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王淵就常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夢,比如夢見自己上輩子是只工程狗。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21章 貴州開科

夢回大明春 by 王梓鈞

2021-6-10 21:10

  九月九,重陽節。
  大家已經習慣了皇帝路數,只有在各種特殊節日,才會親自來上朝壹遭,散朝後順便賜宴給群臣。
  王淵照常在外邊打完哈欠,來到奉天殿半瞇著眼睡覺。
  右都禦史王璟出列奏報:“刑部主事陳良翰之妻程氏,殺奴婢分其屍藏於木櫃。隔日,又欲殺壹婢女,未遂。陳良翰及其妻程氏,已下錦衣衛獄,俱得招供。都察院覆議,認為程氏窮兇極惡,按律當斬。刑部主事陳良翰縱妻行兇,應奪其官身,發配戍邊!”
  包括王淵在內,睡意立即消失無蹤,群臣都對這個事情感到驚訝。
  奴籍也是人,自然有人身權益。
  雖然杖殺奴婢的事情,在明代時有發生,而且大多數都不驚動官府。但這個程氏也太兇殘了,居然殺了奴婢還分屍,而且殺上了癮欲殺其他婢女。
  朱厚照也有些生氣,說道:“京城重地,天子腳下,居然有殺人分屍之事。準都察院奏,問斬程氏,流放陳良翰!還有,這個刑部主事陳良翰,究竟是誰舉薦的,壹並追責到底!”
  楊慎的臉色非常難看,因為這個陳良翰,乃是麗澤會成員,而且是楊慎的四川老鄉。平時挺正直壹個人,怎會治家不嚴,放任妻子搞出殺人分屍的事情?
  王淵也總算想起來,今年正月十六,他還在畫舫上跟陳良翰壹起喝酒賞燈呢。
  立即有官員出來背鍋,識人不明,罰俸三月。
  禮部尚書劉春隨即出列:“陛下,順天府鄉試已畢,主考王淵、副主考吳壹鵬有功,請褒獎之。”
  王淵面無表情,不喜不悲。
  吳壹鵬卻面露喜色,他已經在翰林院熬了好多年,中途還被劉瑾扔去南京吃閑飯,如今總該給壹個詹事府職務了吧。
  楊廷和、梁儲等人則大皺眉頭,因為禮部尚書劉春的發言,完全繞過了內閣,他們對此毫不知情!
  朱厚照笑嘻嘻說:“是該褒獎。翰林院侍讀學士王淵,升授朝議大夫;翰林院侍講學士吳壹鵬,升調南京國子監祭酒。”
  吳壹鵬猛然探頭,傻傻望著皇帝,壹臉的黑人問號。
  這位翰林院侍講學士,如果不出意外,只能壹輩子留在南京吃閑飯了。誰讓他被楊廷和推薦出來當副考官呢?
  “唉!”
  楊廷和暗自嘆息壹聲,手持笏板有苦難言,皇帝打擊報復起來沒完沒了啊。
  今天剛上朝沒多久,楊黨就被罰俸壹個,被流放壹個,被扔南京壹個。
  楊壹清眼觀鼻,鼻觀心,默然不語。
  突然,又有人繞開內閣做事,而且還不是帝黨。禮科右給事中許瀚出列:“陛下,臣彈劾翰林院侍讀學士、順天府鄉試主考官王淵!”
  王淵歪著腦袋朝此人看去,搞不明白彈劾自己做什麽。
  朱厚照問:“妳特意加個順天府鄉試主考,是要彈劾王學士舞弊?”
  “非也,”許瀚拱手道,“臣彈劾王學士主考鄉試,出題時,大題、小題各出壹半,竟有截搭題、枯窘題出現!鄉試、會試,為國取士,皆出大題。小題非理學正統,割裂經義,離經叛道,豈可任其為之?”
  朱厚照滿臉微笑,問王淵:“王學士,妳有什麽要自辯的?”
  王淵辯解道:“陛下,科舉小題,正統朝便已有之,朝廷並未禁絕。既未禁絕,便可為之,臣不知哪裏有錯。”
  許瀚怒道:“王學士,妳那道枯窘題,可知坑害了多少士子?”
  王淵笑道:“若連《孟子》都背不熟,取之何用?並且,這次順天府鄉試第八十七名,此人雖然忘記了題目出處,但他知道‘螬’字是什麽意思。洋洋兩百言,其文章頗為不俗,我搜卷的時候也將其補錄了。”
  群臣嘩然,感覺王淵就是在亂搞。
  哪有忘記題目出處,就因為文章寫得好,便考試過關做舉人的?
  王淵又說:“那些截搭題,我也沒有出無情搭,全都是有請搭,並無任何難度可言。我出小題,只是為了避免有人死記硬背歷年程墨!”
  真有人靠背科舉範文而錄取的,而且為數還不少,王淵說得也有道理。
  許瀚懶得跟王淵扯淡,直接跪下說:“臣請求陛下,從今往後,明令禁止鄉試、會試出小題!”
  “臣附議!”又有幾個言官冒出來。
  這些言官有個特點,全是弘治十五年、十八年進士。他們的處境非常尷尬,背後靠山早就滾蛋了,劉瑾亂政期間又無法正常升遷,現在想投靠誰也得排隊才行,只能到處彈劾官員邀名求賞。
  朱厚照仔細想了想,他不願因為這點小事,而跟言官們鬧得不愉快,當即說道:“準奏。今後鄉試、會試,不得再出小題。”
  言官們非常高興,特別是許瀚,他的建議被皇帝接受,等於又添了壹筆政績。
  朱厚照又問王淵:“王學士還有什麽好說的?”
  王淵本來沒啥好說的,既然皇帝問起,那就多說幾句唄。當即拿著笏板出列:“臣懇求陛下,允許貴州自開鄉試!”
  此言壹出,群臣皆驚,全都看向王淵。
  捅馬蜂窩了!
  首先表示反對的就是楊廷和:“貴州邊僻之地,學校甚少,士子不足。擅開鄉試,則靡費無度,徒耗錢糧而已。”
  都禦史喬瑛也說:“陛下,貴州自開鄉試,還需謹慎議之。不可因王學士考中狀元,又出自貴州,就讓貴州自行開設鄉試。”
  給事中安磐言道:“貴州自有實情。其余省份,皆有兩位布政使,唯獨貴州只有壹位布政使。何也?流官太少,土官太多,遍地土司蠻夷。貴州科舉亦如此,學校幾何?士子幾何?每屆鄉試也就兩千貴州生員應考,有時只有千余人。為這千余人單設鄉試,置上萬士子應考的省份於何地?”
  壹個又壹個官員站出來反對,而且全是出自中榜地區的官員!
  南北榜官員反而默不作聲,笑看中榜狗咬狗內鬥。
  為何如此?
  因為大明會試,是按比例錄取的,中榜地區只占10%。
  壹旦貴州單獨開科,必定相應增加舉人名額。但貴州舉人名額增加了,中榜進士比例卻不會變,等於將有更多貴州舉人,跟中榜其他省份爭搶進士名額。
  而王淵這邊,壹個支持者都沒有。
  只因貴州十多年沒出進士了,最近的壹個貴州進士,還是王淵同學的哥哥詹恩,已經病死了七八年。滿朝文武,只有王淵是貴州人!
  王淵手執笏板,微笑不語。
  等反對者全都表態之後,他才感嘆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等皆為中榜官員,為何鬧得如此地步?”
  安磐冷笑道:“王學士,我等在討論國家大事,請不要分什麽中榜、南榜和北榜。”
  王淵覷了此人壹眼,朗聲道:“我請問安給事中,妳說貴州流官太少、土官太多、遍地蠻夷、士子稀缺,所以才不適合單開鄉試。是這個意思嗎?”
  “難道不是實情?”安磐反問。
  王淵又說:“那我請問安給事中,我等為何要做官?”
  安磐義正辭嚴道:“上報君王,下護黎民,為大明江山社稷耳。”
  王淵笑道:“那麽請問,貴州可是大明江山?貴州百姓可是大明子民?”
  “自然是的。”安磐哪敢說不是。
  王淵喝道:“貴州既是大明江山,妳就忍心看著貴州壹直為土司把持嗎?貴州百姓既是大明子民,又為何稱之為蠻夷?即便他們不會說漢話,不會寫漢字,難道不應該推行教化嗎?貴州士子為何稀少?正因為教化不力所致!越是如此,越應該在貴州開鄉試,讓更多貴州百姓沐浴聖德。等到有壹天,貴州蠻夷也能遍布朝堂,那才能彰顯聖天子之恩!難道,妳不願大明朝廷教化貴州蠻夷?妳究竟有何居心!”
  “我……妳……強詞奪理!”安磐被懟得不知如何辯駁。
  王淵突然話鋒壹轉:“陛下,此人曾陷陛下於不義,請誅之!”
  安磐氣憤道:“妳血口噴人,我何時陷陛下於不義了?”
  王淵質問道:“正德四年,是不是妳慫恿陛下追奪恩師誥命?”
  全場死寂,無人說話。
  不止安磐臉色劇變,另有幾個言官也渾身壹哆嗦,就連朱厚照都有些臉色不自然。
  劉瑾弄權期間,不但逼走劉健、謝遷等大臣,還要奪去他們的誥命和賞賜。平江伯陳熊被流放海南,屬於追奪誥敕的漏網之魚,劉瑾便責令科道官員嚴查。
  而安磐等人趁機上疏,說劉健、謝遷這些家夥十惡不赦,不僅要奪去其本人誥命,還應該將其妻子、父母、祖宗三代的封贈壹起奪去!
  如今,劉健、謝遷的封賞雖然已經恢復,但那些言官的無恥上疏,卻是他們這輩子都洗不去的汙點。
  朱厚照頗為尷尬,說道:“王學士,不要提陳年舊事,今日只談貴州鄉試之事!”
  王淵微笑著走到大殿中央,問道:“諸位同僚可知,本人參加鄉試的時候,曾在半路上被土匪劫道?當時山道狹窄,只容兩人並行。上百土匪堵截前後去路,又在山坡上投石射箭,欲置我等貴州生員於死地!”
  朱厚照點頭道:“我聽李三郎說起過。”
  王淵繼續說:“幸好我還有幾分武藝,策馬奔行於山壁,壹刀斬其匪首,復又冒著箭雨,縱馬殺潰山上的數十匪徒。這才有驚無險的前往雲南參加鄉試!貴州士子的艱辛,妳們有誰能體會?”
  群臣愕然,無言以對。
  王淵又說:“我是貴州宣慰司人,前往雲南鄉試尚且要走二千余裏。更遠的,還有思南、永寧等府衛,他們要走三四千裏!可不是中原和江南的幾千裏路,沿途根本沒有水道可行舟,也沒有平坦官道可縱馬。盛夏之時,山嶺險峻,瘴毒侵淫,匪賊橫行。有多少貴州士子,病死、累死、被賊人殺死在赴考途中,妳等曉得厲害嗎?楊閣老說貴州士子不足,當然不足!每次鄉試,都有近半貴州士子,根本無法順利走到雲南考場!”
  王淵掃視眾臣,冷笑道:“我若沒有以壹敵百的武力,今天就沒機會在這裏說話,早就成了貴州山道裏的壹具枯骨!妳們覺得,所有貴州士子都能以壹敵百嗎?那也別考文舉了,讓貴州士子都去考武舉更好,保證能殺得蒙古小王子不敢南向!”
  “哈哈,此言妙哉!”最後兩句話,把朱厚照逗得笑出聲來。
  王淵用拿刀姿勢拿著笏板,喝問道:“還有誰反對?且與我辯論壹番!”
  無人說話。
  朱厚照笑道:“既如此,準許貴州自開鄉試。”
  禮部尚書劉春提醒:“陛下,貴州若開鄉試,當專設壹提學使,不能再由雲南提學使兼任。另外,單獨開科,貴州舉人名額也該增加。”
  朱厚照道:“理應如此。”
  這個政策傳到貴州,全省士子歡欣鼓舞,皆視王淵為貴州學界的英雄。第壹任貴州提學使,來到貴陽之後,第壹件事就是立碑,把王淵的開科事跡刻上去,否則這位提學使別想獲得當地人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