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就殺了曹操

墨守白

歷史軍事

東漢中平六年,成臯。
落了壹半葉子的樹林深處,藏著壹處村落,隱約可見壹些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05章 東萊太史慈

開局就殺了曹操 by 墨守白

2022-8-2 21:06

  北海郡這裏,黃巾軍壹日日的逼近。
  都昌城中,孔融內心極為煎熬。
  但是面上還偏偏要做出淡然的神色,強自裝出淡然。
  那些平日裏與孔融各種應和,各種看不起天下人,各種憂國憂民,自感懷才不遇的人,這個時候全都啞火了。
  除了會說世道居然敗壞至斯,大罵黃巾賊,與袁紹之外,沒有了別的辦法。
  屁話不少,但都弄不到正事上。
  對於當前的實際情況,所面對的難題,壹點辦法都沒有。
  也有少數出主意的,但出的主意,也是壹言難盡,各種的不切實際。
  有人主張棄城而走,趕快逃到別處去。
  有人主張在城中堅守……
  在這種情況下,孔融心中焦急,慌亂沒有抉擇。
  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他焚香沐浴,坐在那裏滿是認真的讀儒家典籍。
  將周圍弄得非常的有氛圍……
  孔融坐在城墻之上,字正腔圓的讀著這些典籍。
  似乎整個人都完全沈浸了進去。
  這樣的行經,可真的是太符合這些名士們的風格了,太對他們的胃口了!
  他們瞬間就被孔融弄出來的這樣壹出,給吸引了,大為佩服。
  紛紛出聲稱贊,說孔北海,不愧是孔北海!當真是大氣度!
  是吾輩楷模!
  當追隨之!
  於是,這些人中,極大多數,都學些孔融的樣子,焚香沐浴,在城頭之上,坐在孔融的身邊,跟著孔融壹起在這裏大聲誦讀書籍。
  在這樣大聲誦讀之中,聽著身邊的人那浩大的回音,壹時間只覺得心中激情澎湃,似乎被什麽神秘力量給加持了壹般!
  覺得自己等人的行經,實在是令人感動。
  今後,自己等人,不管是生還是死,都壹定能夠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壹筆!
  請試想之,賊人包圍萬千重而來,自己等人追隨孔北海,巍然不動,盤坐城墻之上,潛心誦讀經典,這是何等壯觀的畫面,是何等讓人熱血沸騰!
  但這只是他們自己的錯覺而已,只是他們自己將自己給感動了。
  壹些都昌城中的吏員之類的,著急的團團轉。
  如今黃巾賊兵越來越近,有著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準備,需要做。
  有些事情,是需要太守安排下令才可以。
  可結果現在,這孔北海就這樣直接將所有的東西都拋下,去誦讀經典了!
  不僅僅是孔融,那些見到孔融行為之後,紛紛效仿的眾多自詡為名流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擔任要務。
  結果在這個時候,居然直接將他們所擔任職務的事情給忘記了,隨著孔融在那裏誦讀詩書。
  有人前去稟告詢問事情,還被出聲訓斥,說是影響了他讀聖人的微言大義,沒有眼色之類的。
  這樣的事情,令人目瞪口呆。
  “讀書,讀書!讀個屁的書!他們讀書能把黃巾賊給讀走?!
  能把危難給解決了?
  遇到困難了,不思解決的辦法,卻在這裏高頌詩書,真不要臉!”
  有人忍不住的出聲怒罵。
  “惹惱了老子,老子也不不幹了,壹群什麽事都不會做的人,還天天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
  事情都讓我們做了,偏偏這些家夥們,官職遠比我們高……”
  有人顯得氣惱罵出來。
  “唉,要不是壹家老小都在這裏,我也不想做了。
  現在……我們還是盡量的去做事情吧,不為別的,只為自己。
  說什麽不能讓黃巾賊殺入到城中。”
  有人這樣說道。
  聲音落下之後,有人開口道:“我怕就怕,等到我們壹番拼命的作為之後,擋住了黃巾余孽,功勞反倒是成為了這些人的。
  有什麽錯事,或者是城沒有守住,都變成了我們的……”
  這話說出來之後,頓時就令的眾人心頭沈重。
  因為根據他們對孔融身邊這群名流的了解,這事情,到時間十有八九會發生!
  “先不要管這些,這個時候守城才是最為重要的,黃巾余孽太殘暴,殺入城中之後,對妳我都不好。
  這壹次,我們不為別的,只為自己。
  至於後面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後面再說!”
  經過壹番簡單的商議之後,這些人,也不再請示去請示那些只會誦讀詩書的人了,開始在這裏緊張的處置起事情來。
  裝備城防物資,安撫百姓之類的……
  而對於這些,孔融等人並不管,只是在這裏誦讀經書。
  壹番誦讀之後,回頭發現,這都昌城內,居然變得有序了許多。
  這讓這些士子名流們,心中驚喜,大受感動。
  這就是詩書的力量,這就是聖人的微言大義啊!
  這都是自己等人,在這個混亂時候,高頌詩書,才展現出來的效果啊!
  若不是自己等人,在如此危機關頭,做出這等大義凜然的舉動,都昌城中,安能有如此景象?!
  心裏面這樣想著,當下坐在這裏讀書就讀的更加有勁了……
  東萊,壹艘船靠岸,壹個漢子從船上跳下來。
  漢子看起來水性非常的好,哪怕是方才船在水中行走,有著不小的風浪,船在不斷的左右顛簸。
  但他也不曾受到絲毫影響,在船只上面行走,如履平地壹般。
  船只上還有不少人,都陸續的下船。
  其中有七八個人,跟在率先跳下船的這個漢子身邊,壹起行走。
  他們攜帶了壹些皮毛之類的貨物。
  壹行人,將他們所攜帶的貨物,給賣掉之後,將錢匯集到壹起,請領頭的漢子,給他們分錢。
  領頭的漢子,倒也不客氣,將錢按人分為了幾分。
  除此之外,中間還剩下壹堆錢。
  有路過的人,見到這樣壹幕的之後,覺得這是領頭之人,想要拿大頭。
  也覺得,這事情是正常的。
  結果卻見到這領頭之人,伸手從中間的那些未曾分的錢財上,拿出壹些,放到壹個人跟前的錢堆上。
  “二郎,妳家有妻兒需要養活,這些錢與妳。”
  說罷,又將拿起壹些錢,放到了另外壹個人跟前的錢堆上:“子山,妳這壹次,出力氣大……”
  壹番的分錢下來,作為帶頭人,在這壹次的事情之中,出了大力氣的這人,所分的錢不是最多的。
  比他多的,有四個。
  “子義兄,這不行,妳壹樣有高堂需要養活……”
  有人這樣說著,抓起自己眼前的壹些錢,要遞給這人。
  領頭這人伸手攔下:“不必,我老母親身體還硬朗,用不了這許多的錢財。
  妳家孩子,身體不好,這些妳拿回去好與他抓些藥吃……”
  對於這人的這壹番分錢,在場的眾人,沒有壹個不滿意的。
  這真的是很公允了,而且還有人情味。
  在按照這壹次出力大小來分錢的同時,又兼顧了各自家中的情況……
  “子義兄,多謝壹路庇護。
  過幾天找子義兄喝酒!”
  “子義兄……這……這不太好……”
  分了錢財之後,眾人在這裏相互告別。
  領頭這人,對著他們抱拳笑道:“行了,不必多說什麽,都許多不曾回家了,趕緊回家吧。”
  其余人紛紛應答,朝著他拱手。
  隨後三三兩兩的分別歸家。
  這種情況,看的那路過人,不由的暗自稱奇。
  這樣的帶頭人,這種分錢的方式,他是真的沒有見過。
  子義兄?
  義子兄?
  誰叫子義?
  這人心中這樣念叨。
  這樣念叨了壹陣兒之後,心中壹個激靈,想出壹個人了。
  太史子義?
  太史慈?
  莫非,方才那領頭之人,是太史慈?!
  聽說太史慈之前,因為仗義行事,招惹了壹些人,後面到遼東去避禍去了。
  卻沒有想到,現在居然回來了!
  在想起方才那帶頭之人,極有可能是太史慈之後,這人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這樣的舉動,發生在太史慈身上,是正常的事……
  這人猜想的壹點錯都沒有,這人不是別的,正是太史慈。
  如今從遼東歸來了。
  太史慈思家心切,背著槍,騎著馬,馬背上帶著壹些東西。
  其中有壹張,是上好的熊皮。
  這東西他沒有舍得賣,準備帶回家給自己母親冬天蓋著用。
  賣給別人,別人也是用來蓋,還是留著給自己母親最好。
  自己母親年紀也逐漸大了,冬天怕冷,這熊皮給她剛剛好……
  壹路想著,太史慈來到了家中。
  此時母親正在院落之中,做著壹些事情。
  太史慈百步之外就下了馬,朝著自己母親奔去,剛到院門處,就直接對著自己的母親,跪了下去。
  “阿母!”
  他出聲喊道。
  太史慈的母親聽到動靜,轉頭來看到了歸家的太史慈,不由的喜從天降。
  壹時間楞在當場,然後朝著太史慈迎來。
  伸手拉住太史慈的手,仔細打量,看有沒有傷。
  旋即拉著他讓他站起來。
  母子相逢,心中分外激動難掩。
  太史慈母親,忍不住的為之落淚。
  拉著他的手中,詢問了不少的事情。
  然後就拿出珍藏的壹些白面,用來給太史慈做好吃的。
  看著滿是歡喜,忙碌著的母親,太史慈忍不住的露出笑容來。
  心裏面很是舒暢。
  回家的感覺,真好!
  第二天的時候,慈母猶豫壹陣兒之後,最終還是望著太史慈道:“我兒,黃巾余孽復起,攻打北海太守的事情,妳有沒有聽說?”
  太史慈道:“歸來的途中,倒也聽說過壹些。
  這北海太守,據說到任時間已經不短了,不是初來乍到,怎麽能被黃巾賊給逼迫的這樣狼狽?
  聽說,還是孔子後裔……”
  慈母道:“有些事情,我兒才歸來,本不想與我兒說的,但我想了想,還是決定告知我兒。”
  聽到自己母親這樣說,太史慈也變得鄭重起來。
  他對著自己母親拱手道:“阿母請說。”
  慈母道:“這北海太守到任之後,不知何處聽了我兒的名聲,前後數次專門遣人前來過問我兒,言語之中,對我兒很是看重。
  每次來,都奉送贈禮,我推卻不要,對方卻強要放下離去,無奈只得收了。
  以往我兒不曾回來,那就另當別論,現在我兒回來了,那這事情我就必須要與我兒說。
  剛好現在,北海孔太守那裏遭遇黃巾,我兒不若前去解圍,為孔太守出壹些力氣,也算是回禮了。
  咱們,不能白要別人的東西。”
  聽到自己母親這樣說,太史慈道:“這是正理,阿母說的對。
  孩兒這就去都昌城。”
  說著就去準備,竟是要立刻出發的樣子。
  慈母就開始在這裏飛快的準備幹糧。
  並對太史慈道:“我兒,此去危險,妳不若趁著這個時候,召集壹些伴當,壹起前去,如此也安全些。”
  太史慈道:“阿母不必擔憂,不過是壹些黃巾毛賊,還傷不了孩兒!
  而且,他們也都是才從外面歸家,正與家人團聚,將他們叫走做這事情不好。
  孔太守過來看望的,是我們家,也不是他們。
  這壹次不能拉著他們壹起去。”
  聽到太史慈這樣說,慈母也就不再多言。
  不到中午時分,慈母就已經是將幹糧這些做好,給太史慈裝好。
  太史慈對著自己母親,跪地拜別之後,起身牽著馬離開。
  太史慈的母親,壹直送到村外,才止住腳步,站在那裏,目送著太史慈離開。
  看著自己兒子離開,太史慈的母親心裏面,既有濃濃的贊賞,又有著擔憂。
  自己兒子,匹馬單槍的去做這事情,作為母親的,那裏有不擔心的道理?
  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擔心,就可以不去做的……
  ……
  都昌城這裏,城中氣氛已經很是緊張了。
  因為從早上開始,已經陸續有黃巾軍到來。
  並且還有壹些黃巾軍,嘗試著進行攻城。
  雖不曾給攻下來,但也是將城裏面的人,嚇的不輕……
  人心惶惶。
  而孔融,還是領著人在那裏誦讀典籍。
  只不過現在,所誦讀典籍的地方,已經發生了改變,從城墻之上,來到了城中。
  他們這些壹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也擔心攻城的時候,有流矢之類的,將他們給弄死。
  他們的命金貴,就這樣的死掉,可是太虧了。
  當然,他們下去的時候,並不是說自己擔憂之類的,而是說為了不影響將士們與賊人作戰,他們才從城墻上下去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太史慈騎馬提槍而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