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七十三章 蒸汽機下鄉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天下之大,人的境遇各不相同。
  就在伊犁城之中的百姓,在大軍圍困之下,苦苦支撐的時候。
  而在整個華北卻是另外的問題。
  保定縣。
  有壹個奇怪的問題。
  在明代,保定縣並不在保定府。
  保定縣是順天府下轄,後來劃分出來天津府,將順天府東南,河間府北部。如此保定縣雖然與保定府相隔壹線,但是卻是天津府所轄。
  而整個三角澱就在天津府西部,保定縣南邊。
  總體來說,以順天府為中心的水利工程,是大明最好之壹。
  另外水利工程做好的地方,就是江南。
  江南乃是幾百年來的積累。
  而順天府附近,卻是朱祁鎮這些年來,孜孜不倦的加磚添瓦。天津府是當初五河三湖工程的重點地區。
  甚至天津府本身就是因為治水而分出來的。
  每年工部下撥的維護費用,就有好幾萬兩,頂很多偏遠省份壹個省,而順天府更不用說了,它是首先完成吏員改革,直接收取房稅,商鋪稅,等等,雜七雜八的商業稅,隨著北京越來越繁華,順天府的賦稅也越來越多。
  最好的年景,結余十萬兩,超過貴州這樣的壹個省了。
  戶部還專門討論過要不要增加順天府賦稅上交的份額,最後被朱祁鎮給否定了。
  但是即便如此,順天府的錢也不是順天府官員的錢,在天子叫腳下,都察院,錦衣衛,東廠,刑部,都盯著。
  所以當順天府官員任職時間短,轉任頻繁,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花錢。
  所以,維護北京城的市貌,修繕水利,這些事情,都是歷代順天府尹都喜歡做的。
  單單是盧溝橋就翻修了好幾次。
  並不是盧溝橋不好,畢竟盧溝橋是永樂十年重修過的,才幾十年,正統初年也做過壹次大的修繕。
  而是盧溝橋有些不能容納人流了。
  每壹次重修都是擴寬了橋面。
  壹般來說水利修繕的好,蝗災就不容易爆發。就好像是建國之後,蝗災幾乎在中國絕跡了,就是仰賴於建國之後,大規模水利建設。
  而且蝗蟲的運動是有軌跡的。
  東亞蝗蟲壹般來說,是從北向南飛,飛到更溫暖的地方去。
  第壹波東亞蝗蟲應該在蒙古草原上發育然後南下,在黃淮壹帶產卵,第二波爆發,然後繼續南下,到達海南島的已經是第四波了。
  而這壹次蝗災爆發,卻是從山東開始的。
  所以,即便是蝗蟲四處遷徙,向北的幾率也不是太大的。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裏就沒有問題了。
  這裏最大的問題,就是旱。
  碧波數百裏的三角澱還在,看上去還是讓人心曠神怡。雖然因為大旱,這壹個人造湖泊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萬噸水。
  只是,水再多,不能灌溉在耕地裏面,都是沒有壹點用處的。
  即便有人奮力人工打水,壹擔子,壹擔子的挑水,但也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麽作用。
  看著水位線原來痕跡,與現在的痕跡,雖然不過壹兩丈,卻足以讓所有人水車什麽的,都沒有壹點用處。
  如果平日這個樣子,或許真束手無策了。
  而今保定縣這裏卻看見了新東西。
  “壹二三,哎吆嗨,壹二三,哎吆嗨。”整齊的拍子打著,在官道之上,無數人簇擁在壹起,看著百余名大汗,光著膀子,甚至有人只是拿壹塊白布裹著下腹之處而已。
  每壹個人都渾身大汗,熱氣蒸騰,血脈泵張,壹個個挨著在壹起,讓空氣之中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
  好幾根可以作為橫梁的大木,作為支架,將壹個抱著羊毛墊布的東西吊起來。
  這東西並不是太大的。
  但是卻有萬斤之重,純鐵打造的,不是別的,就是蒸汽機。
  這蒸汽機為了能讓馬車在軌道上拉動,在設計上也有所減重,但是再怎麽減重,也要比大炮什麽的重多了。
  從遵化將這個蒸汽機運到這裏,先是上馳道,然後馳道下了之後,上官道,本來最好用大木墊著在下面,壹點點的滾動。
  但是押運的人卻疏忽了這壹點。
  下面墊的木頭也要很結實的硬木才是,只能臨時從天津賣。
  只是百姓心急如焚,而今保定附近的麥田之中,大片大片的麥子就要枯死了。很多麥葉從葉尖部分,壹點點向上幹枯的發黃。
  而今已經減產了,然後此刻能澆上水,或許還能保住口糧,但是如果,再耽擱下去,根本就沒救了。
  百姓們心急如焚,哪裏等什麽原木啊?
  不就是幾萬斤嗎?壹聲號令,自然有男丁出列,就這樣硬抗著往家走,有壹百多裏路,就這樣咬著牙,撐著腿,肩膀死扛著,喊著號子,壹步壹拍,往家裏扛。
  作為這壹次行動的總指揮,乃是陳翼。
  他是水利學院正統十九年那壹屆的第壹名,而今已經是保定縣縣丞,專門負責關於三角澱的水利事務。
  這壹次他來接這個新鮮家夥。
  他看得分明,走了壹兩裏,這壹撥百姓的氣力耗盡了。他立即招呼另外壹批壯丁換上去。
  就這樣,壹撥接著壹波,壹百多裏路,晝夜不停。
  陳翼剛剛開始還喊著拍子,後來用哨子,壹聲接著壹聲嘹亮的哨子,在黑夜與白天之中響起,在陽光與火把的光芒之下,從不停歇。
  終於三角澱終於到了。
  卻見壹個老者早就在這裏。
  這位就是大明待詔蒯祥。
  他也是蒸汽機的研發者之壹,甚至在貝琳加入之前,是主要研發者之壹,貝琳加入之中,主要解決了很多思路與計算的問題。
  但是真正將這大鐵家夥,壹點點的打造出來,卻還是如蒯祥這樣手藝玩的出神入化的老工匠。
  之前蒸汽機的種種研發,都還沒有大規模試用。不過是在遵化用了而已,這壹次旱情,朱祁鎮召見貝琳,要求蒸汽機投入抗旱之中。
  皇帝的命令,貝琳等人自然是高度重視。
  將參與研究蒸汽機的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督促,蒯祥也在其中。
  畢竟這蒸汽機還不成熟,鬼知道千裏迢迢運過去了,中間出了什麽問題,裝不起來了,那可就不好辦了。
  每壹個派過去,都肩負著如果出問題,想辦法將這蒸汽機修好的責任。
  蒯祥是跟隨蒸汽機壹起來的,但是從馳道下來,他就將蒸汽丟給這些運,他不顧年老之軀,騎馬先到了安裝地點,在短短時間之內,用盡壹切辦法,甚至將保定縣城墻給拆了壹段,才修建好這壹個機房。
  倒不是蒯祥專門找城墻來拆,而是大明前期河北很多縣,都是沒有城墻的。
  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後,北直隸才大規模修建城墻,真正遍布城墻,卻是正德年間劉六劉七之亂後了。
  而今正統十四年情況遠遠沒有歷史上危急。
  瓦刺連入關都沒有。
  所以北直隸修建城墻的欲望並不高。
  只是北直隸這些年慢慢富庶起來。雖然不敢與江南比,但是縣裏也是有些錢的,在地方縣政之中,營造是很大的加分項。
  甚至不知道是誰開始的,河北各縣都陸陸續續修建起城墻了。
  當然了朝廷不會撥款的,只靠各縣的財力,就存在這樣的情況,有錢的縣修得快壹些,沒有錢的縣修得慢壹點。
  很多縣都斷斷續續的修,而保定縣就是其壹。
  修了大半拉城墻了。很多磚石都在哪裏放著。又是官家的,最方便取用。
  蒯祥趕時間,自然是怎麽快就怎麽快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