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零二章:朕叫它鐵路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1

  隨著冶煉工藝的改進,鋼鐵的產量已經驟然劇增,煉制出來的鋼材,雖然達不到百煉成鋼那種程度,但也比普通的鐵堅硬了很多。
  在煉制的過程中,加入壹些報廢的鋼材,或者是練好的鋼材邊角料之類的,也可以大幅的提高鋼的產出率。
  而隨著焦炭的出現,更是讓冶煉行業得到了新壹步的提升。
  如今大唐鋼鐵產量,足以被稱之為世界第壹。
  全國共有十七座朝廷統壹新建的冶鐵作坊,采用的全部都是最新式的冶煉技術,這些產量低壹些的,每日也能煉制三四千斤鋼鐵,產量高壹些的,日產可達到七八千斤那麽多。
  現在制約大唐鋼鐵產量的,並不是冶煉的工藝,或者說是冶鐵作坊的不足,而是鐵礦石的嚴重不足。
  鐵礦有的是,但畢竟需要人工去壹點點的開采,速度自然比不上作坊壹次性壹爐子的去練。
  再加上鐵礦石的運輸不便,造成了如今的種種困難。
  但即便如此,大唐的年鋼鐵產量也是達到了近三千萬斤,鋼材占據了約三分之壹,鐵則占據了三分之二。
  如今這個產量,可以說是之前的百倍不已。
  工業化道路,只會越走越強,而不會越走越弱。
  自從當上了皇帝那壹刻起,李元吉就堅定了這個信念,要在大唐提前開始工業革命,將整個古老的社會帶入到工業社會。
  想要做到並不容易,但總想著難處而不去改變,最終又會什麽也做不到。
  “知道朕為什麽會放棄其他的,而將精力全部投入到這裏嗎?”指著眼前的馬車,李元吉坦然的問著。
  還是出現了跟以前壹樣的問題,自己有什麽想法就是直接悶頭去幹,缺乏與大臣們之間的交流,這也就造成了現在這種情況,大臣不理解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但又不敢去說什麽。
  這樣對於皇帝而言固然不錯,但問題也並非沒有。
  而現如今,李元吉則是希望通過李勣,將自己的想法給釋放出去。
  看了眼那奇怪的馬車,李勣實在搞不明白這玩意兒有什麽用?接連搖了搖頭。
  “這個,朕叫它鐵路,由鐵軌固定線路,特制的馬車放在上面,運載的貨物重量,要比其他馬車多出三成不只,更重要的是,四匹馬,可以拉五輛車,速度也比普通的馬車更快,從這裏到洛州,走之前的官道,需要七八日,走現在新修的官道,需要五六日,但是走這個,最多三日即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可以不用停下來歇息,只需要途中更換馬匹即可。”指著那輛馬車,李元吉意氣風發的說著。
  本想直接叫火車的,但馬拉的怎麽能叫火呢?索性還是直接叫鐵路比較真實壹些。
  最早的火車便是以馬作為動力的,而鐵路因為有比較平穩的軌道,摩擦力比普通路面要小,所以馬匹拉起來也會更輕松壹些,比起普通地面的馬車,速度是快了不少。
  但問題不是沒有,比如說馬拉的火車,比較容易脫軌。
  畢竟馬不是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若是人為的操縱失誤,馬匹提供動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問題,但這種情況壹般出現在空車的時候,或者是大角度彎道的時候,走直道的話,加上特制的馬車,基本不用擔心脫軌的問題。
  “倘若修建壹條鐵路到邊境,壹旦邊境有情況,大軍支援的時間要比之前少壹半,而這壹半的時間會發生什麽,不用朕再多說了吧?”李元吉繼續說著,“便是無戰事,這些鐵路也可以被用作貨運,速度快,自然也就意味著時間短,同樣的時間可以運送更多的貨物,價格自然會便宜壹些,等到時候鐵路上跑滿了運載著貨物的馬車,那又是壹副怎樣的景象?”
  “商業興起,意味著百姓手中可用的錢財就會增多,百姓手裏有了錢,國家自然也就有了錢,自然也就強大。”
  “除此,妳知道朕為何要大力推行商業嗎?”李元吉繼續問著。
  “不是因為國庫空虛,短時間內無法填補空缺嗎?”李勣壹楞,這個答案他知道,很多人都知道。
  李元吉搖了搖頭,說:“那只是其壹,當商業足夠發達的時候,國庫裏的錢自然會多到用不完,要想富,先修路,這話妳沒聽說過嗎?”
  李勣猛然壹楞,大為驚訝的看著李元吉。
  要想富先修路,這話李元吉早在壹年前就說過,他自然聽過。
  他驚訝的是前面的話,當商業足夠發達的時候,國庫裏的錢自然會多到用不完。
  修水泥路,修鐵路,不管合適不合適,至少證明了李元吉是在修路,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商業的發展。
  而華夏作為古老的農耕民族,其官府的主要收入來自於民間百姓上繳的稅賦,這樣的好處是穩如狗,每年都是這麽多,很少會有大幅度的偏差,除非遇到天災,皇帝赦免某地的稅賦。
  但壞處也很明顯,錢就這麽多,而各級官府開銷又那麽大,能夠被用作其他地方的,自然不多。
  李元吉做事壹向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事實證明他的決定都還不錯。
  而聽著李元吉的話,李勣想到了另壹個匪夷所思的結果,驚訝的有些張不開嘴道:“陛下是想減稅賦?”
  農耕民族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其根本原因在於稅賦的高低,稅賦越低,百姓就越幸福,反之則越不幸福。
  基於這個原因,很多帝王即便有心減稅賦,但苦於國庫收入不足也只能作罷。
  不得不說,李元吉這個想法倒是挺新奇的,通過促進商業來彌補這壹缺口,而商業補充的收入,則用作減免百姓的負擔。
  壹旦這事真的幹成了,以後只要老李家不做什麽傷天害理,喪盡天良的事情,就是有人想造反,老百姓也不願意。
  這壹招狠,真狠!
  “不!妳只猜對了開始,卻沒猜對結尾!”李元吉毫不留情的擊碎了李勣的猜測,按理說跟壹兵部尚書談經濟的問題,這本就是很不著調的問題,但李元吉還是談的津津樂道,不禁擺出壹副王者姿態,眼睛望向遠處,裝X道:“商業稅收有壹貫錢,朕便會下令將今年的全國總稅賦減少壹貫,有十貫則減少十貫,減少並非目的,朕的目的是取消被分攤在百姓身上的稅賦。”
  “取……取消?”李勣大吃壹驚,瞬間驚的合不攏嘴,本以為自己的想法就夠那啥的了,沒想到李元吉的想法更先進,直接取消老百姓的稅賦。
  “對,就是取消。百姓種地壹年才有幾個錢?以後壹半的人去種地,壹半的人去工作賺錢,兩者相結合,效果自然不會差。”
  “這……”李靖簡直不敢想象,當那壹刻真的來臨之後,又會是壹副怎樣的景象?
  只能說,李元吉的這個想法很奇特,對於百姓而言,無異於壹顆重磅炸彈,只不過不是要他們命的炸彈,而是給他們送去幸福的炸彈。
  而自李淵建立唐朝之後,於武德二年頒布新政,建立了全新的稅賦制度,租庸調制。
  即按丁納租,每丁每年繳納糧二石,絹二丈,綿三兩,此為租。
  庸則是力役,每年替官府勞作二十日。
  調則是戶調,男丁隨鄉土所產而納。
  有隋朝開始實施的,也有唐朝新創的,除此之外,大唐地方的雜稅課稅並不多,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什麽天災之類的,百姓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現在李元吉竟然想著要取消稅賦,雖然這兩項不代表庸,但按照李元吉之前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會壹並取消。
  太過驚奇,太難以置信了。
  李勣甚至不敢想象,當朝廷頒布這壹政令之後,大唐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百姓會不會因此而懈怠耕種自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了稅賦的壓力,他們壹定會生活的更幸福。
  而對於皇室,對於皇帝而言,好處可就太大了。
  通過商業取代了百姓的稅賦,朝廷的收入並未減少,反而運作的好還可以節節攀升。
  收獲最大的,當然不是這些錢財等物,而是聲望。
  不要小看了古代皇帝的威望,李世民因為逼迫著李淵將皇位禪讓於他,直到現在百姓心中也都嫉恨著他,而當得知齊王推翻了李世民的時候,百姓們甚至鼓舞歡慶,雖然後來李元吉也當上了皇帝,但那是李淵心甘情願的,而且李淵也經常自由的出現,這也更加證明了李元吉並沒有逼迫他,好感自然回到李元吉這壹邊。
  在這個只要皇帝保證不加稅賦,就能令天下人感激涕零的年代。
  在這個哪怕皇帝壹生都胡作非為,令民間民不聊生,但只要皇帝壹封罪己詔,就可以劃去百姓心中所有怨恨的年代。
  甚至可以想象,只要李元吉頒布這道詔書,他必將成為百姓心中至高無上的神,絕不容忍他人玷汙的神。
  刷聲望,這只是壹個順帶著的事情,李元吉真正的目的,則是因為不屑於剝削那些貧苦的百姓,就算要剝削,也得找那些有錢人去剝削不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