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種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趙楷就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古人。生活在壹座富麗堂皇的大宅院當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8章 江東趙桓,就怕錢多

大宋有種 by 大羅羅

2021-8-13 21:40

  北地風濤險惡,宋(北宋)、金、西夏三方妳來我往,大戰連場,都已經打出壹場軍事革命的時候,金陵城內外,富麗繁華的景象,卻是尤勝從前了。
  這座東南都會本就是壹座被絲綢、黃銅、大米、食鹽、茶葉所包圍起來的,富庶到了極處的城市。
  金陵本身的絲綢產業就非常發達,城外的土地又極其肥沃,盛產稻米。城市東面還有揚州、蘇州、杭州、秀州、明州、越州這幾個魚米絲綢之鄉。而城市的西面,則是池州、舒州、興國軍、信州、饒州這些產銅鑄錢,同時也盛產魚米布匹的好地方。
  而在金陵東北淮南沿海地區,又出產大名鼎鼎的淮鹽。而在金陵城南面的江南山區,又盛產茶葉。至於再向南到底福建、廣東沿海,則是千百年來的海貿重地,同樣能為金陵朝廷帶來滾滾財源。
  而跟隨趙桓南來金陵的汴梁、宋州(原應天府)、徐州的官員百姓,特別是這些中原都會的工商業者,現在又將金陵城的繁華推上了壹個新的高度!
  這座位於大江之畔,吸納了東南富庶之地精華的都會,現在又得到了北方中原的人才、資本和技術,而且還得到了趙桓和他的金陵朝廷的精心治理。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就已經壹躍成為這個時代最繁華、最文明、最富裕的所在了。
  長江之上,船來船往,秦淮河上,檣櫓如雲。青灰色的包磚城墻,沿著長江和秦淮水道逶迤蜿蜒出去,不僅高大堅固,而且依著山水險要修建,絕對算得上易守難攻。
  大概是因為如今的金陵太過繁華,每壹寸土地看起來都非常的寶貴,以至於定都於此的君王想要利用堅固的城墻,將所有的繁華富庶都牢牢保護起來。所以金陵城的增築和擴建,從靖康元年開始,壹直持續到了靖康三年的秋天,依舊沒有完工。而且增築工程似乎越搞越大,看起來還將持續多年。
  不過失去了開封府、大名府和宋州(老應天府)的金陵朝廷還是吸取了城大難守的教訓,並沒有修建壹座大而難守的“大金陵”。
  而是在南唐遺留下來的老金陵城北面和東面陸續開工興建了金陵新城、幕府山城、鐘山城、玄武城。如果這四座城堡全部建成,就能形成了金陵五城,城城相連,互相掩護的態勢。
  如果強敵來犯,金陵朝廷既可以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同時守衛五座城堡,也可以在兵力不足的時候,集中兵力守衛其中的壹座城堡。
  而在靖康三年秋日來臨之時,依著長江、秦淮河和幕府山地勢而建的金陵新城的磚石城墻,差不多已經完工了。
  這壹圈城墻的總長大約有三十五裏,大致上分為四面,其東、南、西三面都拉成了筆直的直線。北面則從秦淮河的西岸開始,沿著長江南岸修建,壹直修到幕府山西麓,然後拐彎向南,筆直的修到玄武湖岸邊,再拐彎向西修到秦淮河的西岸,最後再向北修,和金陵新城的北墻連在壹起。
  這四面城墻的長度相差很大,最長的是北城墻,沿著江岸展開了十三裏,城堅地險,固若金湯,是最讓趙桓放心的。
  而金陵新城的四面城墻中最短的則是西面的城墻,僅僅只有三裏長。不過這三裏之城,卻極為堅固,是整個新城防禦體系的重中之重。因為這壹段城墻將秦淮河的入江之口整個包了進去。它並不是以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而建的,而是將壹段長達三裏的秦淮河河道給包裹了起來。在秦淮河的西岸和城墻之間,還修建了長江水師的統制司衙門和壹些營房。
  不過長江水師的船廠和戰船碼頭卻不在城內,而是在城外的秦淮河分叉河的西段河岸邊——此時的秦淮河河道會在穿過金陵新城後壹分為二,壹路流向金陵老城,那裏可是如今全天下最繁華的商業區!另壹路則從金陵老城的東面流過,趙桓的長江水師碼頭、船廠就設在這壹段秦淮河的河道和兩岸。
  而被金陵新城所保護起來的三裏長的秦淮河道,平時是個通道和稅關所在。遇到戰時,則可以用來停泊長江水師的戰船。原本的稅關(在秦淮河東岸)就會被改成修造戰船的船廠。
  另外,位於秦淮河東岸的稅關衙署也擁有壹道沿著秦淮河河岸修建的高大外墻。壹旦金陵新城的東面城墻陷落,這道高墻就會變成金陵新城的壹道“裏墻”,依托秦淮河水道,阻擋敵人繼續突破。
  金陵新城的東面城墻,則在幕府山和玄武湖之間,長七裏有余。墻外挖了壕溝,修了羊馬墻,墻內則有裏壕和裏墻。裏墻之內,沿著通往皇宮的禦道,還有多處軍營、衙署,都有外壕和高墻。可以進行層層防禦,節節抵抗!
  新城南面的城墻位於玄武湖和秦淮河直接(壹小部分跨過秦淮河),長十裏有余,和東城墻壹樣,也有外壕、內壕、羊馬墻和裏墻層層護衛,非常堅固。
  而趙桓現在居住的宮城,則在秦淮河東岸的獅子山周圍,宮城也是壹座可以獨立堅守的城堡。宮城的城墻長約十六裏,城外還有壕溝,而宮城之內還有壹座獅子山城。
  安全感明顯不足的趙桓就將自己的寢宮和封樁庫,都擺在了獅子山城當中,還在獅子山城中修建了可以存放數萬石米糧的庫房。
  時近中秋,忙完了政務的趙桓乘坐步輦回到了剛剛建成不久的獅子山宮,在皇後的坤寧宮外下了步輦,信步朝裏走去。這位還不到三十歲的金陵天子雖然沒有父親趙佶和兄弟趙楷那般強壯,但是身體還是很健康的。除了慫病之外,並沒有哪裏不好。而最近壹段時間從北方傳來的“好消息”,又讓他的慫病有所加重,眉頭總是緊蹙著。
  皇後朱璉當然得到了官家駕到的通報,但她並沒有按照規矩在坤寧宮的正門口迎接,而只是在正殿門口迎接——這是因為她這些日子非常忙碌,忙著為“皇太弟”趙楷準備中秋賀禮。
  因為趙楷親征靈夏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所以金陵天子當然應該有所表示了——犒賞是必須的!在金陵天子的“官宣”中,趙楷可是皇太弟啊!
  而靈夏之地又是失陷了壹百多年的失地,現在居然壹舉收復,還迫使西賊奉表稱臣,還獻上了八萬匹馬——這可是李乾順哭著拿出來的,都快心疼死了!
  另外趙楷還收了靈夏之地的十萬黨項人的十萬匹買命馬,雖然這些馬兒的質量沒有達到趙楷的要求,但這次的收獲還是非常豐厚的。
  趙楷的收獲對趙桓而言,明明不是好事兒,可他還得捏著鼻子把壞事當好事來慶祝,還得給那個意圖謀朝篡位的趙楷發壹大筆獎金。
  而且他還擔心趙楷只拿錢不領情,壹回頭就發兵來取江東……所以他就只能想辦法裝病和打感情牌。
  他先是對外宣稱自己患了重病,這些日子都沒上大朝,就在金陵新城皇宮的崇政殿內和幾個宰執們偷偷摸摸的開個小會,處理壹下朝政……朝政當然也不好了!
  靖康三年都快結束了,趙桓的領地上都沒怎麽鬧災,連黃河奪淮都沒造成淮河大水泛濫——當然不會泛濫了,因為金國那邊又不管黃泛區,使得黃泛區變成了個蓄洪區,所以沒有多少黃河水入了淮河。
  除了沒什麽災害,東南各地的農工商三業還壹片繁榮!
  特別是江西和荊湖南路的銅、鐵兩業,從靖康元年開始就因為北方工匠的南下,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
  另外,長江中遊的鄂州還因為“鄂漢互市”的出現,也快速繁榮了起來,長江上面的貿易往來,甚至超過了天下太平的宣和年間。
  隨著農工商三業的繁榮,金陵朝廷的稅賦這兩年壹直在增長。而與此同時,金陵朝廷的開支又不多,所以就出現了大量讓人擔心的盈余……
  說真的,他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搞不好也是唯壹壹個嫌稅賦太多的皇帝了!
  錢多不是好事啊!趙桓對財政的理解是“舊黨式”的,相信天下財富有定數,不在朝廷,就在民間……哦,應該是不在金陵,就在洛陽!
  如果金陵朝廷的錢太多了,那洛陽朝廷壹定會有虧空!趙楷又隨莊宗,不知道節儉,如果沒有錢花了,壹定會來搶的。
  所以趙桓在發“犒賞”的同時,還要打壹下感情牌……兄弟之情是不敢想了,只好來點叔嫂之情和姐妹之情了。
  因此趙桓就讓自己的皇後朱璉親自為趙楷和朱鳳英(朱璉的妹妹)準備中秋之禮,還讓朱璉親手為趙楷縫制壹套袞冕之服(九錫之壹),並且附上拉攏感情的書信。
  而朱璉生在豪門,琴棋書畫都和不錯,卻不善女工,要她縫制袞冕之服實在有點勉為其難。同時她還要親自準備給趙楷、朱鳳英的中秋賀禮——這賀禮不僅得花錢,還得用心思啊!要不然幹嘛讓朱璉來辦?
  這可又是壹大攤子事兒,而且時間又緊,真是忙得團團轉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