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淩然

誌鳥村

都市生活

 醫學院學生淩然有壹個小目標,要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醫生,結果不小心實現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7章 直達人心的評論

大醫淩然 by 誌鳥村

2019-1-5 14:59

淩然第三根手指做到壹半的時候,費舟終於是完成了第壹根手指的斷指再植。

剩下的兩根手指都在右側手掌,費舟就算是想擠,也擠不進去了,只能憋著氣,離開了手術室。

淩然默默的做著自己的事,頭都沒有擡壹下。

4個小時的精細操作,就算淩然有經驗,也是精神疲憊,感覺快到了極限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鐵人三項的選手,即使經常練習,跑到四分之三,甚至壹半的時候,依舊累的夠嗆。

比較起來,主任醫師王海洋就更辛苦了。

他的年紀原本就是四組醫生中最大的,又要掌握整臺手術的進度,加上沈重的壓力,再等到完成分配給自己的那根手指,更是筋疲力盡。

王海洋不禁回憶起自己上壹次如此筋疲力盡的時刻,然後看向淩然。

不久前,淩然給他做助手,進行斷指再植的經歷,是王海洋很難忘懷的。那壹天,更是創下了王海洋斷指再植的速度記錄。

當然,那是對王海洋本人有意義,對其他人毫無意義的速度記錄。

“王主任,要不然,我來做右手的中指?”費舟壹直等著呢,他已經看了中指的X光片,就瞅著位置什麽時候空出來,能再來壹次。

身為雲醫做斷指再植最多的副主任,費舟很自信,自己再來壹輪的話,速度會更快,質量還會很穩定。

“我自己來吧。”王海洋卻沒有給費舟機會。

他是整臺手術的負責人,沒理由離開手術臺的。

費舟也沒奈何,主任醫師王海洋對他來說,也算半個上級醫生,而外科醫生們的交流,總是直率的讓人不舒服。

費舟怏怏的站到壹邊,再看看王海洋的操作,看看郭建明的操作,看看淩然的操作……

大部分人都在看淩然的操作。

大師級對接縫合術。

大師級神經束膜吻合術。

完美級斷指再植。

3000例手部解剖經驗。

大師級磁共振(四肢)閱讀。

所有技術混合到壹起來使用的時候,淩然展現出來的並不是爆發式的技巧,而是持續不斷的強技巧的輸出。

肌腱吻合,高強度,高穩定。

血管吻合,用超級細線來縫合,壹次成功,仿若大血管。

神經吻合,對合準確,縫合快速。

每壹個步驟,似乎都很輕易,都沒有奇特的難度產生,好像理所當然似的。

在旁的醫生們看的久了,甚至會有自己在看處置室裏的清創縫合的感覺。

畢竟,淩然的表情輕松,而手術的進程也是穩穩的推進。

這種情況,通常都是發生在弱雞手術中的。

但是,為何其他人做斷指再植,要面臨種種的難關,而淩然沒有?

醫生們壹旦想到這個問題,就會開始坐立難安了。

技術本身,固然是重要的。

淩然的臨床決定,則更加令醫生們默然。

每個人的每個決定,都會產生後果。

這壹點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尤其直接。

清創的時候,如果血管截的多了,就有可能要面對血管長度不足而移植的後果。如果為了避免血管移植而截的少了,就可能面對血管感染或血管吻合失敗的後果……

做出正確的決定,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如果壹個人能夠無限的回溯時間,那麽,他就能做出完美的手術來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外科醫生是真正的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壹個決定,影響的也許是2秒鐘以後,也許就是2年以後,手術臺上的後悔藥,吃到人飽都沒用。

其次,完美的手術是不存在的。

只是在眾人的眼裏,淩然做的仿若完美似的。

淩然也盡可能的做的完美。

“淩然……”王海洋忽然喊了壹聲,道:“妳快做完了沒有?”

淩然遲疑了兩秒鐘,似乎才從拼命縫合的狀態中清醒過來,再道:“正在做神經吻合,另外,這邊可能需要移植皮瓣。”

移植皮瓣就是植皮了,需要從病人自身割去壹塊皮瓣,補到所缺的部分,如此兩邊都可以生長,更有利於恢復。

但是,相比普通的縫皮,增加了皮瓣移植之後,工作量和難度都上升了。這樣的操作,也不適合馬硯麟來做了。

王海洋點點頭,道:“神經吻合做完,皮瓣交給康醫生,妳來幫我。”

正在給王海洋做壹助的康久亮神色難明的瞅了淩然壹眼,低頭沒吭聲。

壹會兒,淩然完成了神經吻合,並與主治醫生康久亮交換了位置。

若是在平時,技術水平突出的康久亮,都可以主刀稍弱壹些的手術了,做壹助已經有些委屈了,哪裏想到,竟然還要被王海洋嫌棄。

而且是換位給更年輕的,更帥,更高的淩然。

然而,他也沒什麽好反抗的。

人家tang法做了幾百例不說,斷指再植明顯熟練的要命,王海洋想要淩然幫手,康久亮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麽。

手術室裏,安靜的像是會議廳似的。

只有鉆頭的聲音,像是領導的演講似的,“嗚嗚嗚”,“嗡嗡嗡”的叫喚……

淩然從主刀轉為王海洋的壹助,從拿著持針器變為引線小王子,並沒有什麽不適應和過度。

對淩然來說,這種位置的變化,就是單純的空間位置的變化而已,對於醫生的地位之類的東西,淩然從來都很少考慮,甚至是拒絕思考的。

像是他小時候參加合唱團,老師自然會將他安排到隊伍的前排中間位置,甚至在他明確表示不願意唱歌之後,老師寧願讓他站在中間對口型,也不願意淩然離開合唱團。從那個時候開始,淩然就知道,空間位置的重要性,是不如人本身的重要性的。

站到壹助位置上的淩然,也不只是單純的穿針引線。

他與王海洋主任配合過,熟悉他的操作,更能夠做到查遺補缺。

在王海洋累的要命的時間裏,淩然的操作頻率和強度,也大大的增加了。

在中國歷史上,第壹例小兒斷指再植,出現在79年的10月24日的401醫院,由大牛程國良操刀,但因其已經連續手術42小時,總計四指的斷指再植,最後做的示(食)指失敗。

王海洋別說沒精力做42個小時的手術了,4個小時的手術做下來,都可以說是筋疲力盡了。

將淩然叫了過來,王海洋本身就有讓他保駕護航的意思。

再半個小時後。

王海洋徹底累癱了,於是指示淩然,道:“妳來縫壹條動脈。”

他們已經做到了最後部分,單純的提高速度就沒有必要了,縫合的手指,也可以盡量多的縫合壹些血管了。

淩然回了壹聲“好”,就要了持針器。

壹條血管,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

“再縫壹條靜脈?”淩然翻看了壹下小孩的右手中指。比起只損失壹根或者兩根手指的病人比起來,壹口氣損失八根手指,未來的恢復會更困難,因為沒有手指能夠提供代償作用了。

可以想象,未來的復健工作,也將是數倍的辛苦與困難。

此時多縫合血管,能夠盡可能的提高病人的恢復能力,也能更好的保證手部的功能性。

王海洋自然不會反對,任由淩然做了四根血管的吻合,以及更困難的神經束膜吻合術。

手術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超過5個小時了,淩然完成了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縫合,並輔助王海洋做了半根右手中指的縫合。

整個過程,可以說是無比的沈悶。

但是,聚集在手術室,以及在休息室裏觀看直播的醫生,卻是越來越多了。

斷指再植原本就是手外科最高端的手術之壹,做的頻率還很高,對雲華手外科的醫生們來說,看斷指再植的頻率比看電影的頻率都多。

有些人看幾年電影就敢寫影評且揮斥方遒了,學醫多年且實操過的臨床醫生們,對於斷指再植的感想就更多了,大家忍不住紛紛發表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的直達人心的高屋建瓴的壹陣見血的言簡意賅的真知灼見:

“帥!”

“真帥!”

“好帥!”

“牛逼!”

“賊牛逼!”

“賊他娘的牛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