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王淵就常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夢,比如夢見自己上輩子是只工程狗。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09章 貴州事

夢回大明春 by 王梓鈞

2021-6-10 21:10

  跟王驥同歲的王騏,從小是真沒吃過什麽苦頭。
  自下船之後,他就累得半死。若非父親在旁邊,肯定全程雇人擡滑竿,他恨死了永遠望不到頭的山路。
  可惜啊,父親只同意女眷坐滑竿,男人們都得用腳丈量貴州地界。
  “先休息壹下。”王淵說道。
  王騏如聞仙音,也顧不上貴公子的風儀,直接壹屁股坐在地上。腳底已經起泡,兩腿都在打顫,想讓書童幫忙捶腿,又怕被父親厲聲呵斥。
  唉!
  已經成年的子女當中,王騏才是最沒毅力的壹個。他的生母是夏嬋,雖然從小由黃峨教導,但夏嬋總是悄悄嬌慣,恨不得讓兒子把幾輩子的福壹起享盡。
  不過王騏科舉比較厲害,今年只有十六歲,已經考取了貴州舉人。他去年回貴州參加鄉試,就是全程雇人擡滑竿,壹點也不覺得道路難走,反而還有心情欣賞沿途山水。
  “少爺,喝水。”書童遞來水壺。
  王騏猛灌壹口,把水壺扔到旁邊,四仰八叉躺地上回復力氣。
  黃峨抹著額頭上的汗珠,眺望層層疊疊的遠山,問道:“靈兒姐姐,妳當初跟隨陽明先生離黔,都是壹路走過去的?”
  宋靈兒笑道:“我騎馬呢。不過有時官道太陡峭,還得拽著馬兒走,比自己走路更費勁。”
  黃峨說:“我是四川人。都言蜀道難於上青天,貴州的山路也不遑多讓,相公當年趕考實在辛苦。”
  宋靈兒道:“當時貴州亂著呢,到處都在打仗,還得防著土匪強盜。”
  黃峨問道:“走了這些時日,應該快到了吧。”
  “才過且蘭府,早著呢,”宋靈兒忍不住吐槽,“平越這名字多好啊,又好聽又好記,咱家王太師非要把名字改成且蘭府。”
  王淵突然插話,笑著說:“且蘭是古國名。”
  宋靈兒沒好氣道:“就妳有學問。”
  過了清平縣,便是且蘭府。
  且蘭府這個名字,還真是王淵敲定的,以前壹直叫平越衛,也即後世的貴州福泉市。
  明初之時,平越隸屬於播州楊氏,永樂年間收回壹部分。楊廷和秉政時,再次削弱播州楊氏,王淵上位直接升級為府,並引當地古國名為“且蘭府”。
  但此地漢人數量太少,無法徹底改土歸流。
  於是,派遣流官擔任知府,苗族酋長為土同知,壹漢壹土兩位主官共治。下轄鎮遠、偏橋、興隆三衛,又置清平、甕安、余慶、黃平、湄潭五縣——四川播州楊氏的地盤,就此並了壹大片進貴州。
  播州楊氏土司母子,如今日子過得戰戰兢兢,生怕壹個不小心就被改土歸流。
  沒辦法,播州在楊氏的統治下,已經變成壹塊“熟地”。
  整個明代,播州開墾的土地面積,比整個貴州加起來還多,而且吸引大量漢人繁衍生息。有漢人,有熟地,壹切條件都已具備,只要弄翻播州楊氏,就能順理成章的改土歸流。
  正巧,大明這些年軍威正盛,北伐南征無往而不利。
  別的土司或許有恃無恐,因為他們的轄地漢人稀少,但播州楊氏卻只能聽天由命。而且,四川那邊的巡按禦史,就喜歡整天盯著播州,平時連楊氏土司納妾,都要查查是否強搶民女,只為找壹個出兵的正當借口。
  楊氏母子簡直變成土司典範,辦學興教,輕徭薄賦,善待百姓,結交士子,只求讀書人幫著說好話。
  土司楊相的長子楊烈,還未年滿十歲,就請求送到北京國子監讀書,想把繼承人送到京城當人質而已。
  整個大明,實力最強、地盤最大的土司,如今竟活得如此憋屈。
  可恨大明君臣還不依不饒,雖然沒有直接改土歸流,卻在播州設置兩大營——桐梓營和綏陽營。
  每營招募三千正兵,皆為脫產全職軍人,由中央直接撥款維持,兵部派遣流職武將管理。四川每年的賦稅,留壹部分不用遞解京城,直接運去這兩大營當軍費。
  桐梓營和綏陽營,雖然加起來只有六千正兵,但絕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這兩支部隊的職責,不但要壓制播州楊氏,還得控厄北邊幾個小土司,那都是叛亂猶如家常便飯的地方,其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北方邊鎮。
  這對播州楊氏而言,實在太特麽嚇人了,算上貴州邊境衛所,播州等於被團團包圍,稍有異動就等著改土歸流吧。
  國力強了真的不壹樣。
  以前在西南任職的文官,壹個個得過且過,生怕激起土司叛亂。而今則喜歡主動挑事,只要有正當理由,事情鬧得越大越好,以此來獲得政績和聲望。就連四川的鹽務部門,都隔三岔五去播州調查,天天盼著楊氏土司走私井鹽。
  如此形勢,播州離改土歸流不遠了。
  就算楊氏母子毫無漏洞,但楊氏有許多分支,都在播州擔任小土官。那些分支土官,能保證個個守法廉潔?已經查處了好幾個!
  而且不用文官動手,楊氏母子聽說哪個族人犯事兒,自己就帶著土兵過去征討。如此就有三個好處,壹是趁機擴大主宗的實力,二是不給大明出兵的機會,三是以此為由請求朝廷封賞。
  如今,四川的文武官員,基本已經達成默契,思考著如何在播州制造事端,並且要迅雷不及掩耳直接出兵!
  兩三年之內,播州必動兵戈。
  王淵過了且蘭府,經新添(貴定)、龍裏兩縣,前方便是貴陽城了。
  這些都是改土歸流的地方,新添縣和龍裏縣,皆隸屬於貴陽府直管,貴州布政使說話可比以前硬氣得多。
  沒辦法,當朝首輔是貴州人,貴州自然是重點區域。
  甚至有好事者想拍馬屁,上疏建議增設右布政使,因為貴州目前只有左布政使。這是全國獨壹份的,各省皆有兩位布政使,唯獨貴州只有壹位,完全不符合首輔家鄉的身份。
  還有官員建議,增加貴州的舉人名額,而且壹次性增加五個。
  王淵部分采納建議,但並非徇私,而是對西南邊疆的優待。各省舉人名額,雲南增加三個,貴州增加兩個,廣西增加兩個。至於交趾,每屆有十五個舉人名額,跟新設的遼寧省數量相同。
  順便壹提,交趾今年出進士了。
  雖只是三榜末尾進士,但極大提振讀書人的心氣兒。經過血腥鎮壓之後,交趾實行攤丁入畝,而今又出了壹個進士,交趾士子開始壹門心思考科舉,很少有人再想著鬧事搞獨立。
  王騏走得快要崩潰時,終於可以騎馬了,不多日便看到貴陽城墻。
  貴州前衛已被撤銷,軍戶全部轉為民戶,貴陽城外只剩壹個貴州衛。
  沒必要保留那麽多衛所,因為土司勢力嚴重削弱。當年的宋氏十二馬頭,如今還殘存四大馬頭。水西安氏,壹分為三,老大被兩個弟弟聯手弄死,其地盤被順勢改土歸流。安氏的老二和老三,因常年內訌損失慘重,各自統治著十多個部落。
  與此同時,貴陽的漢人越來越多,已在府城周邊州縣實現人口反超。
  “噠噠噠噠!”
  壹陣馬蹄聲由遠及近。
  王澈擡眼望道:“是大伯出城來了。”
  王猛已經做了四年的貴州副總兵,能爬到這個位置,全憑王淵的裙帶關系。並且,無法再升總兵,除非王淵不當首輔了。
  這貨身後跟著十多個親隨,殺氣騰騰頗有威嚴,看樣子沒少平亂打仗。
  王猛翻身下馬,拍著王淵的肩膀說:“二郎除了胡子更長些,跟十多年前沒啥變化,哥哥我可就老了。”
  又有兩個年輕人下馬,作揖拜見道:“叔父。”
  王淵點頭對兩個侄子說:“都好,甚是雄壯,可曾讀書科舉?”
  王猛尷尬的摸摸鼻子:“兩個小子隨我,壹讀書就犯困,只能拿刀做殺坯。”
  王淵又問:“父親的喪事安排得如何?”
  王猛說道:“已經下葬了,埋在黑山嶺,穿青寨子腳下的半山腰上。這是父親的遺願,說他死後要歸根,穿青寨才是他的根子。”
  “母親呢?”王淵問道。
  王猛說:“母親就在貴陽城裏,我接過來也方便照顧。小妹怎沒回來?”
  王淵說:“她懷有身孕,不便走遠路。妹夫也在山東做官,身為壹州父母,輕易走不得。”
  兄弟倆邊走邊聊,轉眼已到城外驛站。
  卻見驛站有數百家鄉父老接風,更多的鄉親正聞訊而來。甚至有幾個小孩大喊大叫:“太傅來了,太傅來了!”
  貴州閉塞,還不知道王淵是太師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