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農聖

愛吃魚的胖子

歷史軍事

不知怎麽地,孫享福就莫名其妙的來到了這個世界,沒錯,是歷史上的唐朝,而且時間正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

大唐農聖 by 愛吃魚的胖子

2019-1-11 19:32

  瀝肥其實並不難,這個時期能夠輕易做到的有高溫堆肥法,和腐化發酵法,由於高溫堆肥法會汙染空氣,在人口密集的關中根本不適合用,所以孫享福只是教了這些孩子們腐化發酵法。
  過程很簡單,在挖好的池澡中放入動物或人的糞便,以百比壹的比例加入桔梗粉末,鋸末,麩皮之類的發酵即可。
  夏季,這種傳統發酵的糞池只需要十幾天就能徹底腐熟,瀝出來的有機肥施用很方便,氣味也小,而且壹般不會出現二次發酵,燒根燒苗的現象,施用過壹次,就能夠多年受益,以雞糞的效用最高。
  當然,瀝這種肥最不好掌握的是比例問題,因為沒有人去稱糞便的重量,大多是目測壹下,發酵物添加的太多或者太少,發酵出來的肥料都有壹定的區別,他們都是孩子,做事情難免丟三落四的,像趙河,就胡亂撒了壹把東西在自己挖的豬糞池中,每次他跑去看糞池的時候,還習慣性的撒泡童子尿在糞池裏,結果他那壹池糞就沒有孫得壽,王二小他們瀝的好。
  但幸福村的學習氛圍是輕松,包容的,錯了可以,再來過,壹直弄對了為止,村子裏有足夠的儲備讓他們試驗,玩耍。
  從去年孫享福知道今年的家禽家畜飼料儲備豐富之後,就交待過孫二力組織人手,挖沼池儲肥了,這半年多過去,各大沼池裏的沼液,沼渣已經達到了壹個恐怖的數量,壹旦今年的蝗災過去,孫享福在關中能夠耕種的土地,都會用這種高肥力的東西做底肥,按照後世的耕種標準,種植壹季農田。
  “陛下來了,拜見陛下……”
  看到皇帝壹行人朝這邊走來過來,孩子們壹點也不整齊的朝李世民行了壹通禮道,不過李世民也沒有責怪他們,笑著看向孫得壽道,“妳們剛才所說的生菜,是什麽菜?朕怎麽沒聽說過?”
  “呃,生菜是我大哥從嶺南帶回來的壹種蔬菜,關中夏日裏也適合種植,王二小,趙河,馬育他們三人都有種植,您看。”
  生菜種植歷史悠久,是壹種在唐朝中頁就在中原大地全面普及的蔬菜,孫享福在嶺南看到這種蔬菜之後,想到長安貌似還沒有什麽人種植,就弄了些種子回來,今年還是第壹批在長安種植,當然,隨著趙龍往中南亞地區跑的越頻繁,更多的蔬菜植物種子會被他收集到長安來。
  李世民隨著孫得壽指引的方向菜地裏看去,只見壹株株綠瑩瑩的蔬菜整齊的排列在田地裏頭,發幹的泥巴上,還有他們剛用水壺澆過的水跡。
  “這些菜是妳們這些孩子種出來的?”
  不光是生菜,其它好多種農作物都是整齊排列在田地裏,不是專業搞農耕的,還真認不全,雖然此時天幹地旱,蝗蟲很多,但這裏的蔬菜長勢卻很喜人,顯然是整天都有人在照料。
  “是的,這是我農門子弟的課業。”
  “課業?”
  李世民有些驚訝,他發覺自己對這個農門的了解竟然只有壹本《齊民要術》,卻沒想過農門居然有壹套自己獨特的教育系統,他們的傳承可不是讀懂那本書而已,而是要實際動手。
  “妳們學習的東西不是《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嗎?”李世民繼續問道。
  “呃,我大哥說,《齊民要術》上記載的只是基礎,是第壹代老祖研究的知識,我們農門傳人必須壹代接壹代的創造出更先進的耕種養殖技術,哦,先進,就是更好更高明的意思。而我大哥是第四代傳人,在他之前就已經有兩代師祖的知識超越了祖師爺,而他掌握的知識,至少比《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超出了三代,要高明的多,而我們的任務,則要超越我大哥,爭取成為下壹代的接班人。”孫得壽照著孫享福之前編的謊話解釋道。
  “這農門的傳承,竟然是這樣的。”
  不光是李世民,蕭瑀和房玄齡等人都是十分驚訝,古人對前人留下來的知識都是比較尊重的,生怕傳承的時候出現錯漏,古籍孤本之所以那麽珍貴,除了因為少,還因為上面記載的是最原始的知識,似農門這種專司推翻前人的教育方式,卻還從未出現過。
  “呵呵,我大哥還說過,其實不僅是耕種養殖的技術,其它任何技術,都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進步,這樣,人類的文明才會快速進步,不再因為無知,而做很多傻事。”
  孫得壽畢竟還是個孩子,沒有什麽心機,孫享福怎麽跟他講的,他就怎麽說出來了,不過這話卻是勾起了李世民幾人的興趣。
  “妳大哥認為這世上很多人在做傻事?”李世民刁鉆的接過話道。
  “是啊!我大哥說那些造反的人就很傻,無論成功與否,還不是壹日三餐,生老病死,圖的是個啥?虛榮心而已,這是壹種很低級的情緒,被這種低級情緒左右的人,都是還沒有活明白的傻瓜。”
  孫得壽這句話李世民很認同,沒有帶領天下人過上好日子的政治抱負,只因為自己的壹時貪念而造反的人,確實很傻,但是,他所說的文明的進步,能減少這樣的傻子誕生嗎?
  這是壹個李世民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像之前他突然感覺自己應該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在前面壹樣,是未來他要努力的壹個方向。
  “妳先前說妳大哥的農耕技術已經超越了《齊民要術》記載的很多,那他現在能把壹畝田,種出幾倍的產量來嗎?”李世民問了個大家都很感興趣的問題道。
  孫得壽思考了壹下,點點頭答道,“理論上可以,去年大哥在沒有瀝出有機肥的情況下,把小麥的產量提高到了四石多壹點,今年,有了有機肥,產量可能會再提高幾成,比原本兩石多的產量高出兩三倍是不在話下的。”
  後世的小麥畝產達到壹千斤以上並不難,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現在因為種子,肥力,農藥的緣故,不能完全達到後世的產量,但畝產六七石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別忘了,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汙染基本沒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裏肥力足,種植的方法科學,農作物的長勢未必會比後世差。
  “什麽叫理論上?”李世民再度追問道。
  “就是,在各方面準備全部做到最好的情況下,就好比小子這試驗田裏種的冬瓜,幾乎滿足了冬瓜生長的最好條件,如果是按照這種條件種植壹畝地,產量恐怕會達到過萬斤。”孫得壽指了指插著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塊區域的幾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學會了種植冬瓜,《齊民要術》上就有種植冬瓜的記載,然而,在有機肥和定植授粉的幫助下,試驗田裏的冬瓜會比普通農戶種植出來的冬瓜大很多,當然,孫享福不會無聊的讓他去研究壹種已經有較成熟種植技術的瓜物,他給孫得壽的命題是讓冬瓜變種,長出同樣適合夏季食用的節瓜。
  “畝產萬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幾位大臣們都有些發楞,冬瓜個頭大不假,但這個時期,能超過十斤的冬瓜已經算個頭大的了,而且冬瓜生長需要的肥力和水分特別大,是以,很少有人大面積的種活,專門種植冬瓜的田地,畝產兩三千斤倒是可能做到,可畝產萬斤,那就不是壹兩倍了,那是五倍以上的產量。
  他們卻不知道,去年幸福村的大棚裏,就曾經種出過好多個重量在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在後世,通常有冬瓜長到壹個成年人都抱不動的地步,壹百斤以上的冬瓜比比皆是,甚至有長到二百多斤的超級大冬瓜,畝產萬斤那可不是什麽難事。
  “嗯,植物通常比動物更簡單,了解了它的生長習性,滿足它的生長條件,就能讓它長的很好,我們現在種植這些實驗田,就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農作物的習性,然之後,做壹些優種培育或者變種,尋找壹些突破的可能性。”
  好吧!講的專業了些,李世民等人就更加不懂了,但不管怎麽樣,今天在幸福村轉完這壹圈,李世民對於農門,有了更深的了解。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門能很好的解決百姓食物的問題,那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現在對於這個學派有了更多的期待,回頭這幫孩子的名單只怕都會被密衛記錄在案,等到他們長大成人時,李世民很有可能大用他們。
  像看稀奇壹般在孩子們的試驗田裏參觀了壹遍之後,李世民看到了被侍衛從長安大牢裏提出來的孫大力,由於李世民原本就沒有打算為難他,所以,他在大牢裏過的還算舒坦,他現在身上還掛著皇莊管事的身份,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李世民的家臣,只是還沒有入品級而已。
  “孫大力,如果孫正明遭遇了什麽不測,妳能不能將這個村子繼續保持現在的樣子經營下去?”
  “呃,回稟陛下,這個,小人沒有想過。”孫大力還是第壹次這麽近距離見皇帝,有些局促的抓了抓頭皮道。
  “這裏的壹切都很好,朕很喜歡,所以,朕不管妳用什麽辦法?我都希望它像現在這樣繼續走下去,為朕的大唐帶來更多奇跡。”
  “那個,您說的是真的?不管用什麽辦法?”
  “君無戲言。”
  “既然如此,小人想委托官府幫忙收購關中之地的蝗蟲,壹文錢壹斤,有多少要多少,我們幸福村出現錢收購,不知道陛下能幫助小人這個忙不?”
  由於孫享福經常在孫大力面前提皇帝,導致了孫大力對於皇帝的敬畏之心也不像其它百姓壹樣那麽厚重,所以有些大膽的提道。
  收購蝗蟲的事情是孫享福早前就交待過他的,不過蝗災才剛爆發沒多久,他就被官府抓到了大牢裏,事情卻是耽擱了下來,現在壹被放出來,他第壹時間想到的就是完成孫享福交辦的事情。
  “蝗蟲,壹文錢壹斤?妳要那麽多蝗蟲幹什麽?”說完這話,他又突然想到了自己先前吃的那三塊蝗蟲粉蒸餅,現在,半天時間都過去了,自己竟然沒有肌餓感。
  蝗蟲粉是高蛋白,熱量充足,三塊蒸餅的熱量比幾碗粗糧米飯都要高的多,自然能夠供給李世民的消耗,事實上這玩意就應該給從事重體力活的勞力吃才能物盡其用。
  “此事朕同意了,不過,妳們村裏產出來的蝗蟲餅,只能用來賑濟災民。”
  朝廷負責收蝗蟲,幸福村出錢,收上來的蝗蟲只能用來免費賑濟災民,孫二力不知道李世民這是什麽邏輯,這是要幸福村白白的出錢幫朝廷解決問題嗎?
  應該是的,但偏偏這樣的條件,孫二力想都沒想,就喜滋滋的答應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