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侯

大司空

都市生活

李中易背靠假山,瞇起兩眼,漫無邊際地盯著北方的天空,心情異常沮喪。 上輩子,李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7章 論戰

逍遙侯 by 大司空

2019-5-20 19:54

  李中易微微壹笑,望著不通“國戰”形勢,只知耍陰謀詭計的趙普,淡淡的說:“衛青與霍去病北擊匈奴,令韃虜聞風喪膽,靠的是什麽?大唐精銳數年就滅了突厥,靠的又是什麽?”
  “高平之戰,周軍大勝北漢和契丹人,雖小有斬獲,就因為沒有騎兵部隊快速追擊,終究還是讓契丹人溜掉了啊。”李中易故意戳到趙普的肺氣管,就是想暗示趙匡胤,搞陰謀趙普很行,談戰略,他李中易才是真正的大牛。
  趙普面紅耳赤,被李中易問得啞口無言。高平之戰,趙匡胤明明打勝了,卻只能幹看著契丹人打馬狂奔,無法及時的追殺上去,擴大戰果。
  事實勝於雄辯,李中易也是點到為止,並沒有讓趙普太過難堪。畢竟,趙老二現在還只是個高級軍頭,並無真正的決策權。
  “先生,黨項人居住的定難軍,和咱們大周的關隴地區,可是隔了數百裏瀚海(沙漠)啊。”趙匡胤乃是名將,熟讀兵書戰策,自然比趙普這個軍事門外漢,強出百倍都不止。
  李中易微微壹笑,說:“夏季水力充沛的時候,主力從慈州(今吉縣)出發,沿無定河水陸並進,吸引黨項人和北漢人出兵。偏師從靈州(銀州)進擊,偷襲黨項人的夏州老巢,必可壹戰定乾坤。”
  和後世的北宋時期不同,如今的黨項人,遠不如西夏那麽強大。整個定難軍,所占的地盤,僅僅是夏、宥、綏、銀,這四州而已,總人口也不過十余萬,各個部落之間的民族成分,也異常復雜。
  趙匡胤不愧是壹代名將,他馬上意識到,按照李中易所言的策略,主力大軍有水路運輸糧草輜重,不僅解決了後勤的問題,也使大軍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戰略地位。
  退壹萬步說,即使形勢不妙,主力大軍也完全可以乘船,壹夜之間就可以退出去百裏以上。
  “可是,統萬城(夏州)堅固異常,區區偏師,如何順利偷襲得手?”趙匡胤又問到了點子上。
  李中易抿了口小酒,笑瞇瞇地說:“此計難度太大,我還有壹些地方沒考慮好。”卻是故意賣了個關子。
  後世著名的延長油田,其主要的產油區,就在延州(延安)附近。到時候,李中易只需要召集數千民夫,挖個十天半月的,總可以見到極少量的原油。
  把這些被稱為猛火油的東東,密封進瓦罐之中,然後用簡易的拋石機,趁夜按照留三闕壹的策略,扔進夏州。
  嘿嘿,到那個時候,黨項的蠻子們,單從壹門逃跑,肯定會被包了餃子。
  假如,黨項蠻子硬挺著不出城,恐怕都會被燒成肉炙。
  在趙匡胤再三追問之下,李中易這才把火燒統萬城的毒計,合盤托出。
  趙老二盡管身經百戰,也不禁倒吸了壹口涼氣,李中易這哪裏是什麽征服之戰,而是要滅了黨項人的根啊。
  “此計雖然很有效,可是,未免太過毒辣壹些吧?”趙普沒有明著沒有大加駁斥,話裏的意思卻在質疑李中易沒有仁心。
  李中易也懶得理他,淡淡的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斷不斷,必有大患。”
  歷史上,北宋士大夫階層過度的以文制武,居然讓不懂軍事的文官,帶兵打仗。
  黨項人就是利用了這壹點,才逐漸壯大起來的。李元昊稱帝後,更是三次大敗宋軍,硬是讓旦丸之地的西夏國,變成了北宋的心腹之患。
  北宋歷史上,著名的“西軍”中有名的部隊有: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青澗城種家軍等需要將門。
  西軍將領壹般世代相承,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普通宋朝禁軍相比,戰力高出很多。
  李中易笑了笑,說:“對於畏威而不懷德的異族,要象秋風掃落葉壹般,殘酷無情。所以,在下之計,僅僅針對遼、黨項、吐蕃以及東、西域之蠻夷罷了。”
  趙匡胤擔心趙普和李中易當面爭吵,就故意岔開話題,說:“來,來,來,先幹了這壹壇。”
  李中易哈哈壹笑,拉著趙匡胤,開始拼酒。趙普只能壹小口壹小口的抿酒,李中易和趙匡胤則是壹碗碗的豪飲,壹時間,室內的氣氛,十分熱絡。
  盡歡而散後,李中易背著手,望著趙匡胤和趙普遠去的背影,嘴角微微的翹起。
  從陪酒的始終只有趙普,李中易就可看出,這個趙則平,在趙匡胤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難怪趙普在後來的北宋,可以歷兩朝,屢任宰相,敢情這個時候,趙匡胤身邊的重要謀士,僅此壹人而已。
  不論古今,人在官場,才學是基本,資歷是個寶,靠山最重要。
  做人不能太極端,壹定要多栽花,少種刺,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李中易並不想得罪了趙普,所以,剛才他談話的重點,基本都放在軍事和技術方面。
  壹個在後周前途未蔔的俘虜,剛壹見面,就得罪了趙匡胤身邊的第壹謀士,無論怎麽說,都是不明智的。
  回開封的路上,趙普對李中易的態度,明顯比此前親切得多。
  李中易心裏明白,他和趙普之間,不管心裏的真實想法如何,都不會撕破臉皮的。
  明智如李中易者,並沒有問趙匡胤為何直接從劍門關撤了兵。很多時候,不該妳知道的事,妳硬要削尖腦袋去了解,反而會壞事。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知道分寸之所在!
  汴河兩岸,桃花嫣紫姹紅,壹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從朱雀門往北,禦街直通皇城大內,沿途有大相國寺,開封府衙等。禦街寬達百尺,皆用青石鋪就,中間更有壹道可供六輛馬車並行的白石禦道,乃是皇家所用,禦街兩邊皆植柏,柏樹下有各色店鋪。
  李中易騎在馬上,仔細的打量著街道兩旁的景象,他發現,兩側的店鋪雖多,但是,陳列的商品卻很少。
  嗯,這個時候的開封,還遠遠沒有達到《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花似錦的富裕景象,頂多算是商業剛剛萌芽的初期罷了。
  到了宮裏後,趙匡胤已經進殿兩個多時辰,李中易卻壹直被晾在崇政殿外。
  壹陣風刮過,天色很快陰沈下來,烏雲突然蓋頂。突然,壹道刺目的閃電劃過天際,“哢嚓”壹聲,傾盆的暴雨,迎頭潑到李中易的身上,瞬間就將他淋了個透心涼。
  殿前的內侍和宮女們,紛紛拿來雨傘,快步走出廊下,撐開雨傘,迎上了同樣來覲見的官員們。
  即使近在咫尺,大家也都對李中易視若不見,眼睜睜的看著他淋雨。
  李中易微微合上眼睛,如今的他,已經不是蜀國的四品少監,而是被國主徹底出賣的棄子。
  身為棄子,李中易早有覺悟,只要過了今天這壹關,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窩在東京開封,過他的悠閑日子。
  明知道柴榮是故意想整他,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傻到找地方躲雨,也只能幹挺著,讓大雨潑到身上,灑透全身。
  夏天的雨來得快,收得也快,直到雨停了很久,從殿內草出來壹個內侍,走到李中易的跟前,冷冷的說:“跟我去偏殿更衣。”
  在偏殿,內侍給李中易拿來的是壹襲白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布衣。
  李中易壹下子就明白了,柴榮利用衣服做暗示,顯然是在警告他,別有妄想,很可能會掉腦袋的。
  換好衣服後,李中易壹臉的淡然,沒有任何不適的表情。
  內侍忽然問李中易:“這衣服合身麽?”
  “合身,非常合身。”李中易暗暗好笑,這身布衣雖然略有些寬松,卻也象是量身定制出來的“傑作”。
  顯然,這身布衣,如果不是突然下暴雨,也會換到李中易的身上。
  內侍端來壹盞茶,李中易接到手上,連壹點熱氣都沒有,嘿嘿,柴榮還真是夠損的,有這麽整人的嗎?
  李中易正好口渴了,毫不猶豫的將冷茶,壹口喝下肚內,“嗯,茶很好,味道也不錯,喝得心裏涼快。”
  內侍大瞪著兩眼,眼神異常怪異的打量著李中易,李中易淡淡的說:“可否再來壹杯這種涼茶?”
  那內侍猶豫了壹下,說:“我去看看還有沒有。”
  等那內侍出去之後,李中易心裏已經壹片敞亮,這種種冷遇,八成都是柴榮安排的。
  李中易心中有數,他領著鄉軍在河池附近打遊擊,壞了柴榮的大事,沒被直接砍下腦袋,就已經算是柴榮很仁慈了,怎麽可能要求太多呢?
  過了好壹會兒,那個內侍才又捧了壹杯茶過來,李中易接過來壹看,居然是熱氣騰騰,滾燙滾燙的茶水。
  李中易只是小抿了壹口滾茶,那內侍陰著臉問他:“不是口渴了麽?怎麽不壹口飲下?”
  “此等上品好茶,本應細細品嘗才是,如何可以暴殄天物呢?”李中易暗暗好笑,柴榮想看看他的品性如何,他偏偏不能如老柴所願。
  壹口喝幹了涼茶,說明李中易做了當布衣草民的心理準備。慢慢的細品熱茶,反映出李中易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人格特質。
  實際上,按照柴榮和李中易之間玩的啞謎遊戲,李中易壹口喝幹涼透了的茶水,就代表著他有臣服之意。
  柴榮又故意讓內侍拿來熱茶,李中易如果壹口喝幹,燙不燙壞喉嚨且不說,這種違背人性的事,必定會引起柴榮的高度警覺。
  如果被柴榮打上了佞臣的標簽,李中易如果今天沒有掉腦袋的話,就只剩下支持趙老二搞陳橋兵變,這壹條翻身之路了。
  和孟昶那個昏貨迥然不同,雄才大略、堅毅果敢的柴榮如果不是早亡,其歷史地位必定遠在趙匡胤之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