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蜀漢我做主

三七開

歷史軍事

  重生三國。成了阿鬥的便宜哥哥劉封。他能眼睜睜的看著阿鬥那小子把蜀漢大好江山讓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11章 發布求賢令

三國之蜀漢我做主 by 三七開

2018-7-4 09:59

  “呵呵,到時候,劉豫州在天之靈必定寬慰。”說著,馬風呵呵壹笑道。
  但是諸葛亮卻是有些心不在焉,雖然不明顯,但是常在官場的馬風,卻是能嗅出幾分味道來。
  知道諸葛亮可能也是為江東的事情,開始進行計算之類的事情。於是起身道。
  “既然先生目前無出仕之心,那我就先告辭了。只若是數年後,先生有了出仕之心。還請往我府上壹行,我必定履行今日誓言,舉薦先生給予劉益州。”
  馬風承諾道。
  “多謝太守大人美意。”雖然看不中太守長史,但是馬風也是盛意拳拳,因此,諸葛亮很客氣道。
  隨即,諸葛亮把馬風給送走了。
  諸葛亮在門外駐足了片刻,回到了書房。
  “夫君這是怎麽了。”回到書房的諸葛亮,跟出去的時候,明顯不同。諸葛亮的妻子又是非常細心的人,不由輕聲問道。
  “沒事的,夫人下去為為夫煮只鴨吧。為夫忽然想吃了。”諸葛亮有心事不想多說,於是笑著讓妻子下去做事。
  “嗯。”諸葛亮的妻子不疑有他,聞言乖巧的點了點頭,走了出去。
  很是溫婉。
  “敗走西蜀,狼狽不堪。能得此妻,也是人生壹大幸事。”諸葛亮目中溫柔壹閃而逝,道。
  隨即,卻又收起了心思。
  開始消化起剛才馬風帶來的消息。
  寇封對江東動手,這是自絕於人嗎?
  看似是吧。誠如馬風所說,這個世界上的才子多出於士族,至少有名聲的都是出自士族。而寒門雖然有壹二大才,但大多也都被埋沒了。
  除此以外,士族各自聯姻,形成非常龐大的勢力。
  所以,壹般的勢力要想成事,就壹定要依靠士族的支持。袁紹當年就是以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籠絡住了大批的士族。才能在河北立足,威風無二。
  現在看來,袁紹不過壹庸才罷了。但卻能以庸才,成就如此基業。足見士族的能量。
  而寇封坐擁荊楚,卻鏟除士族。這實在是自絕於人。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而已。江東士族乃是天底下最是頑固士族。他們排外,極度排外。而且勢力連天,同氣連枝,對抗君主。
  他們的存在,只會引起動亂。
  及早鏟除,百利而無壹害。而對於寇封壹下子鏟除了江東這麽多的士族,對於將來的人才來源,進行了截斷,這壹件事情。
  諸葛亮也有看法。
  寇封有楚書,聽說非常的便宜。士族之所以擁有這麽高的地位,還不是因為家族中藏書多,而讓士族子弟能夠心智大開。
  寇封有楚書,足以批量的造就各種人才。他不怕殺光了士族後,人才出現短路。
  但是與曹操的看法壹樣,諸葛亮也知道這種事情看似的百利而無壹害,是明智的人,都要去做壹做。
  但是自有士族這麽壹群特殊族群的存在以來,能夠這麽動手的,除了盛世的時候,比如漢朝文,景,武,光武死帝以外,寇封是第壹人。
  盛世的時候,皇帝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尤其是這四個能力極強,在各自的統治時期都是威望無上的人。
  他們行事就無所顧忌,想殺誰就殺誰。
  而寇封卻是在戰亂時間,最需要團結力量的時候。所以,前四個皇帝,在決心,果斷,魄力上,恐怕也不足以與寇封比較。
  “真乃亂世人雄也。”諸葛亮沈默了許久,嘆息了壹聲。
  在心中道了壹聲服。
  由此,諸葛亮不由想起了自己初出茅廬,還是徐庶舉薦的。但是那個時候年紀尚輕,太過獨斷了。
  不懂判別壹個人的心性。
  在劉備對寇封起了異心的時候,不知道保全寇封的重要性。若是那個時候,他有現在這份心性。
  知道寇封的才能,足以繼承劉備後。定然也是全力阻止的。
  也不會有了後來之兵敗了。
  而當初就非常看重,心性修養比他要高上許多的徐庶。如今果然也是雲開見天明了。官居軍師將軍。手握壹方兵權。
  心中越是佩服寇封的能力,諸葛亮就越是惋惜當年。
  “當今天下,雖然諸侯並起,號稱楚,魏,燕,秦,涼。但其實不過是楚,魏爭雄罷了。若是想擇壹人而投奔之,必定是他們二人中的壹人。而寇封坐穩東南,向西在即。西蜀遲早為其蠶食。若我投奔寇封,當再他入蜀的時候。若是投奔曹操,當也是在寇封入蜀的時候,書信與曹操與其暗結,而協助劉璋抵抗寇封。現在,到底是寇,還是曹呢?”諸葛亮在心中問自己。
  說實在的,諸葛亮的心中真的比較難過。
  他跟隨劉備,確實是忠誠的。而劉備的政治立場是匡扶漢室的,與曹操勢不兩立。而寇封更是直接殺了劉備。
  都是與劉備有大仇的。
  但結果這天下就屬於他們中的壹人了。他諸葛亮要想出世壹展抱負,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了。
  但是在這看似無奈,又難以抉擇中。
  其實諸葛亮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了。
  論能力,將略。曹操與寇封應該是同壹等級的。甚至寇封略差壹些。若不是寇封層出不窮的手段,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
  但是如果比另壹個優勢,那寇封就是絕對的上風。
  誰更年輕,誰更有魄力。誰的國家更加富足,誰在當前的局勢,最為有利?
  無他,寇封爾。
  楚國獨斷東南,四周除曹操以外,無壹敵人。此刻曹寇又是罷兵狀態。優勢太強了。
  “時事造人,曹操雖強,但曹氏定不是寇封對手。”諸葛亮的目光中有著些許吹噓。英雄漸老,將來必定不是曹操的時代了。
  ……
  成都,張松府內。
  張松與法正,孟達三人在前院的壹處屋子內謀事。
  這三個人中,張松是眼見劉璋暗弱,遲早為人所圖,打算謀取出路。而法正更是受人排擠,遭受欺壓。
  而孟達則是純因為是法正的好友,又掌握壹部分的兵權。
  三個人在法正的刻意聯系下,終於走到了壹起。
  這次,孟達也獲得了壹次回到成都的機會,因此三人坐在了壹起商議出路。
  “當今天下,張魯看似強盛。但只能欺壓壹下劉益州罷了。但是在天下,只是個跳梁小醜。論威望,能力,勢力,當屬曹丞相。若是有機會,我定求得劉益州,出使鄴城的機會。以連接曹氏,為出路。”目前,三人當然談不上什麽陰謀,而是以商議到底是投靠誰好。張松是看好曹操。
  孟達則是萬事以法正為主。
  “楚國寇公如何?”法正卻是在心中偏向於寇封,因為益州與楚國接壤,寇封若是出兵,若是順利壹二年就可以占據益州了。
  他法正的生活環境就會大幅度改善。
  法正壹肚子才學,卻遭受欺壓。滿肚子的怨氣,又膽大包天,善於奇策。若是能連接寇封,他甚至可以孤身往楚國,為寇封出謀劃策。
  “楚國寇封雖然壹時強大,但是剛又消息說。他絕滅士族,這無異於自掘墳墓。恐怕不會長久。”張松有才能,但是目光卻不如諸葛亮,法正很多。
  仍然認為曹操要比寇封有優勢。
  法正心中卻是不以為然,恰恰是這壹點,讓法正看重寇封。與諸葛亮的心思略同,法正也為寇封的果決,魄力暗暗喝彩。
  但是目前三人雖然是合謀,但是張松才是主謀。官居別駕,更是非常有優勢的。因此,法正沈吟了片刻,不打算與張松爭辯了。
  反正他是看好寇封的,反正寇封的勢力足夠了,而且四面無敵。進軍西蜀已經是箭在弦上了,隨時都可能發射。
  到時候,寇封大勢進入,他在勸說張松迎寇封吧。
  不過,這會兒三人卻以張松的意見為主,決定聯合曹操。當談攏後,法正與孟達壹起出了張府,回到了法正的府上。
  雖然法正現在混的比較挫,但是他的祖父法真卻是非常有名氣的名士,他家還是比較氣派的。
  二人進入法府後,直入書房。
  “孝直,若是謀事不密,或可禍及全族。真的值得嗎?”雖然孟達是非常挺法正的,但是此刻,心下也是有疑惑。
  “蛟龍豈可與魚蝦混為壹談?若是不乘勢而起,我寧可身死族滅。”法正渾身戾氣道。
  法正此人為有才智,但是不修德業。
  歷史上在成就大事後,也是壹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
  但為什麽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也是遭受欺壓,再加上劉璋昏暗,不知賢才。若是劉璋能發現法正的才能,並且加以重用。
  劉備焉能取益州?
  孟達也有所感觸,嘆息了壹聲,不再說話了。
  “子敬回去後,當勤練兵馬,當寇公入楚,若是能承蒙寇公傷勢,妳可為先鋒,建功立業,拜將封侯不在話下。”二人沈默了許久,法正對著孟達激勵道。
  “不是曹公嗎?怎麽成了寇公了?”孟達心下壹驚,問道。
  “張子喬此人雖然有才能,但是目光實在是有些欠缺。曹公不過是夕陽日下,而寇公卻是如日中天。焉能選曹公而棄寇公?”說著,法正微微壹笑道:“按照我的預料,曹公還在解決西涼,西秦的時候,恐怕寇公都已經入蜀了。”
  “熟話說,先到先得。到時候,又怎麽能降曹呢?”
  “那為何剛才?”孟達了然的點了點頭,但又有疑惑道。
  “張子喬貴為別駕,壹州之二。先與他結交,同上壹船後,才能借勢,與寇公聯合,否則以妳我無名小卒,即使是寇公聖明,恐怕也會如凡人對待。”法正笑著道。
  法正不甘心與尋常魚蝦混為壹談。欲成龍。又怎麽能讓寇封看輕了他。這才是他與張松合謀的原因。
  要借勢,讓寇封看清楚了他。而後輔佐寇封,成就大事。
  就在天下智者,多能看出寇封以果決的手段解決了江東二大後患之後,那種如日中天,威臨天下氣勢的時候。
  寇封當然也沒閑著,他在做壹些比較有益於楚國發展的事情。
  解決了江東境內的二大後患後,境內算是非常太平了,外又沒有大敵。目前,龐統的軍隊又再休整。
  伐蜀的時機還沒有到。
  要幹什麽呢?休養生息,開拓商道,加強人才儲備。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於是,寇封想下令求賢。
  楚國,襄陽城,公府內。
  寇封召集了帳下的三公中的蔣琬,尚書令劉巴,以及九卿等重臣,商議求賢的事情。
  魯肅因寇封特殊的禮遇,也位列其中。
  “如今天下,多事之秋。但也是能人輩出的時候,如魏國五子良將,賈詡,程昱等謀臣,又如我楚國黃忠,甘寧,趙雲,太史慈,張飛等,莫不是出身微寒。此天下不乏賢才也,只是少伯樂罷了。”
  大廳中,寇封坐在上首位置,穿著很是正統,大聲道。
  “此時,楚國雖然有眾卿相助,但還是非常的虛弱。因此,孤打算下令求賢。德望高的賢才,孤要求之。但即使是德行微有虧損,但是才能出眾的。孤也不放過。如今亂世,當知變通。要唯才是舉。不知眾卿覺得如何?”寇封雙目透過珠串,環視了壹下眾人,威儀道。
  “國家若要強,勢力是必不可少的是為肉,有肉才能壯。但賢才,卻是骨。有骨才能行。骨肉豈能分離?君上所言,甚佳。”蔣琬作為三公之壹,正了正身子,首先表示道。
  他心下也是贊同的。
  盛世要用德行高尚的,才能穩定家國,保證皇權。而亂世,就要知道變通了。妳不能因為別人私德有虧,就不用他。
  那樣的話,豈不是把人才往別人的勢力趕?
  大虧,大虧啊。
  而求賢令壹出,寇封唯才是舉。必定能夠吸引天下眾多的寒門士子進入楚國。此乃是挖敵墻腳,而壯自己。
  實在是壯大自己的很好手段。
  “君上聖明。”群臣伏拜道。
  “好,立刻發布公文,傳播天下。孤還要建高臺,以示決心。”見眾人也認為唯才是舉,方是王道,寇封不由欣喜道。
  “諾。”
  群臣應諾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