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武獵

歷史軍事

女人追男人,其實也很難。
比如,壹個女警追男逃犯。
“李洛!妳再跑我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93章 善‘受’不善攻的男人?

葬元 by 武獵

2021-6-15 20:17

  元軍大敗之後,第壹時間加固營寨,防止唐軍乘勝攻打。
  整個大營都是愁雲密布。傷兵的呻吟此起彼伏。這些來自西域的胡人戰士,第壹次品嘗到東方戰士的厲害。
  元軍傷亡過半,暫時已經失去再戰的能力。
  昔裏別金集合幾個都元帥,卻見眾人皆是壹副垂頭喪氣的懊惱神色,不禁臉色更難看了。
  眼看勝券在握,卻突如其來的遭此大敗,半天的功夫損兵數萬,誰的臉色也不會好看。
  “今日這壹仗,我們吃了大虧。這個責任,就由我昔裏別金擔當好了,誰讓我是主帥呢。”昔裏別金壹上來就安撫眾將,主動將責任攬過來。
  聽到主帥的話,眾將的臉色果然好看很多。
  昔裏別金和幾個蒙古將領交換壹個眼神,都是心照不宣。
  這次出兵,八成都是西域色目人,死傷的當然主要是色目人。要說昔裏別金等蒙古將帥有多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說到底,只是利用這些色目兵將罷了。
  說起來,色目人是大元僅次於蒙古國族的人,可實際上,也沒那麽簡單。
  因為,色目人和色目人不同。
  真正作為二等人的色目人,乃是“老色目”,也就是很早前就歸附大蒙古國的色目人。這些老色目如今主要在中原,大元的確很信任他們。
  老色目數量不多了,留在東方的,男女老幼也就壹百多萬。
  可是眼前這些新色目就不同了。
  所謂新色目,本是四大汗國的羈縻屬民,數量很多。元廷壹統大蒙古國後,大肆招募這些新色目人編為元軍,成為元軍中數量最多的群體。
  他們投靠元廷最晚,數量又最多,高達好幾十萬人,又都是某某教徒,元廷怎麽會放心?
  相對西域的新色目軍,元廷更信任漢軍。利用漢軍協助蒙古鐵騎和探馬赤軍,壹起壓制新色目軍,已經是元廷的策略。
  為此,忽必烈不但提升了漢軍的地位,還把漢軍完全編入侍衛親軍。
  這也是為何漢軍死心塌地的願意跟隨元廷西遷的原因。因為去了西方,他們將成為上等人,成為蒙古人最可靠的助手。他們的家人,也將過上好日子。
  所以,昔裏別金等蒙古將帥心裏其實並不在乎新色目兵的死活,他們只在意能否完成既定戰略。
  他們已經開始心疼漢軍的傷亡,卻不會心疼新色目人的傷亡。西方的新色目人有的是,死了再招募就是了。
  元軍大帳內燒著旺旺的牛糞火堆。
  “這幾日,妳們的仗打的很好,無論成敗,本帥都會為妳們向大汗請功,增加妳們的莊園和奴隸。”昔裏別金畫著大餅,“本帥還會告訴太子殿下和哈力法(安西王),提升妳們的教職。”
  損失慘重的西域將領們,這才壹個個露出笑容。
  增加莊園奴隸,提升教職,本就是這些土酋最想要的。
  不然,為何要自備武器戰馬,跟隨大元征戰呢?
  “大帥,我等永遠忠於大元,忠於大汗,忠於太子和哈力法。大帥直說就是,接下來怎麽打。”壹個回鶻將領表態說道。
  “今日我軍新敗,再繼續強攻臯蘭山,已經不是上策。”昔裏別金摸著小辮子道,“那幹脆舍棄臯蘭山,再入黃河。”
  再入黃河?退兵?
  眾將面面相覷。好不容易打過黃河,就要退兵了?
  漢軍大將張顯帖木兒聞言卻是眼睛壹亮,“大帥的意思,是先入黃河,在順著黃河冰面南下,去定西,然後在定西登岸,再入渭水,沿著渭水冰面東入關中?”
  昔裏別金點頭,很贊許的看了張顯帖木兒壹樣。
  張顯帖木兒是張弘範之侄,也是忽必烈信重的世候將領,他想了想又覺得不妥,斟酌著說道:
  “大帥,此刻的確能打唐軍壹個措手不及。可關中唐軍,多半也會從渭水冰面西進,我軍很可能還沒到關中,就和關中唐軍在路上相遇。”
  “而且,我軍眼下只剩六七萬人能戰,戰馬也損失了五萬匹,新逢大敗,士氣低迷,將士們都心生退意。孤軍深入關中,又如何能打敗文天祥?恐怕要全軍覆沒啊。”
  昔裏別金笑道:“妳能想到這些,可算是個聰明的獵人。不過,誰說我要去關中?”
  張顯轉而壹想,立刻就明白了。
  “大帥好計策啊!”
  張顯壹拍大腿,“原來大帥是要從渭水北上,經過清水進入關隴道,占了關山草原和固關,長寧關。如此壹來,我大軍就可封鎖關隴道,蟄伏在隴山,還能奪了關山草原的唐軍戰馬!”
  昔裏別金哈哈大笑道:“就是如此!關中唐軍,怎麽也要四五日後才來,我軍完全可以提前從渭水經清水,直入隴山道!到時,唐軍再多,也很難在山中施展。”
  “我軍只要堅守關隴古道壹段時日,等渭河的冰壹化,就能掐斷隴右和關中聯系。到時,朝廷的援軍也到了,隴右和關隴道就落入我大元手中!”
  昔裏別金壹邊說壹邊在沙盤上演示,對陜西地形不熟的幾個西域都元帥,也都明白了。
  只要不傻就知道,這的確是壹步好棋。要是能實現,完全可以反敗為勝。
  到時,六七萬大軍釘子壹般扼守關隴道,易守難攻,堅持幾個月沒問題。
  “不過,我們動作的要快,壹天都不能耽誤。今晚就拔營,在唐軍沒想到之前,先走壹步!”
  “傷兵,讓他們自己過河,退回蘭州。”
  昔裏別金做了決定。
  “告訴將士們,我們不是打仗,是要退入隴山修整,等候朝廷援軍。”昔裏別金也沒忘記欺騙元軍士卒。
  不欺騙也不行了。因為元軍此時已經沒有多少戰心。
  “還有,此事不要告訴其他人,就是萬戶長也不能說。等到明日進入洮河,才能宣布。大汗早就說了,謹防軍中唐人奸細,不要讓奸細得知消息。”昔裏別金不忘最後叮囑壹句。
  忽必烈早就再三告誡重臣將帥,讓他們千萬提防唐國奸細。凡是大事,能瞞壹時是壹時,能不告訴身邊人就不要告訴身邊人。
  如今,很多時候中高級將領也不知道下壹步到底往哪去,具體怎麽幹。就是大將的幕僚,也很難從將主嘴中聽到什麽消息了。
  就說這次,萬戶長級別的將領都暫時蒙在鼓裏。知道軍略的,只有正副統帥和五個都元帥。
  這使得潛伏在元軍中的特務,很難再及時獲取情報了。往往知道的時候,反應時間已經很少。
  ……
  臯蘭山唐軍大營。
  戰馬的嘶鳴聲此起彼伏,唐軍將士人人笑顏逐開。
  今日壹場大勝,趁機搶了五萬匹戰馬啊。
  真是賺大了。
  而今日己軍的傷亡,不過四五千人,當真是壹場大勝。
  “節帥妙計,竟然壹仗殲敵數萬,還獲取數萬戰馬,痛快啊,痛快!”副帥唐牧很是高興。
  武巖自己也很高興。作為江華元從老人,他屬於“八虎大將”之壹。可這些年,軍功戰績上,陸師中不如楊序朱頷虎古,水師中不如劉拓鄭和。就是死去數年的光夏,也比他戰功大。
  可以說,元從“八虎大將”中,他和蕭北戰功墊底。
  他壹直沒有太拿的出手的耀眼戰績,以至於被戲謔為是“善受不善攻”的男人。
  這如何能忍?
  可是這次臯蘭山之戰,他以五萬兵馬大戰十幾萬元軍,主動出擊大破之,繳獲甚重,終於摘下了“善受不善攻”的帽子。
  “節帥,我軍能戰之兵,還有三萬,而且士氣高揚,人人悍不畏死。以我看,可趁著元軍士氣蕩然,壹鼓作氣,將他們趕回黃河之北,再拿下蘭州!”申花生惡狠狠說道。
  武巖站起來,走到火堆旁,伸手壹邊烤火,壹邊盯著地圖,陷入了沈思中。
  地圖很簡略,可大致的山川地形和郡縣,還是能分辨的。大唐的地圖,是皇後陛下親手繪制。據皇後說,有不少錯誤之處,可在唐軍將領眼中,仍然是天下最好的圖了。
  遠比宋元的地圖要詳實精準。
  武巖用兵雖然沒有朱頷多謀,可有壹個優點又是朱頷所不及的。那就是謹慎。
  倘若自己是元軍統帥,此時該當如何?
  直到火焰燒到他的手,才打斷他的思考。武巖甩甩被灼傷的手,伸出手指在地圖上摩挲,慢慢的,他的眼睛盯到了渭河。
  渭河,雖然在隴西沒有與黃河交匯,卻離黃河不遠。在定西,兩河被洮河連接在壹起。
  武巖盯著渭河,越看越覺得不對。漸漸的,他的目光被定西吸引。
  “這裏……”武巖點著定西的位置,“耶律將軍,妳覺得是不是有些古怪?”
  耶律忠節是老將,經驗很是豐富。他看著定西的位置說道:“定西,黃河支流洮河與渭河皆打此過……不對!”
  “節帥的意思是,元軍有可能從黃河入洮河,在定西登陸,再入渭河,沿冰面東入關中?”
  申花生搖頭:“元軍東入關中是死路壹條。就他們所剩的殘兵,進入關中又如何?被文太尉剿滅是遲早的事。再說,很可能在半路,就遇見文太尉西進的大軍。文太尉,肯定會走結冰的渭河,不會走關隴道。”
  武巖幽幽說道:“可萬壹元軍這麽幹,不是為了進入關中呢?”他的手在隴山壹點,“難道元軍不能進入渭水,再從清水北上,進入隴山?”
  什麽?
  幾人心中壹震,經過武巖壹提醒,頓時發現,這個法子完全可以實現。
  只要元軍早行動壹天,就能輕而易舉的做到。甚至路上元軍根本不用打仗,只要行軍就成。
  元軍以騎兵為主,機動性比唐軍強。加上提前行動,唐軍不但攔不住,也追不上。
  可元軍進入關隴道的後果,唐軍卻難以承受。
  隴山雖然很大,可是能行軍的路很少,只要占據固關和長寧關,就能鎖鑰隴山。要想奪回來,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還有隴山中的關山草原,養了幾萬母馬母牛。要是落入元軍手裏……
  起碼元軍絕對不會擔心沒有軍糧,堅守兩三個月完全沒問題。
  幾個月後,冰面早就化了,元廷的援軍也早就到甘涼了。而隴山的元軍作為壹顆釘子釘在這裏,隴右很難守得住。
  武巖越想,越覺得元軍有可能孤註壹擲的冒這個險。
  “元軍很可能今晚半夜就會動。”武巖皺眉,“估計,情報也不會及時送過來了。”
  “不過,或許有意外驚喜,也說不定。”
  意外驚喜?
  “節帥是說李思晉?”申花生明白了。
  武巖點頭,“大唐已經給過他機會。要是他還不動手,那就是坐失良機。我猜測,他有可能會動手。”
  李思晉雖是西域胡人,卻是沙陀人後裔,據說還是李克用的子孫。從他與其他西域胡人迥然不同的名字就可看出,李思晉沒有那麽簡單。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被唐國特務盯上,作為重點策反目標。只是,李思晉壹直在搖擺不定。
  李思晉是個萬戶長,已經屬於高級將領,他會得到元軍統帥的意圖麽?
  武巖不敢肯定。他不敢把希望放在李思晉臨陣倒戈之上。
  至於攻打元軍,此時也不現實。元軍如今閉營不出,兵力仍然占據絕對優勢,貿然攻打風險太大。那樣會逼得元軍拼命,反而激發他們的士氣。
  “傳劉衛泰!”武楊下令道。
  不壹時,已經升為副營帥的劉衛泰進入大帳,捶胸行禮道:“末將見過節帥!”
  “免禮!”武巖道,“劉將軍,妳率領中軍五千兵馬,立刻出發,抄近路去清水,在清水堡駐守。”
  “諾!末將壹定在清水堡擋住元軍,不教元軍入隴山壹步。”劉衛泰根本沒有問為什麽,就幹脆果斷的領命。
  很明顯,他從武巖的命令中,很快猜出元軍的企圖,反應不可謂不快。
  “好。立刻點兵出發!”武巖頒下令箭。
  “末將告退!”劉衛泰擎著令箭出帳。
  武巖看著劉衛泰的背影,“劉衛泰真是個將才。陛下如此知人善用,大唐緣何不興。”
  唐牧道:“節帥,我軍本就兵少。中軍被調走,萬壹元軍不去隴山,那我軍就白白分兵了。”
  武巖苦笑,“眼下也只有這麽做最穩妥。放心就是,兩萬多精兵,完全能守得住臯蘭山。”
  申花生道:“幾天前,有幾十萬甘涼百姓逃入了隴右,各地郡守衙門沒有接到朝廷指令,也不知如何安置他們。這些人亂哄哄的,難免惹出亂子。”
  因為事發倉促,唐廷安置北方流民的指示還沒傳到隴右,隴右各郡的準備也嚴重不足。
  這幾天,武巖和元軍激戰,無暇他顧,也就沒有管這些流民的死活。只知道流民過了黃河就壹夥夥的南下,此時已經在後方了。
  於是,武巖又下了壹道重要的命令。
  “來人!傳本帥將令,按照《大唐律典》緊急法案,隴右暫時軍管戒嚴!拿本帥令箭,令各郡暫時聽從軍令!”
  “各郡打開官倉,暫時賑濟流民。調集警士民兵維持治安,登記流民冊簿。流民,暫時安置在各地空房。千萬莫讓流民作亂,要仔細甄別,發現兵器立刻收繳,凡圖謀不軌者,殺!”
  “陛下聖旨和文太尉之命,很快就到了。這段時日,千萬要穩住。各地郡守,縣令,縣尉,鄉正村正,傷殘退役將士,全部要調動起來!”
  武巖下完命令,行軍錄事立刻記錄下來。
  軍管戒嚴令不是隨便下的。壹旦下了,就要仔細說明原委,必須要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
  因為,這是武將接管地方行政之權,是大忌。就算《大唐律典》規定了緊急時刻可以暫時實行軍官戒嚴,可要求的條件也很詳細。
  不然,地方未必會奉命,朝廷也會懲處。搞得不好,就是謀反的罪名。
  好在,如今這種局勢,也不得不暫時實行軍管戒嚴了。
  不然,就是失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