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壹十章 屁股決定腦袋
從百戶官開始 by 七只跳蚤
2023-9-17 08:47
不少官員心中松了壹口氣,不過同樣也有官員向著王鏊等幾人道:“王閣老,話雖如此說,可是那攤丁入畝之法終究是有損士人之心,我輩絕不可以坐視不管。”
說著那官員眼中閃過壹道厲色道:“況且李桓若是老老實實的做壹個天子寵臣,哪怕是執掌錦衣衛也就罷了,我們已經是容忍他執掌了錦衣衛乃至京營兵馬大權,可是他竟然還想將手伸進朝堂,更是想要行那變革之事,此番若是我等退了的話,那麽以後朝堂之上怕是就要沒有我等立足之地了。”
這話壹出,登時在場不少官員面色為之壹變。
有官員意識到了這點,可是大多數的官員卻是沒有意識到這點。現在被這名官員當著眾人點名,壹下子引得在場壹眾官員的強烈反應。
“好壹個李桓,當真是狼子野心啊,他竟然想要掌控朝堂不成?”
“真當我等好欺負嗎?兵馬大權在手,若是再讓他掌控了朝堂,他想要做什麽,難道說要造反嗎?”
壹個個的帽子直接扣在了李桓的頭上,可是只要不傻都知道,這些官員這會兒反應之所以這麽的激烈乃至義憤填膺,說到底是因為李桓觸及到了他們的底線。
在這些文官心目當中,李桓不過是壹介軍戶出身,平日裏根本就不被他們給放在心上,也就是壹朝得了天子的寵幸這才有了李桓的今日罷了。
別看李桓如今貴為冠軍侯,乃是天子最為倚重的寵臣,但是在滿朝文臣的眼中,李桓就是壹個不學無術之輩,根本就上不得臺面。
這樣壹個出身低微,並非是走科舉正道進入官場的幸臣竟然也妄想染指國家大事,甚至想要侵吞他們手中的權柄,是可忍孰不可忍。
捋著胡須的王鏊同樣是眉頭緊鎖,目光看向了楊廷和、劉宇二人,二人沒有說什麽,可是以王鏊對二人的了解,只看兩人眼眸之中閃過的異色便多少能夠猜到二人的心思。
目光又在其余的左右都禦史、六部部堂身上掃過,王鏊深吸壹口氣,緩緩道:“諸位盡管放心,有我等在,絕對不會坐視李桓禍亂朝堂。”
乾清宮
天子先壹步鑾駕回轉乾清宮,換下了壹身盛裝,身著壹身常服出現在了禦書房之中。
此時李桓以及張侖、朱輔幾人已經先壹步抵達了禦書房,見到天子出現,忙向著天子見禮。
朱厚照示意幾人免禮起身各自落座,目光壹掃,此時王鏊、楊廷和等壹眾重臣尚未趕來,朱厚照這才看向李桓,神色之間帶著幾分凝重道:“李卿,先前妳不是說過,改革稅制須得尋得壹個時機,萬萬不可妄動,怎麽今日突然之間便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
君臣二人就稅賦改革之事也不是討論過壹次兩次,君臣二人心中都清楚這件事情關乎國本,若是沒有萬全的準備的話,是絕對不能夠輕易實施的,因為壹個不小心便會造成國家動蕩。
此間除了幾位如張侖、朱輔這般的勛貴之外,並無外人,而勛貴可以說是天然站在皇室壹邊,所以朱厚照這會兒倒也沒有避諱張侖、朱輔。
李桓聞言如何不知道朱厚照的擔心,微微壹笑道:“陛下大可放心,既然臣敢在這個時候提及此事,那麽便是有了幾分把握。”
聽李桓這麽壹說,朱厚照不由的眼睛壹亮。
他最大的擔心就是李桓沒有什麽把握,現在李桓既然說有幾分把握,當即整個人便輕松了幾分。
畢竟以他對李桓的了解程度,李桓絕非是口出狂言之人,既然李桓敢那麽說,並且那麽做了,那麽必然如其所言,是有了幾分把握的。
看著朱厚照那壹副好奇的模樣,李桓輕咳壹聲道:“陛下也知道改革之事歷來都不是壹件容易推行的事情,尤其是還涉及稅賦這等關乎民生根本的大事,若是沒有充裕的錢糧做支撐的話,但凡是有壹點波折,便有可能會造成改革失敗。”
朱厚照微微點頭道:“卿家所言甚是,朕所擔心的也是這點。”
壹旁的朱輔捋著胡須,忽然之間笑了起來道:“老臣倒是有些明白為什麽冠軍侯會選擇這個時候進行稅賦改革了!”
朱厚照的目光不禁看向了朱輔,而朱輔則是笑著道:“陛下難道忘了那壹筆抄沒而來的財富不成,有那壹筆財富做支撐,縱然是壹兩年之內收不上來壹絲的稅賦,也不至於會造成國庫空虛。”
朱厚照眼睛壹亮,他是當局者迷,這會兒聽朱輔這麽壹說,立刻便明白了過來,錢糧充足這點先決條件倒是滿足了。
而張侖這會兒也是笑著道:“除此之外還有壹個原因,我想也是冠軍侯選在這個時候要進行稅賦改革的原因之壹。”
李桓笑著看向張侖,似乎是要看看張侖是不是真的能夠猜到其中緣由。
張侖註意到李桓的目光,心中倒是頗有幾分自信,深吸壹口氣道:“其中壹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冠軍侯要挾前番大勝之余威,震懾四方,有精銳大軍坐鎮京師,再加上錢糧不缺,若然再無法進行稅賦改革的話,那麽本公實在是想不出什麽條件下才能夠進行稅賦改革。”
啪的壹聲,就見坐在禦桌之後的天子猛然之間壹巴掌拍在桌案之上,整個人壹下子站了起來,臉上帶著幾分興奮之色道:“好,好,朕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些呢,就如英國公所言,有得勝還朝的京營大軍坐鎮,再加上前充足的錢糧,縱然是壹些然想要掀起什麽風浪,也足可以鎮壓。”
如果說先前朱厚照多少還有些擔心李桓突然之間提及稅賦改革之事有些莽撞了,但是這會兒經由朱輔、張侖這麽壹說,朱厚照可以說是完全放心了下來。
內庫之中足足有數千萬兩的財富在手,再加上不久前對外的那壹場大勝,非但是重振了大明軍方的威勢,壹場大戰下來更是磨礪出了壹支足有十幾萬的精銳大軍出來。
錢糧、兵馬在手,再加上大義名分,試想壹下,天下之間還有什麽事情是他們君臣不敢去做,不能去做的。
看著壹臉平靜之色的李桓,朱厚照哈哈大笑道:“李卿大可放手為之,妳我君臣他日究竟是名留青史還是遺臭萬年,朕便將之交由愛卿了。”
李桓深吸壹口氣,沖著天子壹拜道:“陛下盡管放心,臣定竭盡所能,改革稅制,為我大明重鑄根基,使大明社稷永固。”
就在這個時候,禦書房之外守著的高鳳的聲音突然之間傳來道:“楊閣老、王閣老並六部部堂、五軍都督府都督求見陛下。”
朱厚照緩緩坐下,沈聲道:“傳。”
很快就見十幾道身影緩緩走進了禦書房,雖然說禦書房非常的寬敞,可是加上走進來的十幾人,這會兒加起來足足有二十余人之多,壹下子便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楊廷和、王鏊等人齊齊向著天子見禮。
在這禦書房當中,雖然說只有二十余人,可是這些人幾乎是占據了大明大半的核心人物,可以說這些人所作出的決斷,幾乎能夠影響大明這壹偌大的帝國的命運走向。
示意眾人各自落座,朱厚照目光從壹眾人身上掃過緩緩開口道:“朕留下諸位卿家,便是想要同諸位卿家商討壹下李卿今日所奏攤丁入畝之策是否可行,要如何施行。”
朱厚照話音落下,不少人則是面色微微壹變。
天子話語裏的意思那是再清楚不過,這是擺明了告訴他們,他這位天子要支持李桓行改革稅賦之事了。
當即就見王鏊上前壹步沖著天子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千古以來,歷朝歷代皆是稅賦並行,我朝太祖更是立下祖宗之法,攤丁入畝之法雖然聽著不差,可是其中利弊如何誰也不敢輕言,若然改革於我大明有利倒也罷了,若是就此動搖我大明根基,我等皆是大明的罪人啊。”
與此同時禮部、刑部尚書也齊齊上前壹步,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道:“王閣老所言甚是,法不可輕變,否則畢竟國家動蕩,民怨沸騰,懇請陛下三思啊。”
有人站出來反對倒是在意料之中,如果說真的沒有人反對的話,朱厚照才會懷疑這些文臣到底要搞什麽呢,所以說朱厚照絲毫沒有驚訝之色。
神色淡然的掃了楊廷和、劉宇以及王陽明三人壹眼道:“三位閣老怎麽看?”
劉宇稍稍猶豫了壹番道:“為人臣者,當為君分憂,臣壹切聽陛下的。”
訝異的看了劉宇壹眼,朱厚照倒是沒想到劉宇竟然會選擇站在他這邊,不過想到劉宇算是閹黨的代表人物,哪怕是如今閹黨因為劉瑾的緣故聲勢大不如以往,但是在朝堂之上也是壹股不小的勢力。
如今劉宇沒有表示反對,甚至還選擇站在他這位天子壹邊,朱厚照自然是大為歡喜,無比滿意的沖著劉宇點了點頭道:“愛卿之心,朕知曉了。”
當目光落在王陽明身上的時候,王陽明則是沖著天子壹禮,然後看向李桓道:“冠軍侯可有壹套可行之法推行攤丁入畝?”
李桓輕笑道:“李某既然敢提,自然有壹套詳細的推行改革之法。”
眼眸之中精光閃過,王陽明捋著胡須哈哈大笑道:“此等利國利民之事,王某自當鼎力支持。”
幾位閣老之中,朱厚照最為信任倚重的就是王陽明,如今王陽明果然沒有讓其失望,加上劉宇的支持,可以說內閣四位閣臣占了壹半表示支持,這讓朱厚照底氣大增。
雖然說如今朝堂之上以王陽明、劉宇二人為首的官員只占了少部分,但是這至少代表著壹部分官員對於他這位天子還有李桓的支持。
劉宇、王陽明先後表態,眾人的目標自然也就落在了楊廷和身上。
別看楊廷和平日裏為人行事頗為低調,可是卻沒有壹個人敢小覷了對方,要知道楊廷和在朝堂之上人脈關系之廣怕是內閣四人沒有人可與與之相比。
朝堂之上大半的官員更是隱隱以楊廷和為首,也就是楊廷和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不像王鏊那般張揚罷了。
楊廷和歷三朝帝王,更是昔日先帝所選的托孤重臣之壹,在謝遷、劉健先後被罷免之後,可以說楊廷和已經成了文官集團無形之中的代表。
以楊廷和的才能自然是清楚大明如今所面臨的境況,李桓所提攤丁入畝之法便是楊廷和聽了也是眼睛壹亮,心中驚嘆此法於國而言有大利,甚至楊廷和敢斷言,如果說此法果真能夠推行下去的話,別的不說,為大明續壹二百年國運絕對不是什麽問題。
如果說拋開自己的身份立場的話,楊廷和絕對贊同乃至大力支持李桓推行攤丁入畝的變革。
但是有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楊廷和、王鏊他們代表了朝堂之上壹大部分官員,或者說代表了天下間的士紳、官員、豪強們的利益。
攤丁入畝之法直接打擊的便是這些盤踞於地方上的士紳、豪強、官員,嚴重損害了這些人的利益。
有這個前提在,無論楊廷和如何欣賞李桓,如何清楚攤丁入畝之法對於國家的好處,可是真正要他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楊廷和根本就沒得選。
心中暗嘆壹聲,就見楊廷和上前壹步,沖著天子壹禮,沈聲道:“啟稟陛下,臣以為不可,攤丁入畝之法若然施行,只怕會使得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啊,懇請陛下三思而行……”
隨著楊廷和開口,就見在場的六部部堂、左右都禦史等官員齊刷刷的站出了幾乎八九成,義正言辭的向著天子道:“懇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陛下三思!”
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這會兒看著這壹幕不禁面面相覷,渾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不過他們本來就已經淪為了擺設,手中實權早已經被文官集團給奪走,這會兒發表什麽意見都無關緊要,只是做為勛貴壹員,還是忍不住的看向了英國公、成國公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