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45章 紙幣興起假難作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夥計,面錢收了。”長安城外路邊陰涼處的小攤上,壹個人剛吃了壹碗過水的炸醬面,喊夥計。
  其實掌櫃和夥計就壹個人,用高粱磨粉制作面條。
  路邊都是摘到的扁豆剁碎了做的醬,在外面給路過的人煮面吃。
  麥子面的不做,貴,吃的人少。
  他過來伸手:“四錢。”
  “給妳五錢,妳找我壹錢。”吃飯的人遞上去壹張五錢的兌換券。
  擺攤的人拿起來看看,從面前的麻布口袋中掏出壹張壹錢的兌換券遞過去。
  吃飯的人收了,雙方交易完成。
  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晚上會很熱鬧。
  距離李家莊子拿出兌換券才六天,算上當天。
  兌換券在長安城便流行開來,李家莊子出去買東西,壹概給兌換券。
  還有人想用銅錢和絹帛來換,李易不換。
  換了的話,對方本來要買東西,換完,直接用兌換券買,享受優惠,莊子吃虧。
  不過莊子在報紙上打了廣告,要采買許多東西。
  每樣的東西給出價格,不管是個人,還是商戶,送過來同樣的價錢收。
  什麽魚了、陳醋了、小米、高粱米、牛馬的草、新鮮的蔬菜、幹的菜、豆子、豆餅……
  壹般的谷物類屬於大宗交易,壹次買很多。
  像蔬菜,百姓種了,壹家家拿過來,給的錢不如自己單獨賣,卻需求量大。
  黃瓜挑長大的,壹天摘完運過來,直接換成兌換券,自己賣可賣不動。
  同時莊子再次收泥巴,制作陶器的泥巴。
  武功縣的窯成了李家莊子的,如李易所說,把上層的換掉,中層的警告,下層的給加工錢。
  派了幾個莊子上的人在那裏監督,要燒更多的陶器。
  其他的窯在燒瓷器,從李家莊子買釉,然後裝船運往大唐各地。
  另有人到長安從莊子買釉,帶回去燒。
  武功縣的窯壹直在燒陶器,主要是罐子,積攢了很多,開始與百姓交換。
  百姓們明白是啥意思,再過壹段日子,地裏的菜該換成白菜了。
  趁著現在,趕緊制作鹹菜,不然冬天沒菜吃。
  同時也買來青菜自己晾曬,等冬天用水泡了做菜。
  各種買賣中,李家莊子到今天為止,放出去五萬緡的兌換券。
  陸續的才收回來八千多緡,其他的錢全在外面流通。
  大家沒想著非要找李家莊子要那個優惠,他們只覺得錢好用。
  壹千個銅錢重六斤四兩,隨身帶壹百個也不輕,墜著衣服。
  要麽抱幾丈布,不小心弄臟了,對方還要壓價。
  如今好了,壹千錢,壹百個十錢的兌換券,壹摞,揣著就走。
  “東主,還放兌換券麽?”宋德擔心,五萬緡了,有四萬多緡在外面。
  “放,再放五萬緡,京兆府這麽多人口,誰身上還不得揣幾個錢兒。”
  李易不怕,十萬緡的錢在外面,莊子承受得住。
  莊子每天賣東西就那些,想多買沒有,莊子又沒承諾拿著兌換券隨便買。
  李易悠閑著,抄書。
  藍田縣衙門後面,長孫昕手上拿著四張兌換券,找到了施工半個月的工匠們。
  從六月壹日開始,到現在,壹個半月,六月是二十九天。
  長孫昕為此支付了三百五十二緡的錢,要不是之前放出去的印子錢收回來壹部分,他就給不起工錢了。
  他發現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那點錢,等著千工拔步床做出來,剩不下幾個了。
  他要想辦法,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印錢。
  “大家看看,這樣的兌換券妳們能不能做?我也想要壹套自己的。”長孫昕笑著問。
  十六個工匠沒湊到他面前,擡頭掃壹眼,紛紛搖頭。
  “長孫巡察使,我們是木匠,兌換券是紙匠和模匠的活兒。”領頭的工匠給出壹個回答。
  “雕版印刷不是木匠的活兒?”長孫昕表示不信。
  “不是木頭印的,兌換券上的套版是重物壓,需要銅板、鐵板,壓完了摸著有輕微的凸凹痕。”
  工匠還是搖頭,他做不出來。
  “不用有那點凸不凸的地方,時間久了,凸的凹的也就沒了,就是正常印。”
  長孫昕還不死心,他覺得工匠厲害,無所不能。
  “不行,需要分開雕刻,套版,然後上不同顏色的油墨,壹個接壹個印。
  上面的圖案細,木頭除非是好木頭,足夠硬,不然壹壓,凸起的地方就碎了。
  油墨更沒有,紙造的時候,裏面加了東西,兩層合壹層。”
  工匠說完,低下頭幹活,聲音很大,表示他不想再說了。
  長孫昕深吸口氣,拿著兌換券又離開。
  “李家莊子居然能印出錢來,就沒人管壹下?”長孫昕難過呀。
  他才知道,還有這麽好的辦法弄錢,自己印,印完了就有人願意要。
  “我自己畫出來錢,是不是沒人要?”
  長孫昕看著手上的兌換券,嘟囔了壹句,更郁悶了。
  他只想要仿造壹樣的兌換券,沒打算自己弄出個錢。
  他知道自己沒那個本事,百姓不認同。
  “千工拔步床不能停,錢不夠……我可以查賬,找問題,讓他們給我錢,不給我就不讓他們幹了。”
  長孫昕想到了開采礦的那些人,石頭源源不斷運走,都是錢。
  說好的要交稅,結果那邊有賬,不給縣衙門。
  想要查賬,沒有借口。
  “我上書,要求陛下還有宰相們同意先在藍田縣嘗試收商稅。”
  長孫昕攥了下拳頭,決定了,他要推動,然後就好辦了。
  他大步往回走,走上了壹條李易為他設計好的陽光大道。
  下午的時候,他把寫好的宰相書派人送走,準備晚上的中元節。
  今天晚上熱鬧,百姓們會出來,有河的地方放燈,就到河邊去看。
  李家莊子這個時候也準備妥當,有用竹子制作的漂亮大燈,要放在河裏。
  還有沒錢人家那種用荷葉當船的荷花燈,需要壹小節蠟燭。
  外來務工者那裏,宋德帶人送去了大量的蠟燭,又小又細,節省材料。
  只要放在荷葉上能燃燒壹會兒就夠用了。
  “易弟,二十五個人怎麽辦?關了有半個月了,沒有人接應,鴻臚寺中壹切正常。
  他們二十五個人有壹個開口的,其他的人跟著全說了。
  包括據點在哪個地方,怎麽接到的命令,又是如何安排的。”
  王興找過來,抓起來的人始終關著,在等,等鴻臚寺那邊有人作些什麽。
  “看樣子那些人有恃無恐,應該是沒留下具體的把柄,聯系時有文字?”李易問。
  “有,不過是正楷,這個看不出來。”王興無奈。
  “等吧,不急,再關半個月,我想想。”李易考慮下說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