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十三章 宴蘇州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十萬大軍進入蘇州城。
  讓這個江南水鄉也增加了壹絲肅殺之意。
  上壹次聚集這麽多大軍的時候,應該是平江之戰,也就是大明。不,那個時候還沒有大明,而是吳王軍大舉圍攻平江,當時將星如雲,徐達,常遇春,湯和,康茂才等等,大小將領十幾名,將平江城,也就是蘇州城,圍困的水泄不通,連攻數月。拔之。張士誠巷戰之中,短兵相接,兵敗被俘。
  在此之後,百年之間,蘇州城附近,估計沒有這麽多的虎賁之師。
  壹時間蘇州的軟聲柔語,似乎也變得鏗鏘有力起來。
  朱祁鎮來到蘇州第壹日,雖然沒有閱兵,但是大兵士卒穿街走巷,控制蘇州城,蘇州城墻之內的壹塊,雖然占據蘇州城墻壹小部分,但也不是壹塊地方。
  而此刻,被無數甲士三步壹崗五步壹哨給封鎖了。
  第二日,才傳出消息,皇帝陛下要召見蘇州名流。
  壹時間不僅僅蘇州,連同整個江南都震動了。
  雖然江南士紳口中對大明皇帝陛下,是有所微詞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希望想參與這壹場宴會,不僅僅想見陛下,壹仰天顏,從此可以給後輩子孫吹噓壹輩子,同樣也向更多的人證明壹年事情。
  他是名流之壹。
  雖然放出數百名額,但也瞬間搶光了。
  想要更多卻是不能了。
  畢竟蘇州巡撫衙門辦壹場數百人的宴會已經有所不足了,如果增加到千余人,更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清朝辦所謂千叟宴,還是讓很多老人坐在空地上,任寒風吹,當時就有很多老人回去之後,就病重了。
  而蘇州衙門打通好多房間,也未必能安置這麽多人。
  當日中午。
  蘇州城內外都熱鬧之極。
  壹個個士紳大半是老人,都來到了蘇州巡撫衙門外面三條街的地方,就被攔了下來。
  畢竟而今朱祁鎮就在巡撫衙門之中住著,警備自然是嚴密之極,別的不說,而今卻是有大炮的,大炮轟上幾裏,卻是容易的很。
  朱祁鎮可不想自己被讓藏下幾門炮給轟了。
  所以,警戒線都放在三條街外面了。
  檢查請帖之後,自然備馬車將這些士紳拉到巡撫衙門門口。本來沒有這個準備的,但是汪嶽發現,這些士紳大多數都是老人。
  就派人安排了。
  這也是正常的,很多家族的族長大多都是老人。很多名流,也都是辭官不做的官員,他們的年齡也不會太小。
  到了巡撫衙門,就變得熱鬧起來。
  畢竟這些所謂的名流,大多都是壹個圈子的。畢竟之間都是認識的,故而這壹次大會,也是江南壹次盛會。
  畢竟除卻皇帝未必有人,能將江南名流聚集這麽多人。
  朱祁鎮自然不會先到。
  所以,在朱祁鎮來之前,很多人都說起了話,自然不會說什麽敏感的問題,都是彼此問候寒暄。
  卻聽壹個太監大聲說道:“太子到。”
  眾人連忙行禮不提。
  卻見其中壹個人行禮之後,擡頭壹看,頓時楞住了,他心中暗道:“這個人我似乎見過。”他思索半日,忽然從腦海深處挖了出來,暗道:“那不就是幾十年前去我家清丈的那個小官嗎?”
  這個就是惲家子弟。
  當年惲老爺子心心念念的事情終於完成了,惲家有了第壹個進士。就是這壹位。讓惲家改換門庭,從未科舉世家。
  從而在江南士紳之中,也有壹席之地。
  而這位惲家進士,名為惲本初,他的記憶力特別好,這也是他能從江南這個地域難度的地方殺出來,考進北京的原因之壹。
  惲本初楞了壹會兒才想通是什麽事情?他忽然想起似乎太子殿下還給他家題了字,卻不知道那壹副字還在不在?
  “應該在吧?”惲本初心中暗道。
  惲本初考進進士,對惲家來說是改天換地的大事,祠堂自然要重修了,裏面掛著的字畫什麽的,都請了當地的名流,科舉前輩題寫,早就換了。
  不過,惲家,不,不僅僅是惲家,乃至整個江南都有敬惜紙張習慣,從來不會胡亂丟棄紙張,即便是廢紙也好整理好,實在不能用了,還要規規矩矩的焚化。
  想來當年的字,即便不掛了,壹定也會收好的。
  太子並不知道,他被故人認出來的,但是太子卻沒有這麽好的記憶力,他在武進惲家的事情,對他來說,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遙遠的不能再遙遠了。
  太子的到來說明時間差不多了。
  果然不過片刻之後,就聽見太監扯著公鴨嗓喊道:“陛下駕到,跪。”
  嘩啦啦壹聲。所有人都跪下來了。
  然後跟著太監的聲音,喊道:“禮,興,禮,興。”行禮。
  其實面見皇帝的禮節,絕不是簡簡單單的跪就行的,是壹套很繁瑣的禮節,此處就不多說了。
  朱祁鎮等行禮過後,才說道:“平身。”
  這才讓所有人起身坐下。
  壹時間鴉雀無聲。
  無數對眼睛都看著朱祁鎮。
  朱祁鎮都習慣了,他目光掃過,又想起剛剛汪嶽告訴他的話,他心中不由輕輕壹嘆,暗道:“江南人才之盛,的確,只有江西可以比擬了。”
  幾百人看似不少,但是對於江南地區來說,甚至有些不夠分的。
  很多家族都是科舉大家,家中科舉中第,從來沒有斷絕過。而這樣的家族在蘇州尤其多。畢竟蘇州的土產是?
  狀元。
  幾乎在這裏的每壹個人都是進士,即便退而其次,也是壹個舉人,畢竟中了進士之後,大半要在外地為官的,不可能都在家鄉。
  但是即便這裏僅僅是壹個舉人,但是他背後的家族之中,也是有進士的。
  這裏最老的壹位進士,乃是八十多歲的老者,武進唐家唐世良,乃是宣德八年進士,這個資歷如果在朝廷的話,資歷足以入閣了。
  最年輕的也是最近才考中進士的,不過二十出頭。而且只要數的話,幾乎每壹科都有蘇州人中第。
  這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
  知道破天荒這個詞是怎麽來的,就是唐代荊州這個地方,從來沒有考中過進士,第壹個考中進士的人,被成為破天荒。
  大明數百府,千余縣。而科舉卻只有三年壹次,三百多名額,怎麽算都是不夠分的。
  更不要說,不可能平均分,很多地方多少年不中壹個進士,而蘇州這個地方,每次都中,而且多了時候,還有好幾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人才。比如在坐的蘇州袁家,袁家財富不多,科名比起其他家族也不是太高的。但是袁家刻書特別多。
  在出版上,袁家有所專長,被很多人尊重。
  當然了袁家在上面有沒有賺錢,就是另外壹件事情了。
  除此之外,還有常熟桑家,他家中多精通刑名,出來做官也多走刑部路線,對大明律特別熟悉,即便而今還有幾個家族成員在外做通判,負責判案。
  還有書畫傳家的,惲家就是其中之壹,不過,而今還沒有開始。惲家書畫傳家之始,就是惲本初為開始,現在也只是惲本初自己喜歡畫畫,他可以能不知道自己畫畫居然成為惲家家風了。
  還有壹些醫儒傳家的,就是那種進則為相,退則為醫,有何家,儲家,竇家等等。
  這還是與科舉沾邊的人才。
  如果不論科舉,蘇樣風流天下,這背後有不知道多少能工巧匠支撐起來的。其中有不少,因為技藝高超,以至於青史留名的人,如陸子岡。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這可以說江南最大的底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