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盤點家底
大爭之世 by 月關
2018-9-10 19:47
慶忌和孫武趕到內宮東側儲放寶物的宮群,此處由宮中侍衛嚴密把守,裏邊正由宮中寺人逐項檢查,登記成冊。
第壹排庫房全是高檔綾羅絲綢,齊紈魯縞自地上直堆至殿頂,壹排排整齊有序,慶忌欣然道:“這些綾羅綢緞皆可直接充作貨幣支付。盡管是戰亂紛爭不斷,可各國權要對這些上等絲綢需求仍大,成家自有他們的經營渠道,因此只要把這些綾羅綢緞順利運出去,就可以賣出個好價錢。成秀現在做著咱們吳國的官,不會昧著良心賺咱們的錢,這壹倉綢緞能為咱們換來大量的上等好米了。”
孫武微笑道:“大王宮中也需要這些物品的,大王登基了,納後聘妃也就是今明兩年內的事,到時用度更大,何必把它們賣出去,將來再去買回呢?大王請看,後邊幾座大殿,各種寶物應有盡有,這些都是楚國王室之寶,價值連城,只要在各國權要巨賈中尋到幾個買家,所得就足以應付咱們今秋明春的糧荒了,當然,前提是這糧食要有得買,若是有價無市,那就麻煩了。”
慶忌微微壹笑:“這個不必擔心,寡人同成秀仔細談過,成家所屯積的糧食數目十分驚人,只要運來,足敷使用。成秀對寡人,未必肯將成家生意的底細合盤托出,可是他已經透露出來的,已經十分驚人了。”
慶忌喟然嘆道:“也只有聽了他所說的話,妳才會真正理解什麽叫做富可敵國。這些巨商富賈的家底,真的是非同小可啊。”
孫武點頭稱是:“所以,商賈雖非公卿士族,但是在許多諸侯國越來越受到尊敬和禮遇,具備很大的影響,有些小壹些的諸侯國,國中若是有三兩個巨商,便等同於該國的經濟命脈,若是這幾位巨商突然搬遷他國,那麽這個國家便會立即崩潰,國力衰弱得不堪壹擊。成也商賈,敗也商賈,是禍是福殊難預料……”
慶忌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拍了拍孫武的肩膀道:“長卿,妳又來轉彎抹腳的勸諫寡人了。殿上麽,妳我是君臣的名份,私下裏我卻視妳如友如兄,說話不必如此委婉,妳可是擔心我會過於倚重壹些世家,使得國力盡蓄於私門,我這吳國大王會受制於臣下?”
孫武被他說破,不禁赧然壹笑,慶忌笑道:“成氏、任氏在寡人復國之役中均有大功,自然是要重用的,他們都是天下聞名的大商賈,或長於經營、或長於制造,乃是工商兩界的翹楚,加以扶持、使其壯大,我吳國的力量才能日益強大。不過錢麽,由得他們賺,他們賺的越多,我吳國財力越豐厚,但是其家其族卻必須要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這就需要壹些辦法。這壹點妳盡可放心,寡人是不會做美人壹笑,傾國傾城的昏君的。”
慶忌趁機向這位最信得過的心腹闡明了自己的想法:“氏族力量壹旦強大,必然主弱臣強,那些巨商世家,府上的家將奴婢,人數動輒成千上萬,這些人都是他們的私產,武裝起來不容小覷,要知道當今天下大多數諸侯國,全國的軍隊也不過幾千幾萬人吶。其實不止是他們,那些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幾代經營下來,在其封邑土地上,也自有壹套獨立完整的官吏統治,相當於朝廷之下的壹個個小伯國。待到他們的力量變得強大了,於是不可避免的便威脅到朝廷的存在。
寡人正想逐步消除這種可能,不過這些事不可操之過急,要徐徐而治,慢慢而變。寡人之意,以後我吳國開疆拓土,每占有壹處土地,便效仿楚國設縣而治,派駐流官,不再分封。
還有,奴隸依附於主人,生死亦由主人,屬於主人的私產,他們世世代代從附於主人,靠家主生存,自然也唯家主之命是從,眼中只有主人,而無國家朝廷。這是世家大族壹旦強大便能幹涉朝政的重要原因。
如今井田制度已名存實亡,逃奴日漸增多,寡人準備待國家穩定壹些之後,便取消奴隸制度,變奴隸為佃農、傭農,或開墾荒地成為主人的自由農,這樣壹來就削弱了他們對地主家主的依附,而加強了朝廷對他們的影響,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減少氏族世家叛亂的可能。
此外,在軍事上也會逐漸頒布新的制度章程,在征兵、練兵、用兵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加強朝廷的直接控制,這些打算,現在還只有妳知道,妳是我吳國宰相,有暇可以好好想想,逐漸補充完善。”
“大王英明,微臣遵命!”孫武欣然答應著,兩人邊交談邊踱出大殿,繼續向前走去。
“大王,這排大殿,儲放的是制箭的棘枝、魚膠、羽毛、獸角、牛筋以及近萬具制成的楚弩,長劍、矛戈刃頭,成箱的甲胄,還有大量的銅錠,其價值不可估量,這些都是直接取自楚國的武庫,數目清楚,堆放整齊,所以已經貼了封條,暫未開啟。”
“嗯!”
“這壹排大殿,堆放的是取自楚王宮、楚國權臣、商賈府邸中的財寶,珠寶玉器,金銀器皿,目前正在逐項登記造冊,已確定哪些可以出售,哪些留作國寶,哪些特征明顯,需得暫時藏匿……”
“嗯,進去看看。”
這排大殿是左中右三間三層的壹座殿宇,門口也有武士把守,待進得殿去,卻見前方放著壹張書案,書案後邊坐著三個人,靠邊外的壹個白面無須,胖臉團團圓圓,像個面目慈祥的老太太,手裏拈著壹支毛筆,案上攤著壹卷木簡,在他身側,寫好的木簡已經堆成了壹座小山。在他內側,是兩個鶴發童顏的老頭子,頜下各有壹部及至腹部的美須,桌上堆滿了羊脂美玉、貓兒眼、祖母綠、珍珠瑪瑙、珊瑚和金銀器皿,兩人隨意拿起壹件,搖頭晃腦地點評著。
三人,乃至正不斷往書案前搬運珠寶,又搬走珠寶的許多小童全都穿著貼身的小襠褲和汗衫,打著赤膊,孫武道:“這些,大多是宮中寺人,那兩位老先生,也是定居吳國三代以上、身世清白、可靠的望族中人,最擅鑒定各種珠寶玉器,叫他們打赤膊,是怕有人見財起意,私自往身上藏匿寶物,雖說進出要經三道門戶檢查,但是這樣更保險壹些。”
慶忌點了點頭,他沒想到今日還能看到壹出鑒寶節目,見殿上的人忙忙碌碌,還未發現他們走入,便向孫武打個手勢,兩人未讓門口士卒通報,悄然走進去,貼著門內的蟠龍立柱站定,打量房中情形。
這大殿中有許多上好木料打造的排架,上邊琳瑯滿目堆放的盡是各色寶物,許多大型器物堆放在地上。地面上橫七豎八還有許多箱子、口袋,裏邊的寶物還沒有進行清理。
只見壹位白須老者高聲唱道:“三尺高珊瑚樹四株、踏燕玉馬壹對、寶石項珠十二盤、珍珠項珠十八盤、大紅寶石八塊。”
旁邊那老年寺者奮筆疾書,孫武輕聲道:“臣早上來過壹次,那時寶石項珠共計已有五百二十二盤,大紅寶石壹百多塊了,此時登記的是剛剛又整理出來的,因為東西太多,現在只能壹件件登記,最後才能分類匯總,弄出每種寶物的合計數目來。”
慶忌點了點頭,只聽旁邊另壹老者道:“七星寶劍兩柄,整玉如意十支,白玉盤八只、碧玉湯碗九只……”
那些小寺人們和這兩位鑒寶專家想是已經熟撚的很了,壹個捧著壹摞金鑲玉碗碟的小寺人好奇地問道:“介老夫子,這寶劍不該歸入兵器類麽,怎麽也要登記在珠寶冊中?”
那老者拿出壹塊絲帕擦了擦汗,笑道:“妳這孩子懂得什麽,這兩柄劍都是打造精良的古劍,價值已遠遠超出了兵器本身的價值,而且這劍鞘是綠鯊魚皮鞘,上鑲紅、藍寶石共計壹百零八顆,中間鑲著用極品美玉所制的七星,光是這劍鞘,便千金難買了,懂嗎?”
那小寺人這才恍然大悟。老者與這小寺人說話時,另壹名老者從珠寶堆中扒拉出壹大塊美玉,正在上上下下仔細端詳,此時驚嘆道:“介老,妳快來看,這塊美玉,透體剔透,玉色潤澤,光彩照人,正面看是壹方白色美玉,側面看,則白、綠、紫、黃等色層次分明,這樣的玉,只有拇指大的壹塊,已是難得之物,可這塊玉,足有小兒頭顱大小,這樣大的極品美玉豈只是難得啊,老夫平生未曾聽說過竟有這樣的寶物。”
“喔?”那位姓介的老人大感興趣,連忙湊了過去,笑道:“能讓江兄如此誇贊的寶物實不多見,待我鑒賞壹番。”
介老夫子捧過那方大玉,仔細鑒賞壹番,驚嘆道:“如此大的壹方美玉,毫無暇疵,果然難得之至。這樣的寶物,實是鬼斧神功的天地傑作,可遇而不可求。如此美玉,不可能藉藉無名,必是楚國有名的寶物。”
江姓老者在壹旁看著這方美玉,忽地訝然道:“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咦,這塊美玉……這塊美玉……,我想到了!”
兩人對視壹眼,齊聲叫道:“和氏之璧!”
“和氏璧?”壹聽這聞名已久的千古第壹寶物,慶忌也不禁聳然動容,立即趨前問道:“妳們說,這塊玉就是和氏璧?”
殿中眾人壹見慶忌和孫武出現,忙不叠翻身拜倒,口呼:“拜見大王。”
慶忌急急擺手,又問道:“妳們說,此玉便是和氏璧?”
兩個老者見了慶忌,說話便謹慎起來,江老夫子猶豫壹下,答道:“這塊玉質地極佳,以其價值,唯有和氏璧方可比擬。兩百多年前,楚國卞和得此美玉,後獻與楚王,剖石見玉,記載上曾提及此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與這方美玉也正符合,是以小民有此判斷。”
“和氏璧價值連城,這樣的寶物,不會連只匣子都沒有吧?”慶忌狐疑地道。
壹個寺人壯起膽子道:“大王,此玉原是盛放在壹口匣中的,因搬運時匣子擠壓損壞,所以小人沒有呈上來。”
“快拿來我看。”
那寺人忙不叠跑去找回盛放這塊美玉的匣子,慶忌接過,翻來覆去的壹看,果在匣底發現“和氏之璧”四個小字,不由驚喜地道:“是它,果然是它!快快拿來我看!”
介老連忙雙手奉上和氏璧,慶忌接過,翻來覆去地仔細欣賞了半天,在不懂玉的他眼中,這不過就是壹塊白的有點透明,側看還有些泛綠的石頭,所謂晶瑩剔透,看來還不如仿玉樹脂看著誘人。
兩位鑒寶專家眼神熾熱地盯著慶忌,等著他的贊賞,慶忌見了,只好裝模作樣地又看了半天,贊道:“好玉!果然是壹塊極品好玉!”
孫武道:“大王,此玉雖價值連城,不過此時卻不宜……”
慶忌笑道:“寡人知道,這塊玉此時不宜見光嘛。”
他笑嘻嘻地把玉石放在桌上,說道:“既然不能拿出去見人,那就改頭換面留下自己用吧。兩位老先生,可識得什麽金石鐫刻的高手名家?”
介老微微壹笑,雖在大王面前,還是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自矜地撫了撫及腹的長須,把腰桿兒也挺直了些。旁邊的江老陪笑道:“大王,介宗元便是我吳國鐫刻第壹高手。”
“喔?”慶忌意外地瞧了介老頭兒壹眼,說道:“既如此,這塊美玉我便交予介先生,請好生設計壹下,把它雕刻為壹方玉璽,留作我吳國鎮國之寶。”
介宗元壹聽大為激動,如果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物刻成了玉璽,成為吳國國寶,那麽他的名字也將隨著這件國寶千古留傳了,這是每個人夢寐以求之事,旁邊的江老臉上已經露出了艷羨之色。
介宗元連忙拜倒在地,激動地道:“小民遵旨,小民遵旨,不知大王要在這塊玉上,刻上什麽題字?”
慶忌長長吸了口氣,笑道:“那還用問?當然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武瞟了慶忌壹眼,心中暗道:“為什麽要說‘當然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