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落寞的花生

歷史軍事

“頭好痛!!!” “渾身都痛的難受!!!” 秦宇睜開雙眼,發現自己正躺在壹張堅硬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4章 壹個人壟斷所有賺錢生意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

2023-9-17 08:28

  他們要立即開始著手采買糧食,草料,豆餅等軍需轉運至各地糧倉直至遼東。方便華雲龍大軍隨時取用,轉運不及時就是失職。
  “國庫現在不是有錢了嗎?有了錢什麽事情都好辦。”壹名戶部主事道。
  “雖然金部剛剛有五千萬兩銀子收入,但也架不住皇帝這麽用。但凡戰事,都耗費甚巨!大明剛剛建立,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呂昶感嘆道。
  “既然陛下已經下旨,我們也只能遵旨行事了。”主事道,“采買軍需需要和應天府的商戶接觸,不知大人想要把差事交給誰。”
  負責采買是個肥差,人人都想得到。
  “應天有此能力的商戶,也就只有沈萬三了。”然而呂昶卻沒有直接明言交給誰,而是岔開話題道,“此前沈萬三替皇帝修金陵城墻的時候,引起了皇帝的不滿,當時皇帝差點殺了他。幸虧皇帝當時沒有殺他,否則都不知道該找誰采買了。”
  巨商沈萬三掌握了壹條完整的商業鏈,幾乎涉及到經濟內循環的所有領域。他如果死了,短時間內很難建立壹條如此完善的商業鏈。
  雖然沒有沈萬三也會有別的商戶崛起,但別的商戶萬萬比不上他。
  也就是說沈萬三給朝廷的采買提供了巨大便利,雖然沒有他戶部最終也能將軍需采買齊全,但要耗費很長時間甚至延誤軍情。
  正因為沈萬三有如此重要作用,才沒有在天下大亂之時被各方勢力滅掉。元末明初,軍閥混戰何其嚴重,他不但沒死,還能發家致富。
  “又該那個奸商賺錢了。”戶部主事不是嫉妒還是不爽,道。
  “妳們和他接觸的時候也不要太不給人家面子了,畢竟他現在有皇帝的禦賜牌匾。”呂昶道。善意的提醒大家,不要敲竹杠敲的太狠。
  ……
  沈府。
  沈萬三和兩位夫人聚在壹起,“皇帝要打仗了,軍需采購必定會落在我頭上。”沈萬三壹陣興奮,“老爺我這次要把花出去的那五千萬兩銀,賺壹部分回來。”
  “如果皇帝多開啟幾場戰事,我敢保證把那五千萬兩全部賺回,那樣禦賜牌匾就算是沈家白賺的了。”
  二位夫人聽了之後也很高興,“放眼整個應天府,恐怕也只有我們‘南通商號’有這個實力了。在短時間內湊齊戶部需要的軍需物資,別的商號都不成。”
  五千萬兩對他們來說雖不至於傷筋動骨,但也是壹筆不小的損失。但沒過幾天皇帝就要打仗了,給了他們挽回損失的機會。
  送到國庫的銀子,最終還是要回到他們的腰包。買牌匾的錢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大軍征戰,糧食是首要。”大夫人趙雪娥道,“可現在是大明天下初定,各州縣的糧食都很欠缺,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我們從何處才能采買到如此多的糧食呢?”
  “糧食來源問題妳完全不用擔心。”沈萬三道,“天下大亂的是時候,那些士紳財主除了囤積金銀之外,也會囤積大批糧食,金銀不能當飯吃。”
  “他們真的有糧食?”趙雪娥表示懷疑。
  “這道理還需要用腦子去想,用膝蓋想都知道他們有糧。”沈萬三道,“整個天下都大亂了,只囤積金銀能活的下去嗎?天下大亂之時,糧食比金銀更重要。他們之所以也囤積金銀,是因為大戰過後,無論是哪個新朝廷建立,都會認金銀。”
  “現在大明江山剛剛穩固,那些商賈富戶不敢把囤積的糧食拿出來。害怕朝廷責怪他們當初沒有支持朝廷軍,更害怕錢財露白。所以他們只能把糧食,放在糧庫裏面存著。如今差不多都五年了,他們囤積的糧食早已成為陳糧,正是我們大規模低價收購的時候。”
  “五年了,他們的存糧還沒有吃完?”陸春香問道。
  “陳糧的口味遠遠不如新糧,妳以為那些有錢人會壹直守著存糧直到吃完?”沈萬三道,“他們壹有機會,就會花錢買新糧吃。把存糧留著,壹旦天下發生災荒,或者發生戰事,朝廷需要大量購買糧食的時候,他們就會把不好吃的陳糧全部賣給朝廷。”
  “另外妳們以為他們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大量囤積糧食,僅僅是為了自己吃?他們是想操贏致奇發戰爭財。”
  “原來是這樣。”陸春香道。
  “如果大明內部糧食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向南洋商人購買。”大夫人趙雪娥道,“所以我們南通商號,必定能滿足戶部的采買要求。”
  沈萬三賺錢主要有兩個方向,壹是和朝廷、官府做生意,賺取巨額利潤。
  二是把絲綢,瓷器,工藝品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犀角,香料運回國內售賣,開辟海外貿易。如今他已經有壹條完整的海外貿易鏈。
  無論是和官府做生意,還是海外貿易,都是能賺取巨額利潤的渠道。而沈萬三壹個人把這兩樣都占齊全了,而且還是獨家經營。
  他在大明境內開的錢莊,米行,布莊,也都占大頭,其他的商戶都只能吃他的剩飯。
  壹個人幾乎壟斷了國內,海外的所有賺錢生意。
  “說的不錯。”沈萬三道,“有南洋米商在,國內的士紳富戶絕不敢擡高糧價。我們先放出風去,南通商號要向海外商人采購大量糧食,壓根兒也不提向大明富戶購買,就當根本不知道他們有糧。國內的富戶得到消息之後,必定會急著脫手他們手中的陳糧,這樣我們就能狠狠的壓價。”
  “那麽我們給的米價底線是多少呢?”趙雪娥問道。
  “現在大米的市價是壹兩銀子兩石,我們的出價是壹兩六石。”沈萬三道。
  “壹兩六石?低於市價兩倍,他們肯賣嗎?”陸春香震驚道。
  “放心吧,他們肯賣的。”沈萬三道,“他們囤積的稻谷已經五年,再不舂米賣就要發黴。如果他們實在不肯低價賣,咱們就真的從南洋商人那裏購買。”
  “反正買誰的我們是無所謂,他們拖不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