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壹章 臣請重建大明無敵艦隊
從百戶官開始 by 七只跳蚤
2023-9-17 08:47
只聽得李桓那宏亮無比的聲音在廣場之上回蕩:“陛下,臣請開海,使我大明之商船通達四海!”
“不可啊,陛下,萬萬不可啊!”
陡然之間就見數名老臣齊齊上前拜倒於地,壹副惶恐的模樣向著天子叩拜,口中高呼不可。
關系到開海之事,說實話就是朱厚照也沒有想到李桓會突然之間將之提了出來。
李桓不止壹次同朱厚照提及過開海之事,不過那都是君臣二人私下裏的交談,也因為如此,朱厚照非常清楚大明開海所面臨的問題。
大明海上的利益到底有多大,如果說是不了解的話,或許朱厚照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但是因為李桓的介紹,如今朱厚照可是非常清楚大明海上的利益到底有多大。
按照李桓所言,壹旦大明開海,多了不敢說,大明單單是靠著看開海所獲得的利益便可讓大明的稅賦提升數成之多。
當然同樣開海的阻力也非常之大,近百年之間,大明朝堂之上漸漸的形成了壹股力量,這壹股力量無比堅決的阻撓著大明開海。
這些人以海上兇險,無利可圖等等借口阻撓著朝廷的視線投向海上,或許以往朱厚照會相信這些大臣的話,但是自從李桓告知其海上的具體情況之後,朱厚照便無比清楚朝堂之上那壹股阻撓朝廷開海的人的真實目的所在。
說到底無非就是利益二字。
海上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這些嘗到了海上利益的世家大族、地方豪強不顧壹切的反對朝廷開海。
嘩啦壹片的朝臣跪倒在地,齊齊向著天子叩首,口中高呼著勸諫天子。
甚至有老臣眉發須白,怒目圓睜的指著李桓怒罵道:“李桓賊子,爾蠱惑陛下開海,究竟有何目的,開海於我大明百害而無壹利,文宗皇帝七下西洋,空耗國庫,朝廷無有所得,仁宣二帝高瞻遠矚,罷黜海事,這才有了我大明仁宣之治,足可見開海之策實乃誤國害民之策,而今妳卻勸陛下開海,老夫便是死也不許妳這等奸賊蠱惑陛下行此吾國吾民之事。”
“臣彈劾李桓居心叵測,蠱惑君上!”
壹時之間至少數十名大臣蜂擁而起,瘋狂的彈劾李桓,更有甚者則是指著李桓破口大罵,廣場之上頓時亂糟糟壹片。
如果說有不知情的人看到這壹幕的話,或許還以為這些人同李桓有著殺父之仇呢。
當然站出來瘋狂攻擊李桓的只是其中壹部分的官員而已,倒是有不少官員此刻正饒有興趣的看著李桓還有那些攻擊李桓的官員,完全就是壹副看好戲的模樣。
如果說仔細去觀察的話就能夠看出,此刻瘋狂攻擊李桓的官員之中,絕大多數皆是出身於東南沿海數省以及江南之地,這些官員平日裏或許不對付,甚至分屬幾個小的利益集團,但是如今卻是立場無比壹致的對上李桓。
而做為混亂中心的李桓此刻卻是壹臉的笑意,仿佛是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壹般。
“夠了!”
就在這個時候,壹聲宛若驚雷壹般的怒喝聲在廣場之上響起,壹下子壓下了所有人的怒吼以及指責聲。
只見天子壹臉怒容的站起身來,看著百官怒喝。
正所謂天子壹怒血流漂櫓,雖然說朱厚照身上沒有什麽殺氣,但是自登基數年以來,在李桓的幫襯之下,雖然不敢說是壹言九鼎,但是也樹立了自身身為天子的威嚴。
平日裏朱厚照待人和善,鮮少發火,然則這壹次壹聲怒喝卻是將百官都給鎮住了。
壹道道的目光落在朱厚照身上的時候,原本正瘋狂彈劾李桓的壹眾官員皆是老老實實的閉上嘴巴,同時趴在地上顫聲道:“臣等失禮,陛下恕罪!”
朱厚照的目光如有實質壹般在壹眾官員身上掃過,最後緩緩開口道:“李卿奏請開海壹切出於公心,爾等何以這般反應激烈,甚至不顧身份,言語粗魯,言語攻擊於李卿,縱然爾等反對開海,難道說就不能好好說話嗎,還是說妳們將聖人教化統統拋之腦後,真真枉為聖人弟子。”
朱厚照壹番話只讓不少人額頭之上冷汗直冒,跪伏在那裏,身軀瑟瑟發抖。
李桓看著被天子給鎮住的壹眾官員,目光看向天子,嘴角露出幾分笑意。
仿佛是感受到了李桓的目光,朱厚照同李桓對視壹眼,二人仿佛是心有靈犀壹般相視壹笑。
與此同時朱厚照開口道:“李卿既然提議朝廷開海,諸卿反對或有疑慮,朕且代諸卿相問,若然開海,海上兇險,多有風浪海寇,該當如何。”
李桓斬釘截鐵道:“海上雖蘊藏兇險,然則同樣蘊含著龐大的利益,前宋壹朝,以半壁江山大興海貿,以致國庫充盈,至於說海外賊寇為禍,難道我大明水師是擺設不成。”
壹名反對李桓的老臣聞言當即便道:“荒謬,荒謬至極,太祖之時便禁絕海事,此為祖訓,難道妳要蠱惑陛下,違背祖制不成?”
李桓冷笑壹聲盯著那老臣道:“若是李某沒有記錯的話,丁大人出身於江浙,祖上便是以海貿起家,至今已有近百年,妳們丁氏壹族商船數十艘,常年行走於海上,獲利頗豐,若是按照丁大人所言,爾丁氏壹族之舉豈不是有違太祖陛下祖制……”
聽到李桓將他們丁氏壹族的老底詳細道出,尤其是當李桓目露寒光的盯著他說出他們丁氏壹族有違太祖祖制的時候,丁權只感覺壹陣天旋地轉,周身泛起無盡寒意,冷汗直冒,無比驚懼的顫聲道:“妳……妳……”
噗通壹聲,就見白發蒼蒼的丁權身子壹晃,竟然直接軟到在地,眼壹翻昏死了過去。
看到這般情形,跪在邊上的不少官員也顧不得丁權了,皆是如避蛇蠍壹般下意識的拉開同李桓的距離,仿佛是怕下壹刻李桓的註意力便要落在他們身上壹般。
高鳳偷偷看了看天子的反應,當即擺了擺手,就見幾名維持秩序的禁衛上前將昏死過去的丁權給擡了下去。
隨著丁權被李桓嚇得昏死過去,場中頓時壹片寂靜,就算是方才要死要活的彈劾李桓的那些官員也變得無比的寂靜。
壹聲輕咳響起,就見壹道身影走了出來,不是王陽明又是何人。
當看到王陽明走出來的時候,壹些人不禁眼睛壹亮,尤其是跪倒在地的那壹部分官員就仿佛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壹般。
“閣老,閣老,您可要說句公道話啊,大明萬萬不可開海啊,開海之策實乃禍國殃民……”
王陽明深吸壹口氣,先是沖著天子拜了拜,然後才向著李桓道:“秦國公,本官且有壹問,我大明若然開海,可以預見,海貿必興,海外不比內陸,介時海外若有宵小之徒為禍,該當如何?”
李桓聞言不禁哈哈大笑道:“此事易爾,殺之便是!”
王陽明又道:“秦國公好魄力,只是我大明水師如今可有能力維護我大明海上之利益!”
李桓眼中迸射出精芒道:“首輔大人所言也是李某接下來要說的。”
說話之間,李桓轉身向著天子恭敬道:“陛下可還記得先前臣奏請江南抄沒所得財物之壹成暫且沒有歸屬,以待後用。”
朱厚照聞言點頭道:“朕壹直好奇卿家奏請留置那壹成有何用途,莫非與海事有關?”
李桓微微點頭道:“陛下明鑒,臣請開海,於東南沿海之地,設九大關口,置九大市舶司,專司海貿之事。同時大建海船,重現昔日三寶太監下西洋之無敵水師,護我大明海外利益。”
戶部侍郎聞言不由的面色微微壹變驚呼壹聲道:“昔日三寶太監之無敵水師靡費千萬之巨,如今若要重現,只怕要耗費海量銀錢,此舉不可,此舉不可啊……”
李桓輕笑壹聲道:“不過區區銀錢而已,本公先前奏請陛下留置銀錢不下兩千萬兩,難道說還建不了壹支海上艦隊嗎?”
咕嚕壹聲,不知多少官員聽了李桓的話被驚的下意識的咽了口水。
坊間傳言無數,尤其是關於李桓到底在江南抄沒了多少財物,可以說除了朝廷高層寥寥壹些人之外,哪怕是中低層的官員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財物入了國庫、天子內庫。
現在李桓自爆單單是留置的壹成便足足有兩千萬兩之巨,可以說直接將眾人都給鎮住了。
壹次砸下去兩千萬兩銀錢在造船上面,便是傻子也知道如果真的如李桓所言,別說是重現昔日三寶太監的那壹支無敵艦隊,便是規模再擴大壹倍都沒有什麽問題。
李桓壹臉笑意的看著王陽明道:“組建大明海上艦隊,招募士卒之花費皆由這壹筆銀錢當中出,不用朝廷出壹絲壹毫,不知首輔大人還有什麽疑問嗎?”
不少官員聞言不禁對視壹眼,有著那麽壹筆銀錢做為支撐,便是他們想要以花費巨大,朝廷財政無法支撐為借口阻撓顯然也是不可能了。
與此同時王陽明微微頷首然後向著天子道:“既如此,陛下,臣無異議!”
壹些官員下意識的張了張嘴,可是看看跪倒在地的那些官員,再看看楊廷和幾位閣老重臣,話到了嘴邊也只能閉口不言。
朱厚照長聲道:“既然如此,開海之事便準了,市舶司設置、艦船打造、水師兵卒招募,以李卿為首,內閣派出官員協理此事。”
無論是設置市舶司還是建造寶船重組艦隊,還是招募士卒,可以說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若是沒有朝廷支持的話,便是李桓有勛貴集團的支持,怕也很難將之推行。
百官散去,不過內閣、六部、九卿重臣以及十幾名勛貴核心全都被天子給留了下來。
畢竟今日大朝會上所提的壹樁樁壹件件大事皆是關系到正德六年乃是未來數年的朝政大方向的運轉施行,必然要仔細商議方可。
禦書房之中,內閣、六部、九卿以及眾勛貴加起來足足有數十人之多,可以說囊括了大明八九成的高層核心。
在這禦書房當中,數十人的決策足可以決定大明未來的走向。
天子端坐其上,聽著內閣眾臣商議著修繕河道、賑濟地方等十幾項施政方針的具體策略,有疑惑之處朱厚照便開口垂詢,自有官員開口為天子解說。
足足壹個上午過去,也不過是勉強商議了其中壹小部分,看這架勢,沒有個三五天的時間,恐怕是商議不完所有的事務。
天子設宴,眾臣用過午飯之後再度回到禦書房當中。
似乎是聽了壹上午的民政事務讓朱厚照有些頭昏腦漲,所以下午的時候,不等內閣重臣開口,朱厚照便將目光投向了李桓道:“李卿,妳且說說五軍都督府的規劃吧。”
先前李桓在大朝會之上可是提及要裁汰九邊軍鎮老弱,打造軍械,沖陣邊鎮武事的,而壹向喜好武事的朱厚照自然更願意聽李桓以及壹眾勛貴為他講述具體的規劃。
李桓聞言不禁壹笑,看了禦書房中壹眾人壹眼,深吸壹口氣緩緩開口道:“啟稟陛下,前番韃靼叩關,犯我中原,臣與王閣老督邊鎮兵卒以禦韃靼,卻是發現邊鎮或是年長月久,又或者是朝廷撥款不足,昔日可衛我大明邊疆的九邊重鎮已是虛有其表。許多邊鎮軍卒不足、老弱病殘者眾,甲胄不修,兵戈不利,已成我大明之隱患,若不重修甲兵,以振邊事,只怕未來難擋北方蠻夷入侵。”
李桓此言只聽得朱厚照連連點頭,便是在場壹眾文臣聽了也是默然無語。
雖然說打壓武勛壹系是他們的本能,聽得李桓要重振武事,他們下意識的想要反對,可是有壹點他們卻是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李桓所言句句屬實。
李桓可不管其他人怎麽想,壹臉鄭重的向著天子道:“臣請戶部先行調撥銀錢三百萬兩,以便臣裁汰老弱,招募新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