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
盛唐血刃 by tx程誌
2019-5-25 20:53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陳應說出去來的這句話,對於在場眾人來說,不是尖銳,而是意外。
特別是老辣如屈突通,他就非常精通明哲保身之道,在歷史上他作為隋朝降臣,位列淩煙閣十二,可以說他是除了魏征之外,降臣中獲得待遇最好的壹個。事實上雙方爭執的問題核心,屈突通壹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救或不救李世民,其實就是秦王府與東宮兩個陣營的較量。
屈突通舉重若輕的將問題踢給陳應,其實就是挖了壹個坑,贊同劉弘基與王君廊的提議,陳應就會得罪秦王府,壹旦李世民平安歸來,會把陳應恨到骨頭裏。壹旦支持秦王府,恐怕李建成也會考慮陳應的屁股有沒有坐歪。
只是,屈突通非常意外的是,陳應居然又把皮球踢到了朝廷那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就最佳的借口與理由,而且讓人可爭議,無可辯駁。
在後世,人們常把外交權衡量為國家的主權重要因素,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外交權力也是皇帝最為看重的權力。私通敵國也視為十惡不赦的罪行之壹。陳應把這個裁決之權上交給李淵,就等於把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朝廷處理。因為這個和議的內容,有壹個條款非常明確,要李淵明發聖旨,頒布天下。
這就等於讓整個李唐朝廷的公信力也王世充背書,這樣以來,李淵就不好公然撕毀承諾。
屈突通的眼睛瞇了像狐貍的弧度,與李世民出征前的那個晚上,李淵與他深夜相談話迅在腦際掠過。在那之後,短短半個時辰的時間,李淵說了二十七遍中原,對於中原,李淵是誌在必得,同樣,李淵的底線絕對不會是在中原弄壹個國中之國。
圓滑,懂得退讓是壹個優秀政治家的必備品質。然而,陳應如此滴水不漏的表現,如果出現在壹個年過半百的政客身上並不奇怪,可是陳應實在是太年輕了。
自從李秀寧認識陳應以來,陳應從來都走進攻,進攻,進攻的路線,李秀寧卻有點難以置信,這個男人會讓選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要知道當初,在靈州的時候,李淵的意思明明是與突厥緩和矛盾,可是陳應卻壹而再再而三的主動進攻突厥,並且直接與突厥始畢可汗、處羅可汗派出使節,逼迫突厥釋放之前俘虜的漢人百姓。
然而,陳應在這個時候提出這麽壹個決定。
當然,李秀寧知道,哪怕此刻想不通陳應為什麽這麽做,但是李秀寧下意識的認為應該支持他。
和聰明人處事,就是比較簡單。李秀寧的目光與陳應的目光在空中壹碰,李秀寧緩緩點點頭道:“如此甚好!”
這件事總算拍板決定了下來。
眾將領紛紛離開,就連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也緩緩離開。就在這個時候,房玄齡卻把目光落在了屈突通身後的龐大地圖上,良久之後,房玄齡拽了拽快要走出大帳的杜如晦。
杜如晦恍然大悟。
屈突通、李秀寧、房玄齡與杜如晦壹臉期盼的望著陳應。
陳應被四人看得有點不好意思,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道:“都看我做什麽?難道我臉上有花嗎?”
杜如晦咳嗽壹聲,道:“還請陳應將軍坦言相告!”
“我需要時間……當然,秦王殿下被俘虜,對於我們大唐而言異常被動,但是……”陳應微微笑道:“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唐統壹北方最佳的機會嗎?”
屈突通壹臉驚訝的望著陳應道:“陳大將軍的意思是?”
“其實我還有壹個更大膽的計劃!”陳應指著黃河水道,指著通濟渠、然後就指了指永濟渠道:“從這裏洛陽到右北平,將是壹片通途,如果秦王殿下被俘虜的消息傳到竇建德耳朵裏,他會怎麽想?”
房玄齡恍然大悟。
李秀寧道:“妳是說……妳要渡河北上?”
陳應搖搖頭道:“這只是中策!”
李秀寧疑惑的“中策?妳的意思是妳想直搗河北!”
“然也!”陳應如今河北竇建德防守力量薄弱,如果壹支兵馬沿黃河而下,直接進攻相州,就完全斬斷了竇建德大軍的歸途,如果我率領大軍直達河北腹地,竇建德的大軍必然毫無士氣,失去戰鬥意誌,少則壹個月,多則三個月,河北三十九州之地,將為大唐的領土,北方唯壹的霸主,就是大唐皇帝陛下。”
房玄齡道:“可是……陳大將軍,現在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軍如何渡河?就算陳大將軍可以讓將士伐木,打造浮橋,成功渡過黃河,兵臨河北,然而,大軍輜重將如何運輸……”
杜如晦也道:“若是陳大將軍想采取以戰養戰,恐怕也行不通,河北久經戰亂,民間也沒有什麽積蓄,況且竇建德以仁厚之名,名揚河北,若是陳大將軍以戰養戰,肯定會痛失河北人心。”
“這都不是問題!”陳應笑著望著李秀寧道:“陳留有壹個漕運豪族孫敬初,他麾下有壹千多艘漕運船,壹次性可以運輸三萬余石糧草,或同等數量的士兵!孫敬初麾下的漕船可以供大唐調用,我已經遇阻代庖,賞他壹個驍騎尉。”
事實上陳應並沒有給孫敬初任何承諾,不過陳應也知道要想馬兒跑,必須給馬兒吃草。猛虎義從跟隨侯莫陳氏已經苦了幾十年,能給他們帶來福利的時候,陳應絕對不會吝嗇,也只有這樣,猛虎義從才會更好的給陳應賣命。
李秀寧點點頭道:“若非孫敬初的漕船,恐怕現在陳大將軍還無法攻破偃師城,如果不能攻破偃師城,咱們這壹仗恐怕已經全面戰敗,別說壹個區區從五品的驍騎尉,本宮可以做主,賞他壹個輕車都尉。”
輕車都尉是大唐十二策轉軍爵之第七轉。在唐朝軍軍功是有著嚴格的計算方式,以少擊多為“上陣”,兵數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按戰爭的結果分: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四十,為“上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二十,為“中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十,為“下獲”。按照戰前的條件和戰爭的結果,綜合起來,擬定“轉“數。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中獲為四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以下遞減類推。
七轉軍功,相當於陳應在靈州之戰兩戰之和。
“陳大將軍”屈突通遲疑著,望著陳應道:“妳認為,如果要進兵河北的話,需要多少兵馬才有必勝之算?”
“世上沒有必勝之算”陳應道:“不過要想制勝,最好得有兩萬騎兵加三萬步卒,”。
屈突通臉色壹沈:“五萬步騎?我們哪裏來那麽多的兵馬,妳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的情況!”
屈突通按腸刮肚,此時能調動多少兵馬,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在那壹瞬間他就將再保持對王世惲絕對壓力的情況下,都迅地在腦中過了壹遍,終於道:“好吧,既然陳大將軍決定戮力北進,那我們就調出二十六個折沖府的兵力來,東征河北!”
“不用”陳應搖搖頭道:“鄭軍俘虜青壯再給我兩萬人,戰馬給我兩萬匹,其他的我來想辦法。”
請記住本書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