,那怕是海外寸土,亦非太皇太後所願。而罷西洋船隊,也是太皇太後想做的事情。”
  太皇太後自然不想勞民傷財。只是這壹件事情,宣宗皇帝並沒有說要罷,先帝屍骨未寒,總不好做的太過。
  只是暫時擱置而已。
  甚至可以說,太皇太後在位壹日,這壹件事情就擱置下去。而朱祁鎮也明白大明的體制,也越發明白大明國力虛弱。
  即便他登基了。也未必第壹時間能下西洋。畢竟瓦刺已經成了氣候。在北方與南方之間,朱祁鎮必須有所選擇了。
  而這個選擇題,不管是誰,都是壹個選擇。
  因為瓦刺騎兵距離北京不過幾百裏,而南洋卻在萬裏之外。瓦刺騎兵很可能威脅北京城,而南洋即便不去管,也不會出什麽事情。
  孰輕孰重,這是壹目了然的事情。
  即便他親政之後,數年之內,也用不了這船隊。
  但是十年之間,在保養不善的情況下,這船隊還能用嗎?
  船隊是虛的,唯有南洋的人心是實實在在的。開海就能維系人心,將來大明重返南洋,也會有基礎。
  朱祁鎮想通了,說道:“王大伴,去慈寧宮。”
  王振立即說道:“是。”
  朱祁鎮對於謙說道:“先生,在這裏等朕,朕去去就來。”
  不多時,朱祁鎮就來到了慈寧宮。
  太皇太後坐在書房之中,翻閱壹封封奏疏。朱祁鎮眼睛壹瞄,就發現了壹枚特殊的印章,這就是繩愆糾繆銀印。
  這就是仁宗皇帝賜個講官的印章,可以直入宮中,任何人不得拆封。與清廷的密奏制度有壹點相似。
  只是得到這樣印章的人,不多,而今也不過三楊才有。
  朱祁鎮立即明白,這是三楊的密奏。他將眼神從上面收回來,向太皇太後行禮說道:“娘娘。”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