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壹章 吳三桂的決斷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39
沐天湧苦笑壹聲,開口說道。
“算不得好!”
“自當年昆明失陷以來,我這便壹直都是躲躲藏藏的過著日子。”
“直到天子從海外歸來,光復大明,我才結束了過街老鼠般的日子!”
“能光明正大的做個人!”
李定國微微頷首。
他能夠想象到沐天湧等人在逃亡時過的是什麽日子。
那種惶恐不安,是真的能把人給折磨瘋了的!
緊接著,便是沐天湧隱晦的表達了,想要恢復沐家黔國公的爵位,希望李定國能夠出手幫幫忙。
李定國聞言,沈吟壹陣之後,開口說道。
“嗯……本王可以幫先生向陛下開口提壹句,但成不成,不敢保證!”
沐天湧聞言,卻是十分激動的說道。
“不管成不成,在下都要多謝王爺的幫助!”
李定國微微頷首道。
“那麽,接下來的幾日,妳便在晉王府住下吧……”
恢復黔國公的爵位,朱宏煜答不答應,李定國還真不敢打包票。
因為,黔國公府按照慣例是要世鎮西南的。
皇帝舍不舍得把雲南再給封出去,還真不好說。
雖然說皇帝不壹定會答應,但也不壹定會拒絕,所以,李定國便打算賣沐天湧壹個人情,讓他壹家先在王府安頓住下。
以後再說以後的事情!
……
與此同時,鄭成功的府上也是摩肩接踵,人流密集。
無數的鄭氏舊部輪番來到鄭成功府上拜年。
李定國的舊部不少,可鄭成功的舊部可要比李定國的舊部還要多。
甚至可以說,現在的大明水師裏,八九成的人都和鄭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可見鄭氏權勢之鼎盛!
也就是鄭成功這個鄭家話事人算是半隱退了,否則,皇帝會不會對鄭家動手,真的是壹個未知數。
古往今來,面對可能會挑戰到自己權勢的人或物,沒有哪個上位者會是真正仁慈的。
鄭成功在書房中接見了自己的舊部們,同他們交談,宴飲,氣氛非常的熱烈。
等夜裏所有人都離開之後,鄭成功則是開始繼續研究起了朱宏煜給他的義務教育章程。
開始設想義務教育該如何在南京城內推廣開來!
鄭成功過現在已經將義務教育,當成了他下半輩子的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了。
現在的鄭成功屬於是,軍務半點不沾,政務沒有皇帝吩咐,他也是能躲就躲。
只要是皇帝吩咐的事情,他壹定會盡心盡力的去做!
可謂是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
關中,長安城!
劉玄初壹路奔波,終於在年節過後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長安。
在抵達長安之後,他馬不停蹄的便跑去求見了吳三桂。
然後,向著吳三桂復述了壹遍大明那邊對於和談的條件。
“啟稟皇上,大明那邊的意思是,若要和談,則皇上必須自去帝號,廢除大清國號,廢除愛新覺羅國姓,且向大明稱臣加入大明的宗藩體系,以及退出關中漢地……”
劉玄初跪在地上,將朱宏煜的要求壹點壹點全部轉述出來。
吳三桂坐在禦座上,懷中還摟著美人。
在聽完劉玄初的轉述之後,他臉上的表情微微變換,像是有些不甘心。
他奮鬥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才混了壹個皇帝當,如今卻是得自去帝號,自然是不甘心的。
至於說放棄大清國號,廢除愛新覺羅的國姓,以及向大明稱臣,吳三桂倒是並沒有多麽的抗拒。
當年他在稱帝之前,之所以要自稱愛新覺羅·三桂,沿用大清的國號,也只是因為當年的滿清強勢。
他吳三桂想要竊取滿清的正統性,僅此而已!
要說吳三桂對大清有什麽感情,那就是純扯淡了。
所以,他對於廢除大清國號,廢除愛新覺羅國姓,並沒有什麽不滿。
而向大明稱臣就更沒有什麽了!
他吳三桂又不是沒有做過大明的臣子,他家好幾代人都是跟著大明混的,如今只不過是再次歸附大明而已。
吳三桂並不覺得有什麽!
至於說放棄關中的事情,吳三桂更是早就想開了,他都準備要著手西征了,那肯定是已經做好了放棄關中的打算。
在所有人的註視之下,吳三桂最終還是開口說了壹個“可”!
在所有人的註視之下,吳三桂深吸壹口氣,繼續詢問劉玄初道。
“軍火交易的事情同大明那邊商議的如何了?大明天子可曾松口了?”
和明軍交手了那麽多次,他當然能夠認識到,明軍和關寧軍比起來,最大的優勢是什麽!
訓練和戰法方面,雖然雙方也存在極大的差距!
但這方面的差距是深層次,在戰場上也不是那麽好看出來的。
可雙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那就是相當的明顯了!
明軍的盔甲要比關寧軍的盔甲輕便的多,但防護性能卻要超出壹大截。
明軍的刀劍更是鋒利,基本上全部都是精鐵,或是鋼材打制的,和關寧軍的普通刀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火器方面就更不必說了!
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明軍的各種口徑的火炮幾乎都能對關寧軍形成碾壓。
至今,吳三桂也沒弄清楚大明的那些火器的具體原理!
只知道自己在戰場上被揍的是真的慘!
所以,吳三桂對和大明的軍火貿易,不是壹般的上心。
劉玄初聞言,開口說道。
“回稟皇上,大明天子同意了和我大清進行軍火貿易!”
“但要求大清這邊必須使用牛羊馬匹來支付款項,並且,需要在我大清撤出關中,正式開始西征之後,軍火貿易才能正式開始。”
吳三桂聽到這裏,微微頷首,臉上露出喜色來。
關寧軍本就善戰,再加上大明提供的火器,去了西域那還不是嘎嘎亂殺嗎?
只要大清能在西域那邊站穩腳跟,他吳三桂也勉強能算是光宗耀祖了啊!
想著這些,吳三桂開口詢問道。
“大明那邊開價多少?”
劉玄初開口說道。
“大明那邊的開價是,壹匹成年的未嚴格過的合格戰馬,或是兩頭牛,十只羊,可以換壹套大明步兵的單兵裝備套裝。”
“這其中,分別包括壹套胸甲,壹只火槍,壹把佩刀,壹頂頭盔,以及相應的刺刀,子彈袋,水壺,工兵鏟,以及戰場急救所需的急救藥材和器械……等!”
大明壹套單兵裝備套裝的造價在三十塊銀元上下!
但這是自用版的造價,外貿版的造價還要低壹些,大概是二十塊銀元左右。
而壹匹未曾閹割的合格戰馬,售價最起碼是在上百塊銀元。
雖然普通的馬匹也就二三十兩銀子就可以買壹匹,但戰馬和普通馬匹,那可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
上百塊銀元,都能算是便宜的!
畢竟,民用車和軍用車,那是截然不同的!
用壹套外貿版的單兵裝備,來換壹匹戰馬,對大明來說,絕對是壹件相當值得的事情。
這事情不虧!
當然了,如果吳三桂這邊選擇使用牛羊來換裝備,大明也可以接受。
吳三桂聽完這話之後,微微頷首道。
“這價格不算離譜,看來大明那邊確實是有要和我們做生意的誠意的。”
像是忽然想起來了什麽,吳三桂開口追問道。
“那火炮方面大明的開價是多少?”
比起單兵裝備,以及火槍等武器,吳三桂更關註的其實還是火炮。
因為,他實在是被大明的重炮在戰場上給打出心理陰影來了!
劉玄初開口說道。
“新型的佛郎機速射炮,大明那邊的開價是三匹戰馬壹門!”
“三斤的小口徑野戰炮,大明的開價是五匹戰馬!”
“五斤的野戰火炮,大明的開價是十匹戰馬!”
“十斤的野戰火炮,大明的開價是三十匹戰馬!”
“十五斤的野戰火炮,大明的開價是五十匹戰馬!”
“二十斤的攻城重炮,大明那邊的開價是壹百五十匹戰馬!”
“或者是用等價的牛羊支付也可以!”
“……”
至於說更大口徑的三十斤,五十斤攻城炮,大明是不賣的。
當然了,即使大明要賣,其實關寧軍這邊也用不了!
因為,這些打三十斤,五十斤炮彈的重炮,重量動輒上萬斤。
轉運起來是很麻煩的!
就憑西域的道路,根本不具備轉運這些重炮的條件。
大明平常自己所使用的攻城重炮,壹般也就是二十斤的重炮,三十斤的都少。
五十斤的壹般都屬於是要塞炮,或是艦炮!
吳三桂倒抽了壹口冷氣,如果是大明售賣單兵裝備的價格還算合理的話,那這售賣火炮的價格就是真他娘的黑了。
“壹門佛朗機炮都敢開價三匹戰馬,大明那邊也是真的敢要價啊!”
關寧軍這邊雖然沒有鑄造大口徑重炮的能力,甚至連五斤十斤的中小口徑野戰火炮鑄造起來都很勉強。
但鑄造幾門小口徑的佛朗機炮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關寧軍這邊,壹門佛朗機炮的造價最多也就幾十兩白銀。
而大明那邊卻是敢直接將價格叫到三匹戰馬,也就是三百兩的地步。
好家夥!
吳三桂只能說,妳是真他娘的黑啊!
劉玄初聞言,卻是開口說道。
“啟稟皇上,據微臣所知,大明那邊的佛郎機炮,和傳統的佛朗機炮是截然不同的。”
“大明的新型佛朗機炮加工工藝得到了壹定的突破,其射程,威力,精準度,射速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佛朗機炮這種後裝速射炮,其實是最考驗加工精度的。
如果加工精度合格的話,其威力和射程不壹定會比壹些小口徑的前裝炮差。
而現在的大明,在借助蒸汽機以及機床之後,加工精度勉強算是合格了。
現在大明所自用的後裝速射炮,已經在逐步取代軍中那些大量裝備的小口徑的前裝野戰火炮了。
當然了,大明出售給關寧軍的佛郎機炮,當然不會是自用版本的。
這些外貿版的佛郎機炮說起性能來,肯定是要比原來的佛郎機炮強很多的,但和大明自用的版本肯定是沒辦法比的。
吳三桂聞言,臉上露出壹個不怎麽相信的表情來!
“先生親眼看到過?”
吳三桂對著劉玄初詢問道。
劉玄初點頭說道。
“以上所說的這些武器,微臣都曾親眼看到過實驗場景!”
在南京的時候,為了向劉玄初推廣大明的軍械,大明的兵工廠那邊是組織了幾場實彈射擊,來做表演的。
劉玄初是真的近距離見識過大明的火器開火的威力的!
忽然,劉玄初開口補充道。
“對了皇上,大明那邊的開花彈也是對外出售的。”
“只是價格稍稍高了些!”
吳三桂聞言猛地眼睛壹亮……
大明的開花彈啊,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給他留下過很深的印象的。
“多少錢?”
吳三桂開口追問道。
劉玄初聞言,開口回答道。
“啟稟皇上,大明那邊的開價是壹匹戰馬換五枚開花彈……”
吳三桂再次倒吸壹口冷氣,很顯然,大明的開價很高。
但是,最終吳三桂還是深吸壹口氣,開口說道。
“罷了,就先買兩萬發不同類型口徑的開花彈吧!”
說罷這些,劉玄初便準備告退。
吳三桂又將劉玄初叫住,開口說道。
“先生回頭再代朕往南京去壹趟,將軍火貿易的事情敲定下來!”
“幹脆將聯姻的事情也敲定了吧,等先生啟程的時候,朕的女兒便也幹脆壹起帶上吧!”
“還有就是,先生替朕起草壹封國書,就說朕想要大明天子賜下壹個國號!”
請賜國號之事,是吳三桂深思熟慮之後想出來的辦法。
因為,他覺得請賜國號的話,壹是可以向大明表示他的臣服。
二則是可以向朱宏煜表明,他吳三桂雖然向大明稱臣了,但卻也只是稱臣,而非內附。
他吳三桂依舊要保留自己的自主性!
算是吳三桂的表態!
劉玄初躬身下拜道。
“微臣遵旨!”
……
等劉玄初退下之後,吳三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到了大殿內議事。
等吳應雄和吳應麒都按照安排坐下之後,吳三桂深吸壹口氣,開口說道。
“根據劉玄初回報的消息,和大明和談的事情算是敲定了!”
“……”
吳三桂將自己剛剛和劉玄初的對話,向自己的兩個兒子轉述了壹遍。
然後,開口吩咐道。
“和談之事敲定,那我大清就要即刻開始準備西征事宜……”
“應雄,我大清向西域派出的商隊都回來嗎?他們有沒有將西域那邊的地形,道路,水源,以及各勢力的分布情況都給摸清楚?”
“我大清若要對西域動兵,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吳三桂征戰半生,在軍事上的才能是不需要質疑的。
對於戰爭之前,需要做什麽準備,他更是心中有數。
不將情報給摸清楚就貿然出兵,那是在找死。
吳應雄聞言之後,站出來說道。
“啟稟父皇,相應的準備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
“有三只商隊回來了,分別帶回了我大軍西征所需的情報,相互印證之下,可確保並無缺漏。”
說到這裏,吳應雄沈默了壹下,然後接著補充道。
“但是,我大清派出的商隊壹共有五只,可最後回來的只有三只。”
“剩下的兩只商隊,壹者被草原上的馬匪劫掠,只有兩人幸免逃生。”
“二者被準格爾部扣押,商隊上下盡受屠戮,無壹人幸存!”
很顯然,商隊的事情讓吳應雄很火大。
雖然老子派商隊過去,是準備要查明情況探知情報,方便老子接下來對妳動兵打妳的。
但是,老子打妳是以後的事情!
現在老子還沒動手呢,妳就把老子的商隊給劫了,這是什麽個意思?
吳三桂聞言,卻是眼睛壹亮,笑呵呵的開口說道。
“準格爾部膽敢劫我大清商隊,該當伐之!”
原本吳三桂還琢磨著,自己發動的西征的話,用什麽理由才能名正言順。
這下好了,準格爾部親自為他送來了把柄!
這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幹他唄!
當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所用的借口,不也是因為花剌子模劫了蒙古的商隊嗎?
想著這些,吳三桂開口說道。
“這下,省的朕再費盡心思去找西征的理由了!”
像是想起來了什麽,吳三桂開口詢問道。
“如今的準格爾部實力如何?我大清西征的話,能否全勝?”
吳應雄聞言,站出來開口介紹道。
“在巴圖爾琿臺吉去世之後,其子僧格繼位,但僧格的兄弟們皆不服他,準格爾部爆發了內亂。”
“如今叛亂才剛剛平定,準格爾部正是虛弱之時!”
“若我大清發兵西域,定然可以全勝。”
準格爾汗國很牛皮,甚至在歷史上曾經壹度能夠和滿清打的有來有回。
清朝壹度歷經康雍乾三朝,也就是滿清國力最強的壹段時間,數次征伐才將其徹底討滅。
但那是以後的準格爾汗國!
現在的準格爾還稱不上汗國,依舊只是壹個部落。
得等到噶爾丹從高原上下來,得到五世喇嘛的支持,徹底統壹整個西域,準格爾部才能進化為準格爾汗國。
至於說現在,準格爾部也就只是壹個剛剛經歷了壹波內亂的普通部落而已。
雖然準格爾部的實力,確實要比四周的其他部落上壹大截,但也強的有限。
所以說,別看現在關寧軍好像混的挺慘,但他只是在東亞怪物房混不下去了。
想要拿捏壹個準格爾部,還是手拿把掐的。
吳三桂點頭說道。
“不錯!”
在對著吳應雄點頭示意之後,吳三桂將目光看向了吳應麒,並開口說道。
“大軍的訓練要抓緊,做好西征前的壹切準備!”
“還有就是,我大清目前的兵力有所空缺,在正式西征之前,有必要在關中再進行壹次募兵,增加我大清的兵力。”
吳三桂可以想象,壹但開始西征,他們就將要面臨何等嚴峻的考驗!
西域那地方,土地荒蕪貧瘠,大片的荒漠沙丘,只有星星點點的綠洲可以供人生存。
壹但殺入西域,自然環境的不適應,軍隊因為水土不服而產生的減員,就是吳三桂所要面臨的第壹個問題。
除此之外,便是戰爭減員了!
而要知道的是,壹但關寧軍殺入西域,想要為軍隊補充缺額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
雖然吳三桂可以在當地強拉壯丁!
但是,這些強拉起來的壯丁,對他吳三桂又能有多少忠心呢?
吳三桂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得靠漢人才行。
所以,為了提前應對可能的減員,吳三桂現在只能是正式西征之前,在關中加緊擴軍。
征募更多的漢人加入關寧軍!
交代完吳應麒,吳三桂又轉頭對吳應雄說道。
“提前籌備大軍西征所需的錢糧軍械,在為大軍西征籌備物資之事,要從寬計量。”
吳應雄也是點頭應許了下來,表示自己明白。
吳三桂微微頷首,然後揮手示意自己的兩個兒子可以告退了。
但是,吳應麒卻是並沒有離開,而是站在原地,開口詢問道。
“不知父皇準備讓誰去和大明和親?”
吳應麒並不反對和大明和親,但是他對和親的人選卻是有自己的看法。
吳三桂不是沒有女兒,他和陳圓圓就有壹個女兒,名叫吳茵,今年也才剛剛十歲。
吳應麒是看著自己這個妹妹長大的,所以,不願意將自己的妹妹送到南京去和親。
倒不是他看不上大明皇帝。
主要是自己妹妹現在年齡也太小了!
是故,他今日才有此壹問。
吳三桂聞言,開口說道。
“讓小茵去吧!”
“既然是要和親,那和親之人的身份自然是要足夠高,也只能由朕的女兒去,才能配得上大明天子。”
吳三桂雖然也舍不得女兒,但他更不願意和親之事再橫生波折,所以便咬咬牙準備將自己的女兒送過去。
吳應麒開口反問道。
“可是小茵才十歲!”
吳三桂點頭說道。
“朕知道,所以要讓小茵帶上個陪嫁的丫鬟!”
“若丫鬟懷孕產子,便過繼到小茵名下!”
沈吟壹陣,吳三桂開口說道。
“朕記得國貴家中有壹個叫做吳菟的女兒,姿容秀麗,美麗非常,此次和親,便由她陪同小茵壹起去南京吧……”
見吳三桂心意已決,吳應麒也不好再說什麽,只是抱拳告退。
吳應雄也是緊跟著告退,同吳應麒壹起退了出去。
……
關外,盛京城!
年節不光是漢人在過,滿人也是要過年的。
今年的盛京城年節雖然沒有往日的繁華,但熱鬧卻是更勝往昔。
因為,在我大清給新老旗人組織了壹波相親之後,大量的新人都選擇了在今年年節前後成親。
年節加上很多人成親,使得盛京城那也是相當的熱鬧。
但在年節過後,清廷上下便開始籌備起了南征的事宜。
大量的糧草輜重向著盛京匯聚,面對大明遼西防線的清軍重兵集團也是被召回了盛京。
大量的軍隊在盛京完成了集結,並做好了在年後開拔的準備。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量的糧草輜重也是準備到位。
大明光復二年,滿清康熙七年三月初,清軍自盛京發兵,直驅朝鮮。
而在出征的大軍後面,是數不清的八旗貴胄,以及家眷隨軍。
事情很明顯,此次清廷南征朝鮮,就沒準備再回遼東了!
那些新入旗的八旗兵由於剛剛娶妻生子,再加上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基本上沒什麽戰鬥力朝鮮兵。
所以軍心士氣都是相當的高昂!
為了給跟在自己身後的家眷們搶到足夠的糧食,保證自己的家眷餓不著肚子,這些八旗兵們作戰起來簡直銳不可當。
三月初初自盛京發兵,三月下旬便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
三月二十七日,清軍破朔州,大掠三日!
四月初三,清軍下大館,屠城,盡殺抵抗者。
後兵分三路,壹路走宣川,清州,安州壹線,橫掃朝鮮西部沿海。
壹路走北鎮,香山壹線,向德川,目標是朝鮮中部的盆地丘陵。
最後壹路走熙州壹線,橫掃朝鮮東部沿海!
雖然說清軍是兵分三路,但目標卻是相當的明確。
朝鮮的北部重鎮,平壤!
清軍兵分三路,除去兵甲馬匹之外,什麽都不帶,壹路就食於敵……
但凡稍有抵抗者,清軍便是動輒屠城泄憤!
當然了,之所以大舉吐出,這些八旗兵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家眷搜刮到足夠的糧食。
由於是輕裝突進,再加上清軍基本上都有戰馬,他們的突進速度相當的快。
壹只只清軍精銳在朝鮮境內四處亂竄,擊破壹只只朝鮮兵馬。
朝鮮各地駐軍被神出鬼沒,狀若惡鬼的清軍給打懵了,壹時間根本跟不上清軍的作戰節奏。
往往是這邊剛接到求救,那邊就已經破城了,等到支援部隊被派出,幾乎是剛出城就被殲滅在了路上……
壹座座堅城要塞被攻破,好些個城鎮都被清軍屠城。
男女老幼,壹個不留!
大量的糧食,銀錢,被向北方運去。
清軍先鋒銳不可當,在他們掃平前方的壹切阻礙之後,清軍隨軍的家眷們則是才施施然的開始準備渡江事宜。
壹則則壞消息不斷的向著平壤匯聚!
……
平壤的守將名叫金遠哲,是朝鮮王李棩的親信心腹之壹。
其出身平壤金氏,雖然門第比不得安東金氏這樣的大氏族,也是不差的。
他的妹妹是李棩的寵妃。
金遠哲雖然對李棩足夠忠心,但能力這方面就有些拉胯了。
看著那壹則則不斷從北邊傳回來的壞消息,金遠哲臉上的表情不斷的變化。
壹座座城池告破,清軍大兵壓境,給了他莫大的壓力。
面對兇殘至極的清軍兵馬,他根本連抵抗的勇氣都提不起來了。
“快,派人去向漢城傳信!”
“就說清虜大軍進犯,平壤危急,請王上速派大軍增援!”
面對大兵壓境的窘迫局面,其除去向漢城求援之外,金遠哲便再沒有任何的舉措。
就連加強平壤的城防,也是在他下屬的提議下,他才想起來的。
壹匹匹快馬從平壤城奔出,壹路向著南邊的漢城而去。
而與此同時,平壤上下也是全部都接到了清軍大兵壓境的消息,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
平壤四周的百姓們紛紛選擇向著平壤聚集,希望靠著平壤的堅城可以保護自己。
而那些世道門閥則是全族壹起,帶著家奴家丁離開了平壤,返回到了自己的塢堡。
並著手於組織私兵,準備用於保衛自己的塢堡。
小亂居城,大亂居鄉。
對比起人心雜亂的平壤城來,這些世道門閥明顯對自家世代經營的塢堡更加信任。
但對平壤城來說,這卻並不是什麽好事!
因為,這些世道門閥在退守塢堡時,從平壤城內帶走了大量的糧草軍械以及青壯勞力人力。
可謂是為我大清攻破平壤作出了卓越貢獻。
而面對世道門閥的動作,金遠哲這個平壤守將,卻是全程什麽動作都沒有。
坐視這些世道門閥將平壤城搬空,只留下壹座空城,以及數不清的嗷嗷待哺的平民。
因為,他自己就是世道門閥的壹員!
都他來說,平壤是王上的,但塢堡是自家的。
面對大兵壓境的清軍,金遠哲第壹優先肯定是保證自家的塢堡的安全的。
哪怕他是李棩的親信,也絕不會把平壤的安危放在自家的安危前面。
……
漢城!
原本的朝鮮內部矛盾是很嚴重的。
但隨著和大明的大規模貿易的展開,大明從朝鮮買走了大量的人口,為朝鮮輸入了不少物美價廉的商品。
倒是使得朝鮮的社會矛盾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緩解!
並且,在得到來自於大明的資本註入之後,漢城這座朝鮮的王京,也是變得越發的繁華了起來。
漢城內有壹條街面,上面全部都是大明商人開設的店鋪。
來自五湖四海,國內域外的商品,在這裏都能找到。
繁華非常!
朝鮮王李棩也是過起了自己幸福快樂的小日子。
滿清被大明爸爸打的沒了脾氣,朝鮮重新有了大明爸爸的保護。
外加上朝鮮王室,以及世道門閥,都在和大明的貿易中賺的盆滿缽滿。
有得賺,他們對李棩自然也是更加的順服。
李棩的小日子變得舒坦了起來!
這些日子下來,李棩連著納了好幾個姬妾,每日裏美人美酒作伴,甚至就連政務都被他拋到了腦後。
如果無視掉底層那些被壓榨的幾乎要活不下去的窮苦百姓的話,現在的朝鮮,可真的可謂是盛世繁華。
嗯,和我大清的康乾盛世可謂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直到壹封封軍報從北面的平壤發到漢城,才算是打破了朝鮮現在這虛假的盛世繁華。
這天壹早,到了快開城門的時候,天還沒有大亮。
黑沈沈的天空中,還掛著曉星和殘月。
崔四解攏了攏袖子,縮了縮脖子,晃晃悠悠的來到了城門口,很顯然初春的早晨天氣還是有些寒冷的。
“四爺,您來了,今兒個夠早的的!”
負責守衛城門的城門小校迎上前來,熱絡的和崔四解打著招呼。
崔四解對著小校點點頭說道。
“給貴人們辦事,可不是得早點嘛!”
“萬壹耽誤了貴人們的事,咱們可擔待不起!”
小校笑著附和。
“是是是,四爺說的是!”
崔四解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人物,只是大明駐朝鮮使館的壹名管事。
漢城本地人,被使館雇傭,負責每日為使館上下采購所需的新鮮蔬果,以及糧食糕點等。
他今天便是早早的起來,準備要在城門打開之後,第壹時間出城去為使館采辦時令果蔬的。
由於他辦事得利,所以受到了大明派來的那位大使的賞識,曾經多次當眾誇獎過他。
所以,崔四解便也仗著大明的勢,抖起來了!
因為,整個漢城所有人都知道,最不能得罪的是官差。
但官差也惹不起世家子!
但是,在大明面前,不管是官差還是世家子,都要乖乖的夾起尾巴做人。
現在的大明商人在朝鮮,頗有幾分清末時候洋大人在中國的威風!
當然了,中國人和西方那群野蠻白皮不同,中國人的溫潤謙和是刻在骨子裏的。
尤其是在異國他鄉,都講究壹個以和為貴。
壹般是也不會作出那種在別國隨意欺辱別國百姓的事情!
清末時候,有狗腿子挾洋自重,仗著洋人的勢目中無人。
現在在朝鮮,自然也少不了仗著大明的勢而威風八面的狗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