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0章 庚辰科殿試(上)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過了中秋,內閣上下總算松了口氣。
  建文二年庚辰科的殿試終於要開始了。
  殿試,又稱禦前對試,考策文,考題由皇帝親擬或會同內閣六部擬定,時間上壹般是在會試結束放榜後召開,即三月下旬與四月上旬期間。
  庚辰科殿試本來初定的時間就是四月初,考題也都已經擬好:“古今禮議”。
  結果好死不死的趕在這個時候,堂堂禮部尚書鄭沂謀逆案發,這個禮議的考題就成了壹個笑話,內閣不得不抓緊重擬,好容易等到反詩案蓋棺定論,朱允炆又要大婚納妃,朝廷上下只好捏著鼻子操辦皇帝的婚事。
  朱允炆不拿殿試當回事,那就有的拖了,結果就是作為考學最高層級的殿試,在建文二年生生拖過了中秋節。
  這壹次內閣學聰明了,他們擬定了壹個皇帝無法拒絕的考題:
  “議西南諸國是。”
  解縉拿著參試的貢生名單走進乾清宮,連著殿試考題壹起呈到了朱允炆的禦前,直接把朱允炆看懵了。
  說實話,當朱允炆看到這個考題之後,直接就樂了出來。這個考題,內閣和六部算是拉下臉皮,號召全天下的士子來拍他這個皇帝的馬屁了。
  為什麽說這個考題是在拍朱允炆的馬屁?
  因為考題中寫的“國是”而非“國事”。
  這可不是錯別字,‘是’和‘事’為兩個概念。
  ‘事’為事情。‘國事’即國家的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已經發生的也可以是尚未發生的,大概意思就是皇帝心裏對處理西南還沒有譜,大家夥壹起來出出主意,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是’為是非。‘國是’即已經定下的國家大事、政策,議論的主要內容是對正在發生和進行的政策評論是非對錯。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觸及文人階級利益,宋神宗問大家夥:“變法之事,天下洶洶,昔楚王問叔敖,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司馬光答:‘然。陛下當察其是非,然後守之。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呂惠卿以為是,天下皆以為非也。陛下豈能獨與三人共為天下耶?’”
  這裏面宋神宗嘴裏提到的叔敖,即孫叔敖,孫叔敖的原話說的是‘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也’。王安石的變法宋神宗是很支持的,所以他把非字給去掉了,就是在發脾氣,意思就是這件國事,為什麽妳們都不喜歡呢?
  司馬光直接懟了回去,他的回答是什麽意思呢?
  意思就是這變法的事,除了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三人以為是對的,全天下都覺得是錯的,難道妳皇帝加上這三個人就能代表天下了?
  西南的事情如何處理,朱允炆已經定下了調子,所以不需要大家來替皇帝出主意了,大家就變成了‘共商國是’。
  妳們的任務就是討論皇帝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就行了。
  大明不是大宋,皇帝就是天地至尊,所以皇帝的做法他也壹定是對的,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既然壹定是對的,那所謂的共商就是壹個笑話。
  做為科舉最高層面的壹次考試,為什麽要出這麽壹個沒有意義的考題?
  這裏面的水深著呢。
  皇帝是對的,大家議論的基調就已經定下了,參加殿試的考生,妳首先要把自己做題的立場定好,基於皇帝是對的這個情況下來進行二次肯定。
  這不就成了純粹的拍馬屁嗎?
  但是拍馬屁是分等級的,雖然大家都是在拍馬屁,但是妳不能拍的那麽直白肉麻,不能直接在考卷上寫‘皇帝老子萬歲’、‘皇帝的壹切都是對的’之類的話。
  妳壹定要延伸妳的思路,引經據典,然後辭藻還要華麗,通過旁征博引,舉出很多的相關事例來證明皇帝在西南的事情上處理的真好,太棒了,讓全天下的臣民學子都有壹種‘哦~原來如此’般醍醐灌頂的感覺,然後由衷的喊出‘皇帝老子666’。
  這樣的話,既顯示出了妳的才學,又不會給外界留下唯上諂媚的壞印象。
  這個考題不好做,因為這既考驗到了壹個考生的智商才學,又考驗到了壹個考生的情商臉皮,只有這兩樣全部兼備的人,才能錄進三甲,能把這兩點都發揮到極點的,那點狀元就沒問題了,做官,可不就要具備這兩點基本要素嘛。
  所以朱允炆才會在拿到考題之後,由衷的佩服朝堂上的大明官僚。
  鄭沂案之後,這算是朝堂官僚階級再向他這個皇帝示好,但除了示好之外,還要兼顧為國家朝廷選材,他們也不容易,能想到這麽壹個面面俱到的考題,既拍了皇帝的馬屁,又能考驗出這壹批參加殿試的貢生的政治水平。
  如果朱允炆是個土著皇帝,那真的是君臣相宜,以後的日子裏,大家互相給面子,將來歷史上壹定給建文朝留下壹個非常好的名聲。
  “既然內閣議定了,那就這麽辦吧。”
  朱允炆心情頓時大好,沖著禦階下的解縉說道,“九月初壹大朝會之後,就在奉天殿設辦吧。”
  解縉微微壹躬身,“謹遵陛下聖諭,敢問陛下,屆時是陛下親臨還是降恩?”
  洪武朝時的殿試壹般都是太祖皇帝親臨監考,吏部尚書作陪,但是殿試的時間太長了,兩三個時辰的功夫,皇帝為了維持尊嚴,要端坐在龍椅上像個蠟像,坐累了也不能動,太祖皇帝能吃這個苦,朱允炆憊懶大家都知道,所以解縉才刻意提了這壹嘴。
  朱允炆哪裏想的到這壹點,他活那麽大參加過的考試倒是不少,還從來沒有當過監考官呢,出於獵奇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
  “殿試乃為朝廷選材,事關天下大計,朕當親往,不過殿試著數百人,朕壹個人也看不過來,就著卿和楊士奇、吏部尚書毛泰壹並監考吧。”
  妳不嫌累,妳去不完事了?再喊上吏部尚書標配啊,為什麽還要拖著我?
  解縉心裏那個別扭。
  監考還不如參考,參考起碼還能坐著,監考除了皇帝之外,他們可都得站著,太受罪了。
  心裏嘆了口氣,但還是趕緊應了下來。
  “遵聖諭,謝陛下隆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