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川蜀問題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39
朱宏煜隨手翻閱著川蜀方面送回來的捷報,臉色卻是並不好看。
原因很簡單!
現在的川蜀,實在是太殘破了!
人口在戰亂之中十不存壹,大量的田地被拋荒,商旅斷絕,市井冷清,甚至就連成都重慶這樣的大城內,都公然有虎狼野獸出沒……
可見川蜀之情況究竟有多糟糕!
估計,這也是為何吳三桂會那麽果斷的棄守川蜀,退入關中的原因之壹。
川蜀的地形確實是易守難攻!
自古以來便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安蜀未安的說法。
但是,哪怕是川蜀的地形再怎麽的易守難攻,妳也得有兵力,有錢糧才守啊。
現在的川蜀基本上就是壹片空白!
既不能給吳三桂提供兵員,又不能給吳三桂提供錢糧。
吳三桂有病才會死守川蜀!
朱宏煜看著自己手頭的報告,臉上滿是苦惱,他這是在為了如何恢復川蜀民生而發愁。
就憑現在川蜀人口的損失情況,說句實在的,朱宏煜別說搞什麽輕徭薄賦了,他就算是把川蜀的稅收徭役什麽的都給徹底免了。
沒個大幾十年,兩三代人,川蜀都恢復不了!
想要恢復川蜀的民生,還是得靠強硬的行政手段,如湖廣填四川,從外界向川蜀遷入人口才行。
否則啊,川蜀壓根沒辦法恢復!
滿清屠川,殺的實在是太狠了!
富饒的成都平原徹底拋荒了妳敢信?
成都城內有野獸築巢妳敢信?
朱宏煜召來了大明內閣的諸位成員議事,等人到齊之後,他開口說道。
“川蜀的情況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曾經的天府之國,變成如今的這般樣子,實在是令人痛惜啊!”
“對我大明而言,明年壹年最重要的事情除去北伐之外,便是要想辦法恢復川蜀民生了。”
朱宏煜端坐在上首位置,手中捏著壹只茶杯,手指輕輕叩擊桌面,發出壹陣清脆而有節奏的脆響。
諸人皆是陷入了沈默之中,不發壹言。
因為現在川蜀的情況,真的很棘手。
片刻之後,財政部部長溫召侖站出來說道。
“啟稟陛下,微臣覺得我大明或許可以從其余人口富裕的地方,遷移壹定數量的民眾入川蜀。”
“對於入蜀之民,朝廷可以給予壹定程度上補助!借此來吸引百姓自發移民。”
朱宏煜聞言微微點頭,溫召侖所想和他所想差不多。
“嗯,朝廷可以從全國範圍內甄選赤貧階級,將這些赤貧階級組織起來,統壹送入川蜀進行集中屯田。”
指望中國人自發移民,那不靠譜!
除非是人都要餓死了,實在活不下去了,否則的話,在故土難離的思想禁錮下,想要百姓自發的大規模移民,還真就不可能。
而現在的大明,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能餓死人!
連年的戰亂使得全天下都人口損失極為嚴重,社會矛盾大大緩解。
從人多地少,變成了人少地多。
再加上工商發展,為社會層面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只要有手有腳,餓死人是不至於的。
所以,想要移民填充川蜀,只能是朝廷來硬的!
思路還是湖廣填四川的思路,但朱宏煜的手筆要比滿清的手筆大的多。
光壹個湖廣可不夠!
現在大明治下的東南諸省,可都不缺赤貧階級。
只要能舍得錢糧投入,將這些赤貧階級遷移入川蜀,也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說大批量的移民會不會導致人口在路上損失嚴重!
損失肯定會有,但說有多嚴重,那也不至於!
真正會讓移民因為適應不了環境,而大量損失的地區,是那種未經開發的蠻荒之地。
如大員,如南洋……
而非是川蜀這樣的熟地!
別看現在川蜀人口大減,而使得大量的田地拋荒。
可其天府之國的底子還在,那些道路水利房屋……等,只要稍加修繕就能接著使用。
並且,當地自然環境早就被開發的差不多,能適應人類生存了。
哪怕是大規模的移民,也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所以,這種事情是可以做的!
更別說,如果這件事真的能夠做成,不光是可以恢復川蜀的民生。
更重要的是,能極大的緩解大明現在所面臨的那些社會矛盾。
朱宏煜接著開口說道。
“財政部做好相應的預案,統計好移民所需的花費,提前將報告給上交內閣審核。”
“我大明要做的是移民,而非強遷!”
“壹定要盡量保證被遷移的百姓的相關利益!”
“……”
朱宏煜的意思很明確,移民要做,哪怕是強遷也得做。
但是,補償要到位,不能引起太大的民憤!
朱宏煜語罷,財政部部長溫召侖起身領命道。
“請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財政部壹定做好相應的預案!”
忽然,朱宏煜想到了,他能在川蜀設立征兵大營,征募高原上的藏人成軍。
將那些從軍的藏人的家眷安置在川蜀!
如此的話,壹來他能借助這些藏人的人口,來恢復川蜀民生。
二來,則是能為將來大明收復高原打基礎!
就憑高原的自然環境,大明想要真的將高原納入版圖,沒有壹只能適應高原環境作戰的軍隊是不可能的。
而想要練壹只能適應高原作戰的軍隊,藏人壹定是最好的兵員!
至於說引藏人入川,會不會有什麽隱患?
朱宏煜覺得不會!
藏人又不是尼哥,和漢人本就是同文同種的同胞,只要利用好宗教問題,將他們同化就不是問題。
最多兩三代人,雙方就分不出彼此了!
能有什麽隱患?
朱宏煜對漢文化的同化能力還是很放心的。
再說了,朱宏煜要做的可不只是漢人的皇帝。
而是天下人的皇帝!
各個少民也都是他的子民!
朱宏煜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征詢五軍都督府的意見。
五軍都督府也是作出表態,他們會盡快作出預案呈送禦覽!
……
周天旭站在船頭,望著前方的那壹條寬闊的長江,禁不住的松了壹口氣。
他總算是回來了!
等到渡江之後,將自己押運的這些財物壹上交,那麽這次他帶隊北上山東的功勞,便算是徹底落實了。
“傳令下去,準備渡江事宜!”
負責沿途護送的大明水師開始著手準備渡江。
壹條條船只掛滿了風帆,壹個個貼了封條,落了鐵鎖的箱子被擡上了船。
負責擡箱子的錦衣衛和明軍水師士卒動作間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這些箱子李究竟裝著什麽。
如果是銀子還好說!
萬壹裏面是名貴珠寶,或是瓷器什麽的,這要是摔壹下,那後果簡直不敢想。
把他們賣了都賠不起!
隨著壹個個箱子被轉運上船,船只也是拔錨向著長江南岸而去。
陳樹懷中抱著壹柄繡春刀,站在船頭,眺望著長江南岸,臉上表情滿是思念。
算算日子,他的婆娘也該生產了。
這次任務結束之後,他可以得到壹個月的假期,正好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去。
想著自己這次的所執行的任務,陳樹對自己這次能得到什麽賞賜,心中充滿了期許。
作為壹名錦衣衛,他是曲阜之事的親歷者。
朝廷這次對曲阜孔家動手,壹下子收獲了這麽多的財富,按照皇帝陛下的大方程度,他們這些負責執行具體任務的錦衣衛,定然是能得到不少的賞賜的。
陳樹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當初和妻子結婚時,由於家裏窮,所謂的婚禮進行的很簡陋。
只是兩家人坐在壹起吃了壹桌席面,然後拜了拜天地便算完事。
壓根沒有大操大辦!
可謂是窮酸至極!
可即便如此,他的婆娘也沒嫌他,跟著他踏踏實實的過了這麽些年。
又是生孩子,又是做家務,又是照顧爹娘的,任勞任怨,沒有任何抱怨的話。
若是這次朝廷下發的獎勵足夠豐厚的話,陳樹想要為自己的妻子補辦壹場婚禮。
就在陳樹暢想著自己的妻子穿上大紅喜服,戴上鳳冠霞帔的模樣之時,他的手下商揚走到了他的身邊。
“總旗,妳在這船頭想啥呢?當心掉水裏!”
如今的長江水流湍急,且水溫還很低。
要是萬壹不小心掉進去了,運氣不好的話,可能連命都保不住。
陳樹收回思緒,沒好氣的看了壹樣商揚,開口說道。
“想妳嫂子呢,算算日子她也快生了!”
商揚眼睛壹亮,開口說道。
“那這次總旗辦滿月酒,我可也得去湊湊熱鬧,喝幾杯水酒沾沾喜氣!”
陳樹點頭說道。
“好,到時候妳來,我招待妳!”
語罷,便不再說什麽。
長江雖然寬闊,可渡江卻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壹個時辰之後,船隊便抵達了長江南岸。
南岸的鎮江碼頭被朱宏煜調動禁衛師封鎖,壹箱箱財物被從船上運了下來,運往了南京。
這壹日,壹座南京城門被封鎖!
四周看熱鬧的百姓只見得壹個個大箱子被運進了南京城,但箱子裏裝的究竟是什麽東西,卻是不得而知。
周天旭也是在下船之後,直接便去求見朱宏煜報功。
壹個個大箱子被搬入了朱宏煜的內帑,開始由內工監的相關人員再做壹次詳細的統計和估價。
不少南京城內對古玩器物頗有研究的老師傅被請進了皇宮,著手於給那些古玩文物進行估價。
當然了,這裏面有很多文物的價值,是根本無法用金錢來進行估量的!
這樣的無價之寶,根本不會發買出去,而將會被收藏於皇宮之中。
壹箱箱的金銀在被清點完畢之後,運往了南京城內的大明皇家銀行。
這些金銀將由大明皇家銀行鑄造為金銀幣,用於填補朝廷的國庫,以及保證大明皇家銀行有足夠的儲備金以應對擠兌風險。
朱宏煜看著那壹個觸目驚心的數字,只感覺自己下令把孔府給抄家滅族是幹對了。
這麽多的財富,不知道孔府剝削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才積攢下來的!
如今,被他朱宏煜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也算是適得其會了!
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周天旭,朱宏煜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開口說道。
“這次妳做的不錯!”
“朕很滿意,這次的事情忙完之後,妳可以休息壹段了。”
周天旭激動的下拜說道。
“為陛下做事,末將不辛苦!”
朱宏煜再次滿意的頷首,然後宣布將周天旭的爵位給提了壹級。
他身上的伯爵從流爵,變成了世襲罔替。
並且還賞賜了其壹座南京城內的宅子,以及壹定量的土地和錢財。
對於周天旭這種敢於幫自己做臟活的臣子,朱宏煜還是很大方的。
該給的賞賜他是壹點也不會拖延!
就突出壹個原則,跟著我朱宏煜混,裏子面子,榮華富貴,壹個也少不了!
……
就在朱宏煜這邊,正在為了大批的銀錢入賬而高興之時。
隨著押運孔府財物的人手渡江抵達江南,曲阜之事也是被走露了風聲。
整個押運的隊伍連錦衣衛帶沿途護送的水師人馬,足足有數千人。
眾所周知的是,只要人壹多了,消息根本不可能隱瞞的住!
押運的隊伍渡江還沒多長時間,壹則小道消息便在江南傳開了。
倒是沒人敢直說在曲阜將孔氏滅門的事情是大明做的,但大明從山東運送了大批財物渡江,這則消息卻是瞞不住的。
所有人都很好奇,這批大明從山東運回來的大批財物,究竟是從哪裏來的?
前後聯系壹下,曲阜孔氏被滅門了……
事情是不是串聯起來了?
很多人都恍然意識到,曲阜的事情,好像有可能是大明做的。
好吧,不是有可能,而是大概率是大明做的!
只是在意識到這壹點的瞬間,整個江南便都懵逼了。
好家夥,大明的路子這麽野的嗎?
至今他們還記得前幾日,大明日報作為朝廷喉舌,是如何義正詞嚴的斥責鰲拜將孔府滅門是喪心病狂的事情。
至今都還記得,大明皇帝連帶滿朝文武共同演出來的那壹場百官哭宮的大戲的。
結果,就這?
這倒打壹耙的操作,秀啊!
只能說不愧是妳!
幾乎所有悟到了這壹點的人,都被大明朝廷的騷操作給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