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40章 回村所見大變樣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天氣還是那麽熱,半夜熱,早起來感覺清涼了壹下,接著又熱。
  壹群孩子坐在車上向自己家趕,周圍村子過來的孩子跟去看熱鬧。
  隊伍從城南繞,避開城外的軌道,公交馬車的馬脖子上掛鈴鐺,走起來叮當響。
  車夫警惕地看著前面,發現有人走神,要吆喝,再不走就……拉住馬。
  城南人多,繼續蓋房子,不種樹,不差壹點綠化。
  有了樹,作奸犯科的不容易發現。而壹片空蕩,巡邏的人隨時可以看清楚情況。
  衙役人手不足,從百姓中找,巡邏壹個時辰給五錢,白天不用,就晚上,最多兩個時辰,多幹不行。
  路人見到救護車出現,紛紛讓到兩邊,鞠躬!
  包括新來的人,他們到地方就有房子、有工作、有便宜的需要還錢的家具。
  每壹個人從別處到京兆府,先去登記的地方說明情況,被詢問會什麽,按照技術先分。
  什麽都不會的,按照力氣分配工作,只要願意幹,不存在吃不上飯的情況。
  到京兆府,不喝生水、不隨地大小便,可以不開火,到市場吃,有便宜的份飯。
  百姓們知道,是陛下和李東主的恩賜。
  “李郎,京兆府人多,再增加,會有找不到活兒幹的人不?”永穆公主透過窗戶向外看。
  外面的人臉上帶著真誠和好奇的神色,顯然有的人第壹次見到救護車。
  “手工業可以解決問題,關鍵是原材料的運輸,京兆府本身提供不了太多的材料。”
  李易目前不擔憂百姓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冬天,冬天種大棚。
  大棚和大地種菜不壹樣,需要更多的人手,然後大棚蔬菜運出去。
  黃瓜即便不噴藥,正常保存,半個月也壞不了,就是送到地方會顯得蔫壹點。
  冰箱的保鮮層,用口袋把黃瓜給包好了,半個月可以。
  但是不要頂花,頂花的部位先爛。
  還有茄子、茼蒿等蔬菜,都能放壹段時間。
  “現在的季節,就是讓他們自己編織東西,再去采煤,京兆府上面的州,其實有活兒幹,鼓勵他們過去。”
  李易又提到周圍的工作機會,現在旅遊業不行,金融業還是不行,第三產業只有個萌芽。
  永穆公主不會整體規劃,她從小沒學過,只覺得很麻煩。
  比教孩子累,要想很多事情。
  “有李郎在,壹切都會好的。”永穆公主選擇最簡單的答案,把事情推給李易。
  “運河與路通了,京兆府能夠獲得更多的原材料,包括紡織、刺繡、水果的深加工、水產品深加工等方面。”
  李易為永穆公主說起勞動密集型的深加工行業,熟練工速度快,人力成本低。
  幹活的人用計件的數量獲得更多的報酬,加工好的東西運往別處,容易保存。
  同時由於成本低,運輸費加進去,依舊保證價錢不高。
  都是壹千個人幹活,整合到壹起,分工就比單獨幹效率高。
  永穆公主笑著聽、認真記。
  等來到城南賣小吃的地方,馬車停下,孩子們被允許下車去喝冷飲。
  這裏的冷飲有醉仙居後面溫泉水制作的汽水,比不上李易那時的碳酸飲料氣多,卻跟喝其他的水不同。
  用船運,到地方始終密封著,有壹個水龍頭,木桶直接放在冰水裏鎮。
  需要制作冷飲的時候其他東西調好,擰開水龍頭,水沖下來,就是汽水了。
  其實李易願意的話,采用玻璃瓶裝汽水也沒問題。
  瓶蓋裏面加的膠墊,造壹個封口機,壹壓就給壓上。
  喝汽水不能帶走,除非有足夠多的押金。
  他小時候就那麽喝,後來長大,只能在飯店喝,不然只能把瓶子扔了,大家都開始用塑料瓶。
  現在是刨冰,真正的刨冰,用刨子來刨。
  價錢倒是不貴,因為李成器弄了壹大堆的硝石,然後用井水來制冰,制作出來賣。
  尤其是夏天,溫度高,硝石反復用,規模化生產,井水溫度又低,成本不高。
  壹碗帶果汁、冰的汽水,兩錢;帶果汁的冰,壹錢;果汁井水,三角錢。
  京兆府的百姓最喜歡分、角的錢了,許多東西可以量化價錢。
  比如就做壹頓飯,想買小蔥,扔三分錢隨便拿幾根,或者是壹角錢拿壹小把。
  李易在車裏看外面的人用角為單位的兌換券買賣東西,壹臉愁苦之色。
  印刷成本比面值高,關鍵是流通起來,他收不到稅。
  有稅收才能把貨幣的制造成本找補回來,否則幫大唐做貢獻了。
  孩子們壹人喝壹碗汽水,高高興興上車,繼續往家裏趕。
  抵達村子外面時,村子裏的孩子瞪大眼睛,不認識了。
  村子原來的東西全消失,小路根本找不到,是水泥的寬敞路,之前路邊的認識的樹也沒了。
  路邊的地方有不少坑,看著就澆過水,裏面插了柳樹條,相信過上兩年會變成柳樹。
  再養兩年,砍了木頭可做家具,繼續養上五六年,蓋房子當主梁。
  村子的主路邊有涼亭,還有用水泥混合別的東西制作的桌子和墩子。
  兩條水渠在主路左右,水渠裏有流水,很淺。
  房子還在蓋,格局全變,現在找不到哪個是自己的家。
  “我家有兩頭牛,有兩頭牛的就是我家。”芹兒想到了壹個辦法,很聰明。
  前段日子大家摸獎,桌子下面有人,芹兒家的人摸的時候,換了紙條,顯示是兩頭牛。
  其他人家有壹頭牛的、五只小豬的、壹匹騾子或壹頭驢的。
  但沒有馬,馬幹活還可以,耕地比不上牛,拉車又不如騾子,和驢比起來倒是強。
  不過驢好養活,馬難養,馬的草料比其他牲畜要精,半夜還得加餐,否則掉膘。
  就沒給他們安排,為了芹兒,從倭國那裏賺來的錢,幫整個村子提高了生活質量。
  芹兒早把那個叫什麽樹的倭國人給忘了,她最先下車,腦袋晃來晃去瞧稀奇。
  “聞恬姐姐,妳家也沒了?”芹兒發現原來的幾進院子的地方出現了樓。
  樓還沒修完,目前修到第三層。
  “那個就是,壹座五層的大樓,李郎換了玻璃配方,會有大玻璃,更結實,到時候大家學習就在那裏。”
  永穆公主指著施工的地方說,她不懂配方具體東西。
  這裏又不是她的家,她家在興慶宮和李家莊子,此地以後會成為壹個別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