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念經人

嚴輕

玄幻小說

張可道繃不住了,內心慌得壹批。
環視四周,陰風如霧沙陣陣,景物晦暗交織,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43章 宜緩行

道門念經人 by 嚴輕

2023-5-13 21:34

  梅雨時節,細雨蒙蒙下起來沒完沒了。
  簡陋洞府內裏,地面平整光潔,張聞風端坐在石案桌前,手持長毫,沾符墨朱砂,沈浸在止靜心境,心中默念道經,使得整個人處於壹種玄之又玄的澄澈清凈狀態。
  下筆鋪毫潑墨渲染,壹筆壹筆行雲流水,不滯於物。
  長條符紙上水墨淋漓,鋪設完成,又換了壹支細毫符筆,用濃墨勾勒遊絲細線,元炁透過筆尖在紙面留下復雜痕跡,絲絲入扣,構成山水轉換雲天在水的奇特畫面。
  在完成天地顛倒畫面的瞬間,他筆下似有萬斤之重。
  體內元炁遽然流失,陡然頭暈目眩,以他此時的極靜狀態堪堪頂住,手腕擰轉寫成最後的符膽秘字,以壹個線斷意連的半圓弧憑空壹劃,完成符尾的收宮還元。
  符紙上有毫光微微壹閃,畫符成功,水墨瞬間幹涸凝固。
  張聞風扶著案桌,撐住搖晃的身體,面上出現喜色,將手中符筆緩緩放回筆架。
  這道“山水挪移符”太難畫成,他經過這些日子的練習,成符率仍然慘不忍睹,他特意讓驢子在此地看護半天,去了壹趟州城,花高價定制三打最好的三階空白流水符紙。
  每畫壹張符箓,不管成與不成,皆要消耗他壹成多元炁,精神消耗尤甚。
  壹天之內最多能畫三張,三天能有壹張成符便謝天謝地。
  以他的韌性都有些吃不消,壹次壹次的失敗,很是考驗他的心態。
  洞外突然傳來和尚的贊嘆聲:“妙!張觀主畫符之技妙不可言,心境果然高明,小僧又偷學了壹招。”
  能將偷學說得如此光明正大,也只有不見外的和尚了。
  但是想要偷學畫符之技,難度不是壹般大。
  沒有深入研究過獨特的畫符,看都看不懂其中深意,更別說學了。
  張聞風笑道:“和尚,請進來說話,妳什麽時候出關的?閭子進又偷懶跑去玩了。”往外走幾步,迎接進來的和尚。
  和尚普普通通的臉龐越發泯然眾人矣,頭上長出了寸長的短發,身上氣息越發內斂,以至於出關走到了洞府外,沈浸畫符的張觀主沒有察覺。
  洞外空中傳來驢叫聲:“觀主,妳別冤枉驢子,是和尚不讓我打擾妳。”
  這些日子,驢子帶著三個小精魅在山頂的壹個廢棄洞府住著,收拾之後,裏面寬敞得很,驢子每天勤煉金剛獅子吼,其它時候和小精魅漫山亂逛,觀主納物空間的酒水不夠了,它還馱著小精魅回道觀補充過兩次。
  以它的飛行速度,返回道觀打個來回也要不到多少時間。
  得到觀主授意,與土堃去過壹趟州城,考核成了三階靈獸,脖頸掛著謝護法發放給它的納物袋,裏面全部裝著它的吃食酒水。
  它在大安朝算是鼎鼎有名了,各大宗門自在境高手都知道有這麽個驢子。
  “行,我冤枉了妳,我道歉。”
  張聞風隨口沒甚誠意地給驢子道了個歉。
  驢子和三只小的在外面草地玩耍,下雨天,他們照樣能玩得不亦樂乎。
  和尚拿起石案上的那張成品符箓,欣賞片刻,笑道:“張觀主這符畫得好啊,毫無斧鑿痕跡,渾然天成,和尚拿去揣摩學習了。”很不客氣將符箓收進寬大的袖口。
  張聞風對於和尚的耍無賴,頗為無奈。
  這廝人前大德高僧,在他面前原形畢露,他畫出來壹張成符容易嗎?壹打空白符最多能畫出兩張成符,費時耗力,還得碰運氣,他將桌上壹疊廢符整理收起,提醒道:“咱們什麽時候出發去碧水塘福地,兩月之期還剩八日。”
  四十多天的閉關,他能看出和尚沒有突破晉級到四階舍利境。
  釋家修士的六大境界和道家修士叫法不同,分別是:紅塵,了塵,佛性,舍利,佛光,普照。
  和尚擺了擺手,笑道:“我不去了。那份福緣讓與妳收取,換妳壹張符箓,免得妳在心底腹誹和尚的不是,怎樣,和尚大方吧?”
  張聞風沒有理會和尚的玩笑,上下打量看不出深淺的和尚,問道:“妳是……要回去破境沖關?”他猜測只有這個可能,沖擊四階事關修行和生死的大事,馬虎大意不得。
  “破而後立,死地復生,和尚收獲良多,該回去了。”
  和尚說得風輕雲淡,沒有隱瞞。
  相比破境沖關,區區福緣又算得了什麽?
  再說他修行這麽多年,似乎走到哪裏都能發現機緣,不差這壹個了。
  “恭喜和尚!脫凡路不易,祝願和尚早日脫胎換骨,成就舍利佛道!”
  張聞風鄭重拱手行禮,他替和尚由衷高興,口卦吉言。
  和尚肅穆合十還禮,口中道謝,真心假意他自是能夠分辨,與張道長同行時日雖然不長,是他脫凡路上的幾處關鍵,他能夠找到破境契機,張道長功莫大焉。
  把碧水塘福地的具體方位以及開啟法訣教與張觀主,又交代幾句,和尚告辭壹聲,轉身往洞外走。
  張聞風送出洞門,飛進茫茫雨霧中,好奇問道:“和尚,碧水塘福地到底有什麽好東西?現在可以說了嗎?”
  他特意拜托土堃去州城查找典籍,關於碧水塘福地的記載非常少,沒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也不知和尚從哪裏找到的線索?
  “妳去了便知,妳若不去,是妳的損失。”
  和尚笑著賣了壹個關子,神神叨叨故意說得讓張觀主欲罷不能,又道:“上山觀景,宜緩行!道長,妳不用壹味求快,修道如雕琢美玉,需要花費時間沈下心來,要刀刀去蕪存菁,務必不傷其筋骨神氣,何其難也,豈可不慎之又慎?”
  合十欠身,道壹聲“不送”,飄然消失在細雨之中。
  張聞風在空中站立許久,咀嚼著和尚的臨別贈言,他知道和尚看出他的不足,是第二次提醒他“上山觀景宜緩行”,這是交心了,要不然不會冒著得罪人的風險指點壹個道士。
  他決定好生沈澱幾年,不急著提升修為,加強各門技藝。
  學道有先後,和尚的肺腑之言,得聽。
  以他現在的實力,以仙靈觀的整體勢力,在大安朝擁有了壹席之地,他可以放松壹些,不用那般拼命奮起直追,該為自身考慮。
  驢子從雨幕中沖來,叫道:“觀主,和尚怎麽就走了呢?剛才綠馨兒叫他兩聲,他似乎在想心事沒有聽到,眨眼間飛得不見人影。”
  “和尚要正式閉關破境,他回寺廟去了。”
  “啊!要破境了,好事啊。那咱們……還去不去碧水塘福地?”
  “當然去,和尚教了我開啟法子。”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