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吞並草原之策
從百戶官開始 by 七只跳蚤
2023-9-17 08:47
相比較阿爾蘇博羅特以及跟隨著達延汗的壹眾人,在見到李桓之後,達延汗除了臉色頗為難看之外倒是沒有太過失態,看上去顯得極為平靜。
甚至就是在四周殺出壹眾明軍騎兵將他們壹行人給團團包圍起來的時候,達延汗仍然是沒有慌亂,只是看著李桓。
李桓遙遙看著達延汗,二人目光相對。
只聽得達延汗突然之間開口道:“不曾想本汗壹時疏忽大意,竟然會招致這般大敗,長生天不庇佑我等草原兒郎,為之奈何,為之奈何啊!”
李桓則是向著達延汗朗聲道:“達延,陛下有旨,若是能夠尋得大汗,還請大汗能夠入京壹見。”
達延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壹邊大笑壹邊向著李桓道:“本汗乃是草原共主,黃金家族後裔皇族,又豈會向爾等投降,更不要說還要讓本汗前往明廷去見明大明天子。”
四周壹眾達延汗手下壹個個的面色淒涼的看向達延汗,就如達延所言,他乃是黃金家族後裔,草原共主,若是真的成為俘虜壹樣前往京師被大明天子所羞辱的話,他還有什麽顏面活在世間。
“達延,若是妳肯歸降的話,陛下定然不會薄待於妳。”
就算是為了將來收服草原壹眾部族考慮,大明朝廷也定然不會將達延這麽壹位在草原上有著極高威望的大汗輕易的給殺了,反而會是給予其禮遇,用以收攏草原人心。
但是在達延看來,若是要他向大明納首稱臣,那還不如要他死了算了,大明那麽多代的汗王從來就沒有壹個向大明稱臣的,他達延絕對不能成為第壹個。
伴隨著壹陣馬蹄聲,就見壹隊精銳騎兵自城門口處湧出,而李桓則是身形飄然落下,正好落在壹匹馬上。
驅馬上前幾丈,李桓看著達延道:“達延,考慮的如何了,要不要隨本公入京覲見陛下。”
達延深吸了壹口氣,神色平靜的看了李桓壹眼,目光掃過身旁的壹眾人道:“諸位,本汗絕對不能夠丟了黃金後裔的身份和顏面。”
說話之間,達延汗伸手壹把從阿爾蘇博羅特的腰間抽出壹柄寒光閃閃的彎刀,在阿爾蘇博羅特等人的驚呼聲中,直接抹過脖頸。
“父汗……”
“大汗……”
如果說李桓願意的話,倒是可以出手制服達延汗,但是李桓卻是沒有出手制止達延的意思。
達延很明顯已經生出了死誌,對於達延這樣的梟雄人物而言,壹旦生出了死誌,就算是這會兒李桓救下了達延汗,也不可能救下他壹輩子,畢竟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不是嗎。
隨著達延汗身死,被包圍的上百人當中,又有十幾人跟著拔刀出鞘緊隨達延汗抹了脖子。
李桓看著這些人也是禁不住感嘆,達延倒也有幾分人格魅力,縱然是兵敗自殺壹樣有人追隨。
目光落在阿爾蘇博羅特等人的身上,此時這些人壹個個的看著身旁倒下的同伴以及達延汗的屍體,李桓開口道:“諸位,達延已死,爾等還不速速下馬投降。”
阿爾蘇博羅特擡頭看向李桓,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可是當其看到四周將其團團包圍的壹眾明軍精銳騎兵的時候,心中所生出的那點不甘陡然散去。
咣當壹聲,就見阿爾蘇博羅特手中兵器墜落於地,而其余人也壹個個的丟下了兵器選擇了保全性命。
畢竟生死面前,真正能夠做到從容赴死的絕對沒有幾個,哪怕是如阿爾蘇博羅特這達延汗之子也壹樣選擇了束手就擒。
隨著壹眾人放下兵器,立刻就有士卒上前將壹眾人給抓了起來。
跟在達延汗身邊的上百人當中,差不多有數十人都是草原上各個部落的族長,可以說這壹下草原上至少三分之壹的部落族長落入到了大明手中。
伴隨著達延汗身死,壹眾高層被生擒活捉,李桓對於這壹戰也就不再那麽的關註了。
可以說這壹戰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大局已定,且不說幾處關口在他的安排之下這會兒怕是已經盡數被大明所奪回,徹底的封死了韃靼人退回草原的退路。
因為達延汗等人被生擒活捉的緣故,十幾萬韃靼人就像是喪失了主心骨壹般,再加上經過壹夜的奔逃,已然是徹底的亂了套,這會兒面對大明的追擊除了逃命之外就只有投降壹途。
及至傍晚時分,已經押送著阿爾蘇博羅特等被生擒活捉的韃靼高層回返京師的李桓接到消息,經過壹天的追擊以及抓捕,韃靼人死傷大約有三萬多人,投降者差不多有八萬余人,尚且還有兩三萬人散落於荒野之間,相信要不了幾日,這些人要麽被殺,要麽被活捉。
偌大的乾清宮之中,天子朱厚照以及內閣重臣壹個都沒有離去,全都在這裏等著李桓歸來。
當看到李桓大步而來的時候,原本坐在那裏的壹眾人不禁豁然起身,便是身為天子的朱厚照也站起身來,壹臉期待的看向走過來的李桓。
“李卿,戰況如何,那達延可曾逃了嗎?”
顯然對於這壹戰,朱厚照是無比的關心的,畢竟李桓事先已經給他描繪過這壹戰可能的戰果,但是只要沒有塵埃落定,那麽壹切都還是未知。
誰也不知道這壹戰到底是不是能夠如李桓所言不但是能夠重創乃至覆滅達延所部,更是能夠將達延汗給生擒活捉。
王陽明等人也是同樣看向了李桓,眼中滿是期待之色。
李桓嘴角露出幾分笑意,沖著天子躬身壹禮道:“托陛下洪福,上天庇佑,臣不辱使命,經過三軍將士壹夜奮戰,達延汗所部人馬已盡數潰敗,臣於昌平城下堵住了達延,然達延不肯受降,兵敗自刎,其余之人除寥寥無幾追隨達延而去,盡皆歸降……”
不等李桓將話說完,臉上滿是期待之色的朱厚照已經是忍不住興奮的擊掌贊嘆道:“好,好,實在是太好了。”
其余壹眾人同樣也是壹個個的面露欣喜之色,可以預見,這壹戰大敗韃靼,覆滅達延所部十幾萬大軍,如此輝煌的戰績就算是放眼大明上百年之間,那也是無比罕見的。
可以說只是這壹戰便可以讓他們這些人名留青史。
只聽李桓繼續道:“如今大軍正押赴著俘虜歸來,十幾萬韃靼人除了數萬戰死,兩三萬尚在追擊之中,單單是被俘之人就足足有八萬之多。”
眾人對視壹眼,更顯欣喜。
畢竟壹場大戰勝了也就勝了,可是如果大多數的韃靼人都逃脫回返草原的話,那麽這壹場大勝也就顯得沒有那麽完美了。
現在聽李桓這麽壹說,這壹戰豈止是大勝,簡直就是完美啊。
激動的情緒過後,隨著天子落座,壹眾人也都各自坐下。
朱厚照看著眾人道:“諸位卿家,經此壹戰,我大明至少數十年內將不用再擔心北方草原的威脅,如此大勝,朕當率領百官以祭祀宗廟,告慰我大明歷代先皇。”
歷朝歷代本就有對外大勝,告慰宗廟的慣例,所以對於天子的提議,壹眾大臣自然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掃了天子的興致,反而是壹個個的表示贊同。
不過李桓待到天子說完,輕咳壹聲道:“陛下,臣以為此番達延大敗,正是草原空虛之時,我等理當趁此千載難逢之良機大舉出兵,北上草原,壹舉蕩平草原,徹底解決威脅我中原上千年的草原威脅。”
有官員聞言不禁露出幾分不屑之色,看了李桓壹眼道:“秦國公真是說笑了,歷朝歷代都沒有任何壹代帝王,任何壹個王朝能夠解決北方草原異族的威脅,我大明能夠有如此大勝,穩定北方草原局勢數十年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秦國公想要徹底解決北方的威脅,真是異想天開啊。”
這官員壹開口,大殿之中自然有不少官員露出贊同之色。
畢竟此人所言也是事實,歷朝歷代都沒有能夠解決的問題,李桓現在放言要解決此威脅,自然是被人當做狂妄之言。
不過王陽明卻是捋著胡須輕笑道:“秦國公素來不會無的放矢,若是當真能夠徹底解決北方異族的威脅的話,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千秋偉業,便是我等也將會名留青史,光耀千古,不知秦國公有何良策……”
李桓聞言嘴角露出幾分笑意,他同王陽明配合素來默契,關於解決北方草原威脅之事,李桓可是同王陽明提及過的,所以說王陽明這個時候開口,顯然是在給李桓打配合。
李桓輕笑壹聲,看了壹眾人壹眼淡淡道:“諸位,草原之所以能夠壹直成為中原王朝之威脅,說到底是中原王朝很難掌控草原,若然我等能夠在草原之上築造出壹座座雄城,然後以水泥道路連同中原腹心之地,諸位說說看,那些草原異族還能夠動輒呼嘯草原,來去無蹤,成為我中原之威脅嗎?”
不少人聞言皆是面色為之大變,他們可不傻,水泥的神奇之處他們可是親眼所見的,那壹條條正在修築當中的道路,以及以水泥所重新修築的城墻,他們再清楚不過,如果真的如李桓所言的話,就算是不能夠真正的解決草原威脅,但是也絕對能夠大大的減輕威脅,若是再輔以其他的壹些手段和政策的話,甚至在壹定程度上也算是解決了北方草原上的危機。
說著李桓神色壹正道:“陛下,臣請在草原之上大肆分封王公貴族,分化草原各部落,同時在草原之上水草豐茂之地選址修築大小城池,劃分草場,用以固定那些居無定所的大小部落……”
隨著李桓壹項項針對草原的建議提出,不少大臣聽得兩眼放光,李桓這壹項項的建議到底有沒有可行性,若是可行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這些人自然是能夠想到。
如果說真的按照李桓所言,他們已經可以預見到自此草原將不再為中原之威脅。
想象壹下,當草原之上大大小小的部落被大明朝廷分封為壹個個的王公貴族,並且給這些部落分化好草場,規定其遊牧區域,並且每壹個部落都修築壹座城池,再加以道路鏈接。
到時候只要大明在重要的節點打成駐紮大軍,便是有部落不安分,也必然翻不起什麽風浪來。
朱厚照含笑看著壹眾沈吟的大臣道:“諸位卿家以為李卿所言如何?”
楊壹清捋著胡須深吸壹口氣向著天子躬身壹禮道:“陛下,臣以為秦國公所言當真是安邦定國之良策,臣請即刻派大軍北上草原,徹底蕩平草原,使之歸入我大明版圖。”
隨著楊壹清開口,其余壹眾人也紛紛開口,這會兒要是還反對的話,只怕是真的要被記錄在史書之上,遺臭萬年啊。
他們敢說,今日這壹幕絕對會被史官記錄在冊,他日必將留於青史之上,為後世之人所稱道。
朱厚照目光壹凝,豁然起身,眉宇之間帶著帝王威儀道:“秦國公李桓聽令,朕命妳執掌三軍,為朕蕩平草原。”
“臣,領旨謝恩!”
李桓清朗而又堅毅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
“王陽明聽旨。”
當即王陽明便起身沖著天子躬身壹禮。
“朕命妳執掌內閣,調度六部,全力配合李卿,行分化,羈縻之策,修築道路,建造城池,遷移百姓,駐紮軍隊,我為大明開疆拓土。”
強忍著內心之中的激動,王陽明無比鄭重的躬身壹禮道“臣領旨謝恩!”
正德十壹年五月初七
剛剛壹戰覆滅韃靼十幾萬大軍的大將軍李桓再度受命,親率十萬精銳大軍北上,掃蕩草原。
還沒有從達延汗大敗的驚人消息當中反應過來的草原各個部落做夢都沒有想到已經有數十年沒有踏出九邊的大明再度在李桓的率領之下出了邊鎮直接殺入了草原。
本來李桓之名在草原之上便是兇名赫赫,以往尚且還有達延汗存在,能夠穩住草原之上的人心,然而這壹次達延身死,十幾萬精銳大軍全部葬送,本就人心惶惶的草原部落面對洶洶而來的大明精銳除了逃命之外便只有投降壹途。
可以說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大明鐵騎幾乎是踏遍了偌大的草原,受降的大小部落足足有上百之多,其間被踏平的部落也有十幾個之多,壹舉震懾了草原,使得草原各部族長壹個個的老老實實帶著部落族民的戶籍名冊入京覲見,接受朝廷封賞,以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