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王淵就常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夢,比如夢見自己上輩子是只工程狗。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36章 宇宙大戰

夢回大明春 by 王梓鈞

2021-6-10 21:10

  在朱星的解釋下,三位印度青年,終於明白鄭王是個什麽東西。
  壹位皇室出身的地方大領主!
  而且,這個大領主,還主動放棄領地,只為到國都這邊來讀書考試。
  瘋了嗎?
  三人好奇的跟過去,卻見壹群老師,親自禮送鄭王出門。
  顯然,鄭王已經辦完入學手續,正要離開學校回自己家。皇帝恩賜京中宅院,專門給鄭王讀書所用,平時住在校外並不算違反校規。
  其實違規了也沒人管……
  朱元璋那會兒管得很嚴,國子監生必須請假。若請長假回鄉探親,還設置了名額,每月只準多少個,超過數額就得慢慢排隊。
  至於現在,九成以上的國子監生,別說是住在學校了,他們連京城都沒來過。
  校長也不敢讓他們全都來,因為學生數量太多,教室和宿舍會直接爆炸。
  僅北京國子監,就有註冊學生數萬人,長期在校的僅三四百而已——可以納糧入監,捐給朝廷100石糧食,即可成為國子監生。
  學校領導把鄭王送出門後,監生們連忙圍過去拜見。
  即將年滿十五歲的鄭王,認認真真朝眾人作揖,彬彬有禮找不出任何可指摘之處。
  “果然是賢王啊!”
  目送鄭王離去,監生們紛紛贊嘆。
  翌日,不上課,校長突然召集全體學生開會。
  楊慎已經不當校長了,回到翰林院潛心研究甲骨文,如今的國子監祭酒是歐陽德。此人是王陽明的早期追隨者之壹,考上進士後又研究過物理學,由南京國子監教務主任,轉升北京國子監校長。
  歐陽德歷任南北兩京國子監官員,早就看不慣國子監的散漫學風,王淵提出改革正合他的心意。
  見學生來得差不多了,歐陽德宣布道:“遵陛下、內閣及禮部令,今日宣布國子監改革之策——”
  “舉監生(舉人監生)、蔭監生(蒙蔭入監),平時可不用入監讀書,但每過三年必須到國子監報備。逾期不來報備者,開除監生學籍,因丁憂延誤者例外。”
  “歲貢生(地方推薦的秀才監生),必須在半年之內,來到國子監登記報備。逾期不至者,取消監生學籍。歲貢生,平時必須在國子監讀書,無故逃課三次以上者開除。”
  “取消選貢生(歲貢的例行恩科),取消例監生(捐錢捐糧入監),取消俊秀生(好字、好文章入監),今後不再選貢、納捐。已有的選貢生,必須入監讀書,半年不至者取消學籍。例監生與俊秀生,愛來不來,來了就必須守規矩讀書。”
  “夷生。土司子弟入學者,必須來國子監讀書,逾期不至者開除,並嚴厲懲戒其父。屬國官派入學者,每年學費五十塊,住宿費二十塊,飲食自費。屬國民間入學者,每年學費壹百塊,住宿費五十塊,飲食自費。”
  “恢復太祖舊制,不可無故曠課,歸鄉探親者必須請假。”
  諸生凜然,壹些高興,壹些懊惱。
  眼前這三百多人,骨子裏還是很上進的,否則就不會老實待在學校了,畢竟還有幾萬名學生不來北京呢。
  可是校風散漫,上進者也漸漸懈怠,平時都瀟灑習慣了,壹時之間不想被管束。
  歐陽德又說:“今後國子監選官,三年壹考。願意為官地方者,可報名參加考試,名列前茅者方得外放。國子監選官考試,必須用臺閣體,試卷必須糊名。”
  此言壹出,諸生嘩然,隨即歡呼雀躍。
  國子監的學生,是可以做官的,大部分被外放地方當老師,少部分留用京城當末流雜官,甚至是當不入流的雜官。
  以前想要分配官職,要麽有關系,要麽送銀子,今後只能用考試成績說話。
  在校學生們,不管如何貪玩,總比不到學校上課的更努力。如果僅憑成績就能做官,他們的希望更大啊,簡直就是喜從天降。
  歐陽德繼續說:“每年歲考,前三名獎勵10塊錢,第四至十名獎勵5塊錢,此後十名獎勵1塊錢。此為獎學金。”
  學生們更加高興,想要獎學金就必須參加考試,不來學校的肯定沒法考試,只能出現在他們這三百多人當中。
  歐陽德又說:“國子監教學科目,亦有改正。四書五經,依舊為主科,《說苑》、律令、武射、禦制大誥依舊為副科。廢除《九章》,廢除回回文字。增加《數學》為副科。歲考不合格者,飲食自費,國子監不再免費提供膳食。”
  這是跟學生有關的改革,跟老師有關的改革沒有對外公布。
  國子監有祭酒壹人,相當於校長;有司業壹人,相當於教務主任;有監丞壹人,相當於學生處主任;還有掌饌壹人,專門給師生提供飲食。
  其余有品級的官員,都是授課老師,有博士、助教、學正、學錄。
  博士主要傳授五經,相當於研究生導師。其他助教什麽的,都只是專業課老師。
  改革之後,視學生的歲考成績,三年評壹次績效,學錄、學正、助教依次往上升,最高可以升為博士。
  博士也三年評壹次績效,帶出的進士學生越多,就越有機會被外放。績效第壹的博士,必定外放知縣;績效第二、第三的博士,只能去地方當雜官,有可能還不如留在國子監教書。
  這個規定壹出,禮經博士和春秋博士頓時叫苦,因為治這兩經的學生最少。
  詩經博士則樂得找不著北,因為每年的進士榜,詩經士子的數量最多,他幾乎鐵定被外放去當知縣。
  國子監的五經博士,僅為從八品而已,壹下子外放正七品知縣,簡直就是祖墳在冒青煙。
  歐陽德笑嘻嘻說道:“從今往後,國子監設三名詩經博士,兩名尚書博士,兩名易經博士,壹名春秋博士,壹名禮記博士。”
  那位詩經博士瞬間傻眼,詩經進士確實多,卻要被壹分為三啊!
  當天就有兩個治詩經的助教,被升級為詩經博士,尚書和易經也各提拔壹人。
  他們帶的學生,先按本經區分,再抽簽隨機細分。
  分配完學生以後,九個博士立即考試,挑選各自手下的優等生。從此無微不至的關懷,恨不得將本事傾囊相授,因為這關乎到自己的前途。
  若今年壹個都考不上,那才叫尷尬呢,也別談什麽績效了。
  別看明代的監生進士很多,但大部分都不來學校讀書。因為老師太爛,老師是舉人,學生也是舉人,指不定該誰教誰學問,還不如自己另行尋找良師。
  ……
  國子監的學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好轉。
  三位印度青年,也漸漸融入學校,就是功課有些糟糕,還得從蒙學開始學起。
  可是,國子監沒有蒙師……
  如果把蒙學比作小學,那麽國子監只有初中、高中和大學課程。
  廣業、崇誌、正義三個年級,可理解為初壹、初二、初三,要求是通曉四書。
  誠心、修道兩個年級,可理解為高壹、高二,學習五經和史書。
  率性這個年級,可理解為大學,通過考試累積學分,學分修滿了就可以畢業,然後等著朝廷分配工作。
  明代國子監確實是學分制,每月考試壹次,還分文科和理科。四書五經是理科,公務文章是文科,每次考試文理優秀者得1分,理優文劣者得半分,其余沒有分數。壹年累計考試得八分者,就能從國子監畢業,獲得分配雜官的資格。
  三個印度留學生,連《三字經》都看不懂,怎麽在國子監讀書?
  好在他們有錢,悄悄出銀子,請老師或者同學,給他們私底下開小竈。
  不得不說,這三人雖然出身婆羅門貴族,卻比大多數國子監生更努力。他們廢寢忘食讀書練字,每天晚上還給自己加課,除了初壹、十五放假,平時全都待在國子監認真學習。
  這天,三人花錢打來飯菜,在食堂裏壹邊吃飯壹邊看書。
  筷子用得很艱難,幹脆用勺子舀飯吃。
  鄰桌的朝鮮留學生,指著他們笑道:“此蠻夷也,剛來之時,竟用手指抓飯吃,可見往日也是茹毛飲血的。”
  “哈哈哈!”
  鄰桌學生哄堂大笑。
  三人大怒,他們認得這個朝鮮人,因為都是廣業堂(最低年級)的同班同學。
  已經改了漢名的韋迪,雖然不敢惹漢人學生,卻不怕這個朝鮮學生。他起身回擊道:“這裏是學校,只論學問,不論出身。妳那麽厲害,為什麽還在廣業堂讀書?應該在率性堂(最高年級)才對。”
  那朝鮮學生似是受到侮辱,辯解道:“我剛剛入學,還沒來得及考試。只等下次月考,必定升入崇誌堂!”
  韋迪挖苦道:“等妳升了再說。”
  朝鮮學生瞟了壹眼韋迪面前的書本,頓時開心大笑:“居然還在讀《小四書》,這在我們朝鮮是蒙學讀物,只有幾歲大的孩童才會去讀。聽說妳們是天竺人,想必天竺那邊,平時都只念佛經,根本不知道何為聖賢書。幹脆也別留在國子監了,剃了頭發去做和尚更有前程。”
  “匡匡!”
  另外兩個印度青年,也齊刷刷站起來,因為他們讀的是《吠陀經》,讓他們當和尚無異於奇恥大辱。
  印度人對陣韓國人,後世兩大網絡噴子齊聚,全世界網民都要為之顫抖。
  正所謂,宇宙起源於韓國,韓國起源於印度!
  眼見三個印度人發怒,另壹個朝鮮學生也站起來,五個留學生瞬間打成壹團。
  漢人學生歡呼大叫,紛紛捧著碗過來看熱鬧,國子監食堂彌漫著愉快的氣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