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倒黴的環州官員們
自古紅樓出才子 by 晴了
2019-5-19 19:02
“這就是通遠縣的縣衙呀。”王洋看著這個不大的縣衙,頗為興致勃勃地邁步朝著裏邊行去。
而已然恭迎在前引路的通判宋德昌當前引路,壹面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王大人您都與陜西路經略安撫使合署辦公了,下官自然也該與通遠縣令合署辦公才是。”
“對對對,王大人快快有請。”旁邊的通遠縣縣令樂永也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王洋現如今雖然已經被委任為了大宋環州知州,但是實際上的政務,並沒有多少,主要還是現如今仍舊是處於戰爭態勢之下。
諸位大佬都蹲在這裏,何況這環州就地處於邊境,除了壹個環州州城之內的三萬多百姓之外,其他的各寨堡,除了那些征召來的鄉勇與士卒,以及壹些商人而已。
所以他堂堂的知州,所要做的,更多屬是處理軍事上的問題,與那些邊軍和邊軍將領們打交道,民政的話主要還是由州通判在負責。
這也是王洋忙了好幾日的陰謀詭計,這才省起了自己還有另外壹項業務,也就是環州的民生。哪怕不是自己專職,但是身為領導,總得去巡視壹番,刷壹刷自己的存在感。
不論是宋德昌還是樂永,雖然都沒有跟王洋這位新任環州知州打過交道,但是,以壹已之力,謀算西夏,造成西夏損兵折將,倚為鎮國之寶的三千鐵鷂子盡沒,就連太後都成為了大宋的階下之囚。
單單是這點事跡,就足以讓原本很喜歡勾心鬥角的文官們對於這位上司保持壹種敬畏的態度。更何況這位上司還是龍圖閣待制,從三品的侯爵,不論是爵位,還是官階,完全直接碾壓。
另外,這位小王大人,深受天子信重,太皇太後看重,聽聞正是出於其要求,陛下這才下旨,將那四萬多名西夏戰俘盡數留在了環州之地,用以修繕和建設環州的城寨和道路。
這樣大的臉面,也唯有這位名震天下的今科狀元才有。
所謂通判,別看職小位卑,但實際上權力極大,很多的行政命令,都必須要由通判簽字才能夠生效。
另外通判不僅僅主管民政之事,更負有監查本州上下各級官員的責任,故又稱為監州。
這位宋德昌年紀不小,但是入職不過三年,就是今年初夏剛剛來到了環州,只是比王洋這位老司機早來了三個來月,對於環州的情況熟悉程度來看,這貨不比王洋多知道多少,反倒是這位通遠縣縣令,乃是壹路由主薄幹上來的,足足已經在這環州之地呆了近九年光景,有了這位姓樂名永的通遠縣令作為主講人,很快王洋便了解到了許多自己想要獲得的環州情況。
環州的百姓幾乎都集中在這環州城以及周邊,大約六千戶三萬余人,另外,城中還有不少來自於天南海北的商販約有近兩千人。
而各寨堡,過去,倒也曾經有壹定數量的百姓居住,在寨堡外的田地中耕種,但是由於西夏的頻頻侵擾,百姓們只能背井離鄉向南遷徙。
所以現如今,環州除州城以及周邊地區之外,其他各寨堡內幾乎已經沒有百姓的蹤跡。
有的只是壹些為了去賺那些守堡寨士卒的錢帛而冒險留下來經驗的商人們。
由於地處宋夏交界,所以青壯除了在農忙之時幫助家中勞作之外其余時間則會在各寨堡服役。
久在環州擔任地方官吏的樂永唾沫星子橫飛地解釋了老半天,王洋也明白了這家夥的意思,就是王知州您現如今有了那四萬余的戰俘,是不是可以減少壹些青壯的勞役,讓青壯們更多的忙於農事。
畢竟宋德昌雖然乃是環州通判,主管環州之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可實際上呢,環州有老百姓的就僅僅只有環州治所通遠縣。
他宋某人雖然是壹州之通判,卻也不能越過通遠縣的縣令去插手通遠縣的政務吧?
更何況在環州呆了九年光景的樂永跟宋某人相比起來,那絕對是超級地頭蛇。
聽了樂永的描述,王洋實在是很有感觸。唔……感覺自己呆的是假大宋似的。
除了軍人,就是鄉勇,百姓只有那種沒錢沒勢,根本沒辦法逃離家園的才會留在環州。
士子階層在這環州幾乎沒有,商販們多是來自於外州,而且小商販流動性大,收稅困難。而那些敢留在當地置產的,或者是做大生意的商人們,沒有壹個不是背景深厚。
這同樣導致了稅賦收入的困難,可以說,不論是宋德昌這位通判,還是樂永這位縣令,來到了這裏,幾乎就沒有完成考核的機會。
按著樂永的說法就是,他完全就是憑著資歷壹步步的熬成的通遠縣縣令,前任通遠縣縣令就是在這個位置上,足足呆了十二年,在這裏致仕的。
哪怕是他們的考核能過關,可是,沒有人願意過來接替這壹攤子,於是他們只能繼續呆下去,幹下去。因為這裏是環州,是宋夏的交界之地,經常發生邊境沖突與戰爭的地區。
按著大宋的那些文官們喜歡的那種風花雪月的生活,怎麽可能願意蹲在這樣的地方裹著棉襖啃窩頭吃鹹菜,還不如就當個閑散官員,好歹可以在富庶之地吃香喝辣,還能夠依紅偎綠,施展自己的才華,贏得姑娘們的芳心。
“也就是說環州壹年的稅賦,居然還比不上其他地區的壹縣之地,這也太那什麽了吧……”看著那份帳薄,王洋不禁有些牙疼。
“下官等也是沒辦法,咱們環州地處戰亂之地,百姓生活艱苦,幸好朝庭能夠體諒,所以壹直對我環州的稅賦十分的優容,但凡是有戰事的年份,還會免掉稅賦。”樂縣令滿臉感慨與感激地道。
看到這位壹副分民分憂,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樂縣令,王大官人總覺得不太正常。
主要還是,這位樂縣令那副心寬體胖,身高不過壹米六,但是體重至少奔兩百斤去的體型,實在與他那***似的精神內涵實在太不搭調。
聽到了這位樂縣令的嘰嘰歪歪,王大官人可勁地狂翻白眼,這些問題,卻也不是自己這位知州能夠處理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