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

老白牛

歷史軍事

這塊土地正在死去。   正是冬麥播種時節,然舉目望去,處處焦黃,田地幹裂,四野毫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章 盾牌

續南明 by 老白牛

2019-5-21 19:42

  除了馬匹外,此戰繳獲了兩副雙插與三把馬刀,是楊河比較關切的。
  這兩副弓其實還是小稍弓,不過保養得不錯,楊河拉了拉,弓身弓弦都維護得很好,使弓力壹直維持著。
  韓大俠在旁贊道:“壹副五力弓,壹副七力弓,弓身烘焙得宜,都是好弓。”
  他看著楊河手上的弓箭,眼中頗有渴望之色。
  楊河點頭,明時計算弓力除了上中下外,還多以“個力”計算,和以前的石鬥有所區別。
  “蓋弓箭力量,欲其相稱。古者弓以石量力,今之弓以個量力,九斤四兩為之壹個力,十個力為之壹石……”
  ——明,李呈芬《射術》
  若按換算,明時壹斤約有後世的1.3磅,壹個力差不多就是12磅,壹石弓就是120磅,約為後世110斤拉力。
  這比中力弓強些,但未達到清軍的十力弓標準,因為他們壹個“力”,也叫“勁”,按十明斤計算。
  繳獲的這兩張弓,壹副弓力八十磅,有七個弓力,壹副六十磅,有五個弓力,同樣很不錯。
  他玩弄壹會,將那副五力弓雙插掛在馬鞍的右前方,當成自己馬弓使用,然後將那副七力弓雙插遞給楊大臣:“大臣,這副七力弓給妳,妳那副弓給老韓。”
  楊大臣高興的接過:“謝少爺。”
  他愛不釋手的玩弄,壹邊裂著嘴:“現在少爺有了馬,又再配上弓,嘿嘿……俺老楊也換張硬弓耍耍……”
  韓大俠接過楊大臣換下的弓壺箭囊,同樣心中高興,他看出來了,這把弓的基礎很好,只是養護不當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若火焙得宜,還可以恢復原來弓力,只是現在沒條件罷了。
  看二人高興樣子,楊河微微壹笑,現在自己與楊大臣都有硬弓,自己還有馬弓,戰鬥力劇增。
  楊大臣換下的那副五十磅弓給韓大俠,己方再增加壹位弓箭手,伍中再添戰力。
  韓大俠喜滋滋的玩弄弓箭,眾青壯在旁看得羨慕,不過他們沒人會使用弓箭,雙插給他們也沒用。
  楊河又看那幾把馬刀,他抽出壹把馬刀看了看,整把刀長約壹米,呈現壹種帶弧度的彎刀形,刀身以精鐵打造,刀刃處還包了鋼,算是精良。不過整體分量很輕,刀刃也不寬,看起來較為輕靈。
  果然是馬刀,只適合馬戰,他三把刀都抽出來看,整體大同小異,而且都開了刃,看來這幾個馬賊都是積年老匪。
  壹般老兵才使用開了刃的馬刀,畢竟馬上用刀不是件容易的事,用得不好,就很容易傷到自己與胯下馬匹。
  特別壹些新手容易用力過猛,讓馬刀卡在敵人肉中拔不出來,所以資深老兵才用開了刃的馬刀,借助馬力在經過的人身上拖出長長的口子,而不是揮砍。
  當然,面對身披重甲的對手,這種輕靈的馬刀就沒用了,必須換成厚背馬刀,而且只能砍,不能劃。
  楊河掛了壹把馬刀在馬鞍的左前方,他的斬馬刀其實也可當馬刀用,但在馬上使用還是略顯沈重了些,不若使用專業的馬刀,待可能遇到身披鐵甲的敵人再說。
  別的兩把馬刀他不動,也不打算分配給伍中各人,用這種輕靈的馬刀在地上搏戰,還不如使用普通的腰刀。
  他還看了那把繳獲的腰刀,從匪徒刀盾手處所得,跟從兵痞手中繳獲的那三把腰刀差不了多少,壹戰下來,上面都有明顯的豁口,需要用磨刀石磨過。
  最後那三桿長矛,仿軍中制式,長有壹丈,矛頭形如鴨嘴,壹般的熟鐵打制,楊河打算這把繳獲的腰刀給韓官兒使用,三桿長矛壹樣分配下去。
  眾人圍著這堆繳獲興奮議論,楊大臣還拿件紅色的披風左看右看。
  說是披風,更類鬥篷,上面有著帽兜,圍領處厚厚的羊毛,在這初冬時顯得頗為保暖,卻是從那頭戴藍色折上巾的馬賊處繳獲來。
  他還抓頂紅纓氈帽看來看去,顯然在考慮要不要換帽子。
  楊大臣其實更喜歡紅纓氈帽,但他頭上的紅笠軍帽刷有桐油,具有強大的防雨防水能力,卻是這紅纓氈帽不能比,想想還是算了。
  楊河也看了看這兩頂帽子,紅纓氈帽本為宋朝軍用,流傳下來在民間比較流行,不過軍用為紅,且刷上桐油或生漆,民用為白,壹般也沒有刷漆上油。
  看著這堆繳獲,楊河想了想,還是讓嚴德政負責管理擔挑內中軍用器械,如刀槍棍棒之類,這些不能壹直都壓在趙中舉等人身上。
  嚴德政原來除教習孩童,平時還領幾個老弱隨孫招弟等人壹起采集,現在伍中婦女越多,壹些軍用的器械也多起來,還是讓他來管理這部分為好。
  他們能力不如青壯,但帶壹些老弱充當輜重兵還是可以的。
  嚴德政連忙領命,他渾家孫招弟在旁看得高興,她壹直認為丈夫跟自己出去采集沒有出息,最理想的就是他專門負責教習孩童,別的事情不要幹。
  這顯然不可能,退而求其次,管理負責壹些軍用物資也好。
  楊河決定這些物資先收起來,等進了廢莊後再分發獎勵。
  現在伍中也算分工明確,趙中舉與嚴德政負責了軍民兩類後勤,當然,楊大臣掌管律法軍紀,核定收獲,伍中任何物資都有盤點監督的權力。
  ……
  三天後,楊河離開這片地方,帶領眾人再次上路。
  眾人離開時,形象也有了壹些變化,就是每人都配了壹面盾牌。
  盾牌樣式簡單,有方有圓,有大有小,都是普通的木板材料。
  那天救治好傷員後,楊河吩咐安葬死者,然後他們進入前面廢莊,進行了大搜索,從很多廢宅處找來木板門窗,制作了大量盾牌。
  楊河仔細考慮後,敲定了兩種盾牌。
  壹是婦孺老弱用的大木盾,盾牌頗大,可以有效防護全身。
  這盾牌除了內中握把外,還配有繩子挎帶,挎繩可調長短,行軍時將盾牌背在身上,並將活繩抽緊,可使盾牌在身後不會搖晃。
  遇敵將活繩松開,就可移舉起盾牌護身。
  壹種是圓盾,給青壯使用,同樣有挎帶活繩,可背可持。
  考慮到作戰需要,圓盾除了內中握把,還設有兩處環套,使用時將圓盾套在左手臂上,可減少舉握盾牌的力道難度。
  這種可以背,又可以調節背繩長短的盾牌引起眾難民的好奇。
  此時盾牌多用手持,就是騎兵用的盾牌,也多是掛在馬鞍上,這種盾牌防箭同時,還不妨礙雙手使用弓箭、長矛、棍棒,非常便利,讓很多青壯愛不釋手。
  其實這些盾牌都非常粗糙簡陋,大多是壹塊木板,背的挎帶也是廢棄麻繩布料制成,不過楊河並不要求這些盾牌有多好,只需擋住普通弓箭的拋射直射便可,壹般木板材料就可滿足需求。
  所以在這三天內,眾人做的盾牌基本人手壹面,連每個婦女都有。
  有了盾牌,眾人也安心了許多,下次再遇到馬賊拋射箭矢,就不會這麽被動了。
  三天時間眾人還清洗制作了許多繃帶,韓大俠帶人找了很多草藥,下次再有人受傷,就從容多了。
  ……
  老白牛:第三個副本“廢莊馬賊”結束,今天兩章連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