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曹沖稱象和阿基米德定律
乘龍佳婿 by 府天
2020-11-5 19:49
皇帝這壹問,國子監祭酒周勛那慘狀壹下子被忽略了,氣氛空前活躍了起來。
畢竟,這麽壹群出身勛貴或官宦的少年們,平日裏就算尋歡作樂也都躲著學官們走,就這樣還沒少被人罵過不學無術,指望他們能同情周勛,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成天被人瞧不起的陸三郎,更是第壹個開口嚷嚷道:“皇上,臣不敢說這太祖題匾中壹定就藏有密卷,但臣卻知道,太祖皇帝深不可測,常常未雨綢繆,可以說是開天辟地以來難得的聖君,他做什麽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陸三郎這壹開口,張琛也唯恐天下不亂地附和道:“沒錯,太祖皇帝深意,豈是我等凡人能夠猜度的!”
這兩個紈絝子弟的代表給出了意見,其他人自然也不甘落後,爭先恐後表達了對太祖的敬仰,順便不動聲色地黑壹下國子監。
對於怨念積攢了多年的他們來說,這幾乎是本能的選擇了,就連朱二也在朱瑩的推搡下,扭扭捏捏地表示太祖題匾藏密卷,也許、大概、或者……很有可能!
眼見這些出身貴介的監生個個落井下石,羅司業有心幫著自家祭酒大人開脫,可又找不到好的理由,只能站在稍遠的地方幹著急。至於周勛自己,那卻是整個人顫抖得猶如篩糠,面上壹絲血色也沒有,嘴唇哆嗦著壹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這亂哄哄的鼓噪聲中,皇帝嘴角含笑,卻看向了壹旁沈默不語的張壽,突然興致盎然地問道:“張壽,妳怎麽不說話?”
張壽不慌不忙地說:“回稟皇上,臣在想,太祖題匾是什麽材質的。”
“哦?居然在想這個?”皇帝若有所思地壹挑眉。
“如果朕沒有記錯,是陰沈木的。那是當年被地方官當成寶貝裝船送來京城的。太祖實錄上記載,整整十幾根陰沈木,除掉黑炭似的那些部位之外,質地細密,硬如銅鐵,入水即沈,所以等到國子監造好之後,算科和格物兩堂的牌匾,都是用陰沈木打造。”
“太祖皇帝要求厚實,每塊題匾都很大,少說也要好幾個人才能擡,再想做那就不夠用了,剩下的都是邊角料。如今宮中內庫當中,還藏著不少,朕也就只讓人雕些小擺件。雖說各地也偶爾有發現陰沈木,可質料這麽好的就不多見了。”
“而且,大老遠送到京城,勞民傷財,太祖皇帝當年是收了東西,申飭了守臣,所以如今是沒人大老遠往京城送這個了。就算如此,當年還有人覺得陰沈木陰氣太重,但被太祖皇帝壹句國子監陽氣重,正好陰陽調和,就給堵了回去。”
見張壽還在那攢眉沈思,他就幹脆招手道:“妳要是好奇,可以過來敲壹敲,這聲音很特別。”
皇帝既然開了口,張壽當然不會客氣,當即走上前去,蹲下身伸出兩指在題匾邊緣和中央敲了敲。發現確實難以辨別是否空心,他沈吟了片刻,就直起身來面對著皇帝。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皇帝已然笑問道:“朕問妳,可有辦法在不毀了這塊太祖題匾的情況下,辨別出內中是否有太祖密卷?”
朱瑩嚇了壹跳,正要開口給張壽推了這樁棘手差事,可卻沒想到張壽正好側過頭朝她看來,竟沖著她微微壹笑。雖說不是說話,可她心裏忍不住生出了壹個連她自己都詫異的念頭。
張壽莫非真有辦法?
“皇上,臣能否問這個出首指斥大司成的雜役兩句話?”
見皇帝大手壹揮,壹臉妳自便的表情,張壽就笑吟吟地躬身謝過,隨後走向了那個同樣長跪於地的雜役。然而,在距離人還有三四步遠的地方,他卻是停了下來,直到他眼角余光瞥見阿六已經悄無聲息地挪到了他身邊,他才真正放心。
沒辦法,壹朝被箭射,人人是刺客……不能怪他疑心過重!
他蹲下身來,用平視的目光看著那雜役,見人壹臉豁出去的光棍表情,他就和顏悅色地問道:“妳既然說大司成絞盡腦汁想要起出太祖皇帝題匾中的密卷,那妳是怎麽知道的?”
“我親眼看到大司成日日去國子監庫房,每次都會圍著那牌匾轉悠,如癡如醉,還常常用手指叩擊,口中念念有詞,我曾親耳聽到密卷兩個字!”
“哦,那妳怎麽知道有密卷壹百篇?”
“大司成這三年派人收集了很多有關太祖皇帝的稗官野史,都放在國子監書庫裏。我去打掃的時候,翻到壹頁他做記號的,寫的恰是太祖密卷壹百篇!而且我偷偷溜進去庫房,敲過那匾額!若不是匾額中間部分完全空心,缺失了壹大塊,敲上去不會聽不出端倪!”
那雜役說著便當仁不讓地側頭直視周勛,壹字壹句地說:“若是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國子監中其他人,大司成是不是天天沒事就去庫房轉悠!國子監的庫房除了這塊牌匾,哪有什麽其他東西,值得他天天去!”
此話壹出,別說張琛陸三郎等人壹個個恍然大悟,就連羅司業也不禁有些驚疑不定。
他和周勛共事三年有余,要說這太祖題匾是周勛摘下來的,那純屬瞎扯,可周勛沒事老是去存放這塊牌匾的庫房轉悠,那還真是有,他就見過好幾次!
他壹次好奇地探問,周勛卻說是瞻仰太祖皇帝書法,他想想也就沒放在心上。
莫非真的是周勛不知道在哪稗官野史看多了,於是竟然信了這題匾藏密卷的鬼話?
問題是妳要起出密卷,必定就要毀了這塊珍貴的太祖題匾,而且妳想幹嘛?
這又不是那些神神鬼鬼的傳奇話本,題匾裏頭有藏寶圖又或者密庫之類的東西!
而皇帝亦是似笑非笑地說:“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內情,周勛,妳怎麽說?”
“絕無此事,絕無此事!”羞憤驚怒的周勛仿佛已經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辯白了,只是涕淚齊流地叩首,重復著這四個蒼白無力的字。
而皇帝眼見周勛這兒問不出什麽,而張壽已經站起身徐徐朝自己這邊走來,他就笑著問道:“張壽,話妳問完了,辦法呢?”
“皇上,臣有壹個主意。”
用肯定的語氣打了個頭,張壽就從容說道:“如果皇上說,當年做太祖題匾的陰沈木再也沒有了,那麽,臣自然束手無策,可既然宮中內庫還有很多當年的邊角料,那麽臣有壹個想法。請問皇上,那些邊角料加在壹起,可有這塊太祖題匾這麽重?”
“這個嘛……”皇帝微微躊躇,隨即看向了楚寬。
楚寬立時賠笑道:“那些邊角料好大壹堆,雖說沒稱過,但我瞧著大略應該是有的。只不過,新舊太倉固然有用來秤糧的大秤,可要說稱出這麽壹塊匾額的重量,再以此類推,稱出同樣重量的邊角料,恐怕不大準確。”
張壽點了點頭:“稱不出也不要緊。三國誌中曹沖稱象的故事,以皇上之博學應該聽過。”
“哦,那是自然。”皇帝越發笑得欣然。
張壽泰然自若地說:“這牌匾既然要數人才能擡起,要準確稱重,自然很難,既然如此,那就將其作為巨象處理,放入平靜水池上壹個和牌匾長寬差不多的特制小船中,按照吃水位置刻痕。然後再將牌匾挪出,將陰沈木邊角料壹壹放入,直到吃水與刻痕平齊。”
“既然是小塊,自然可以相對方便地準確判定與其等重的邊角料數量。”
皇帝不禁微微頷首:“嗯,不錯,那接下來呢?”
張壽看了壹眼那邊廂正在竊竊私語,明顯是在交流曹沖稱象這個典故,他就繼續往下說。
“然後,將這太祖題匾系上繩索沈於壹個完全註滿的水池中。匾入水,則壹定會有相應的水排出。等水面徹底平靜之後,再將牌匾拉出,然後記下牌匾出水之後,水池中的水面高度刻痕。接下來,再將水池重新完全註滿,將等重的陰沈木邊角料裹上漁網入水。”
“接下來再將那些木料壹壹撈出,看排水後水面高度是否與之前牌匾撈出後平齊。如果平齊,自然說明兩者無差,太祖題匾是實心的……”
這壹次,他還沒說完,陸三郎已經是恍然大悟地接口。
“我知道了!如果後壹次的刻痕與前壹次有明顯差別,則說明同樣重量的東西卻大小不壹,自然便是題匾空心,內藏玄虛!”
對於陸三郎的數學天賦,張壽壹向高看壹眼,此時見其反應如此之快,他便笑著點了點頭:“不錯,如此不用毀壞太祖題匾,就可以知道內中是否空心,是否藏有所謂密卷!”
其實,這麽大壹塊牌匾,用這種純粹完美條件下可達成的理論辦法,其實並不精確,因為濺出水花的可能性很大,刻痕精度也很難保證,重心也不好說。更何況,看似外觀壹樣的兩根陰沈木,密度其實未必相同,更不要說壹堆很可能密度不壹的邊角料了。
所以,用曹沖稱象的辦法和阿基米德定律結合,也就是測個熱鬧。
然而,皇帝的態度卻非常可疑,因此他懷疑這位天子只不過是想要聽到壹個辦法,至於最終測定結果如何,其實不怎麽在乎……
而被張琛等人擠到後面的朱二,那張嘴簡直是張得快合不攏了。張壽能想出辦法,這已經很令人驚奇了,可陸三郎怎麽能這麽快心領神會?他不是和自己壹樣的紈絝子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