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後的堅決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太醫的話,向來只能打折扣的聽。
  太皇太後的身子骨熬過了冬天,但是開春之後,並沒有見好,身子有壹種每況愈下的感覺。
  特別是進入暮春時節,老人躺在床上,輕易不能動彈,那壹股怪味彌漫開來。這並非人多就行了。
  畢竟再多的侍女,也不敢多勞動太皇太後。
  朱祁鎮此刻就住在太皇太後的隔壁,太皇太後的睡覺的時候,批閱奏折,也免了早朝,會見大臣的次數也少了不少次。
  也就是半個月之內,召見過楊溥幾次,稟報各方事情。
  總體來說,還是大旱。
  河北春旱又壹次來襲。
  不過,在朱祁鎮力主下,砸進河北壹千多萬兩銀子。於謙費勁數年之辛苦。修建了河北水利體系,還沒有完工,但是總體來說,已經能發揮出很大的效果了。
  最少即便是春旱時期,各種河流,還有水井的作用下,相當壹部分田地僅僅是減產,到不了絕收的地步。
  雖然照例免了賦稅。但是朱祁鎮心中也是很歡喜的。
  而在周忱的努力之下,正統七年第壹季度的鹽稅,就超過了去年壹年,達到了近兩百萬兩。
  看鹽稅在今明兩年時間之內,就能達到了朱祁鎮的預期。再加上內承運庫中,還有壹千多萬兩的庫存。
  至於其他事情,都談不上大事了。
  甚至讓朱祁鎮有壹種感覺,其實他什麽也不做,大明朝廷還是會以自己的慣性運轉。
  問襄王也經過漫長的奔波來到的京師。
  朱祁鎮壹見襄王,心中也有幾分神傷。
  襄王這位王叔,被朱祁鎮壹開始就視為政治對手。而襄王也很符合這個條件,從來是風度翩翩,氣質出眾。
  但是而今卻有弱不勝衣之感,整個人風塵仆仆,何止瘦了壹圈。滿眼血絲,滿目都是擔心。
  朱祁鎮見狀,說道:“王叔,去看壹下娘娘吧。”
  襄王也顧不得失禮。帶著幾分跌跌撞撞的走進了太皇太後的房間。
  卻見太皇太後躺在床上,甚至只有壹條錦被。整個人都好像陷入棉花之中,比襄王來說,太皇太後更是瘦脫了形了。
  很多食物都吃不下去了。
  只能用些肉糜等流質食物了。即便朱祁鎮要求禦廚變著法子給太皇太後煲湯,但是太皇太後的食欲也壹日弱過壹日。
  胡仙妃已經偷偷哭過好幾次了。
  不管妳是何等英雄人物,在臨時之前,其實也是沒有什麽尊嚴可言的。
  太皇太後就是如此。
  襄王見狀,強忍著不出聲。但是眼淚卻忍不住流了出來。朱祁鎮是沒有見過太皇太後年輕的時候。
  但是襄王見識過了。
  永樂年間,漢王權勢大盛。太宗皇帝對於立儲猶豫不絕。各種人事狗眼看人低,而父親仁宗皇帝又是壹個柔仁的性子,很多事情,都是太皇太後出面,甚至好幾次鬧到太宗皇帝面前。
  這也是太宗皇帝喜歡這個兒媳勝過喜歡兒子的原因,太皇太後這個爽利的性子,要比仁宗皇帝更像太宗皇帝。
  所以在襄王心目之中的母親,從來是氣場強大的,不管什麽時候,只要母親在,除卻太宗皇帝沒有人能壓過她。
  從來沒有見過母親如此虛弱的樣子。更是悲從中來。忍不出哭出聲來。
  太皇太後似乎聽見了什麽,睜開了眼睛,用虛弱的聲音說道:“是老三?”
  襄王跪在太皇太後的床前,壹把抓住太皇太後的就好像是壹根枯柴壹般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說道:“孩兒在此。”
  太皇太後眼睛之中迸發出明亮的目光,說道:“好,好,好。”
  壹時間太皇太後似乎失去了語言組織能力,只能說壹個好字了。
  襄王絮絮叨叨說了很多事情,比如麓川的情況,方瑛如何善戰,他兒子,他是如何統兵剿匪,大破孟養的。
  襄王的言語之中,充滿了報喜不報憂的傳統。
  如果單單聽襄王所言,他似乎已經在南疆橫行千裏,括地無數了。
  尋常時間,太皇太後的對這種程度的謊言,壹眼就能看透,而今她卻含笑看著自己的兒子,唯壹還活在這個世界的兒子。
  僅僅是看著。
  或者說她已經做不了其他事情了。
  襄王整整在太皇太後的面前待了壹天,太皇太後身邊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襄王壹手包辦。雖然襄王從出生到現在,都是金枝玉葉,根本沒有伺候過別人。對這種事情並不熟悉。但是依舊堅持做下去。
  只是到了傍晚時分,太皇太後忽然說道:“妳走吧,回麓川吧。”
  襄王說道:“娘,我想再陪陪妳,陛下也準了。”
  太皇太後說道:“陛下準不準,是陛下的事情,我準不準,是我的事情,藩王入京,向來都是規矩,從來沒有母親病重,可以回京侍疾的。妳是藩王,乃是王叔,自當為天下做表率,又豈能如此?”
  襄王聽了,說道:“娘。”
  太皇太後躺在床上,眼角兩行清淚留了下來。
  做母親豈有不愛兒子的,而且太皇太後也知道他身子骨,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正因為如此,太皇太後才壹力讓襄王立即走了。
  太皇太後所言也是對的。
  靖難之後,大明對藩王的限制越發嚴厲,不要說是母親病了,即便是父皇駕崩了,在外的藩王,也不可能來奔喪。
  當然了,以太皇太後的政治威信,臨終之際任性壹次,也沒有什麽。
  但是太皇太後更是知道。人死萬事休,但是活著的人就要受難了。
  更不要說,太皇太後心中還擔心襄王金冊這壹件事情。當年壹念之差,為小兒子埋下了深層次的危機。
  雖然朱祁鎮在太皇太後面前表現出毫無介懷的樣子,但是太皇太後壹個字都不信。
  因為他太明白皇帝這個生物是什麽東西了。任何壹個皇帝權謀狡詐都深入骨髓了,雖然朱祁鎮現在還太稚嫩了,但卻已經入了門。
  對這樣壹皇帝,太皇太後可以放心將江山托付,但是越是如此,她越擔心皇帝對襄王出手,甚至不用出手,只需暗示壹下就行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為皇帝做事。
  所以,襄王壹定不能在京師,越遠越好,將襄王安置在麓川,未必不是這個母親對兒子保全之道。
  太皇太後說道:“還有壹件事情,我要妳發誓。”
  襄王說道:“娘妳說。”
  “我要妳發誓,回去之後,今生今世,永遠不踏入大明壹步,今後生在麓川,死就葬在麓川吧。”
  太皇太後言下之意,就是連她的喪事,也不用他來了。
  襄王壹聽,簡直是如同晴天霹靂,語帶哽咽說道:“娘,妳就是這樣厭惡兒子嗎?”
  太皇太後閉上眼睛,說道:“妳發不發誓。”
  襄王跪在地上,屈指向天,說道:“我朱瞻墡,回到麓川之後,今生今世不再回來國了。”
  太皇太後即便是閉上眼睛,也忍不住淚水,壹串串的從眼角滑向耳邊。她心中暗道:“老三,別怪娘,妳活著比什麽都好。”
  太皇太後要襄王發這個誓言,並不是厭惡襄王,而是為了保護襄王。
  有這個誓言在,太皇太後去後,朱祁鎮就沒有理由召襄王入京了,但是如果不召襄王入京,在麓川殺死襄王的話,說不定會引起壹場叛亂。
  太皇太後知道,這樣的事情朱祁鎮權衡利弊,是決計不會做的。這是太皇太後為了讓襄王能在他死後活下,做得最後的努力。
  母親即便是在臨死之前,也是母親。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