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誌

歷史軍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比如——全旭。 他在北京壹家影視公司當宣傳策劃,拿著不算太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零六章 煤球出來了

我在明末有套房 by tx程誌

2022-3-2 21:19

  三娘難以置信,耕地不用牛:“難道是要用人耕地?”
  古代的農民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牛,那麽,沒有牛的人家,是如何耕地的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沒有牛,只能用人來當牛,當牛做馬在古代可不是壹個簡單的形容詞,而是真正的當牛做馬。
  人套著繩套,拉著犁子,照樣可以犁地。
  只是,效率肯定會更慢,而且更為辛苦。
  不過,在沒有牛可以使用的時候,只能采取這種辦法,難道讓地荒了不成?
  三娘的想了想,此時全旭從災民和流民中招募的莊戶,已經多達三千余人。
  十五萬畝,也就是人均五十畝地,勉強可以種得完。
  “用人嗎?”
  全旭笑了笑道:“用壹部分吧!”
  他其實早就想過用拖拉機耕地,所以在繳獲雞鳴寨的牛和騾子的時候,他才非常大放的讓給大名府的青壯們。
  不過,全旭糾結的問題是,大型拖拉機,還是小拖拉機的問題。
  大型拖拉機有大型拖拉機的優勢,效率高,可以深耕,就像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Big Bud 16V-747,長8米,寬4米,高4.3米。采用底特律16缸巨型發動機,最小功率760匹,最大功率九百匹馬力。
  每個小時可以耕地十五英畝,合約九十壹畝多。
  然而,問題是這臺超級拖拉機只生產了壹臺,而且在1970年的時候,售價就高達三十萬美元,按照通貨膨脹匯率計算,則相當於現代的四千八百萬美元。
  當然,大型拖拉機壹天最多可以耕地七八百畝的樣子,可關鍵是,這樣的大型拖拉機,駕駛困難,技術復雜。稍有不慎,就會罷工。
  全旭手底下沒有人會開。
  開拖拉機對全旭而言,自然不是太難的事情,可問題是,開拖拉機可不是開轎車,非常辛苦,還有工作中的故障問題,全旭也不會排除。
  東方紅LW4004重型拖拉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這樣的拖拉機可不便宜。
  哪怕凱斯Quadtrac 620拖拉機,壹天可以耕地八百余畝,但是壹臺拖拉機就需要二百六十萬元。
  十五萬畝地,壹臺肯定不行。
  至少需要十幾、二十幾臺才能滿足需求。
  這樣粗略估計,全旭需要的投入就高達五六千萬元,且不說采購價格高達幾千萬,這些拖拉機可都是油老虎,關鍵是動靜太大,幾裏外都可以看到,也能聽到,太容易被其他人發現。
  全旭還想茍著,不想過早暴露自己的秘密。
  大型拖拉機不行,還有壹個選擇就是采取微型旋耕機,也就是手扶式,壹臺八或十二匹馬力的小型旋耕機,不需要駕駛員,只需要壹個人掌握著方向,或者說,連方向都不用掌握,只需要開壹個溝,這種旋耕機就可以沿著耕好的溝,直接往前面跑。
  雖然效率不如大型拖拉機,可關鍵是壹天也可以輕松耕地十五至二十畝,即使采購壹百臺,總價不過三四十萬,甚至不到買壹臺大型拖拉機零頭。
  關鍵是這種小型手扶式旋耕機動靜很小,壹百多臺同時開工,壹天就可以耕地壹千五百余畝。
  如果是壹千臺?
  他投資的成本只需要三四百萬元,每天可以耕地壹萬五千余畝,僅僅十天,就可以完成耕地,這樣看來,效率不能算慢了。
  最讓全旭心動的是,這種小型旋耕機不需要駕駛技術,任何壹個農民,只要會扶犁子,就可以簡單操作。
  簡單易學易上手,簡直就是為全旭量身打造的。
  全旭輕輕壹點三娘的鼻子:“好了,這事不用妳操心了,走吧,我們回去!”
  離開銀庫,此時的大院裏,有很多工匠開始鋪設青磚。
  隨著袁世卿與開州煤礦達成合作協議,特別是磚窯也用煤炭代替了木柴,窯廠生產速度漸漸進入佳境,平均每天突破壹百萬塊。
  這些青磚與建造房子的磚不同,采取長四十壹厘米長,二十厘米寬,厚十厘米。
  修建城堡暫時不急,杜亮就主動要求,給全氏的大院裏鋪上青磚。
  全旭尋思著,將來建築城堡,需要用磚可以再把磚取出來,又不會用壞,就這樣,整個全旭大院開始鋪設了大量的青磚。
  從主屋開始,向外慢慢延伸。
  開州的煤炭,比全旭想象中的要便宜。由於全旭壹個用煤炭大戶,而開州的小煤礦,為了獲得這個大主顧,就拼命壓價。
  大名府城裏賣的煤炭壹斤壹文錢。
  他們送到窯場,壹船就是壹百多石,相當於九噸多的樣子,按照壹斤壹文錢,差不多需要十八兩多銀子。
  然而,煤炭礦主為了爭生意,主動自己降價,五枚銀幣。而全旭付出的成本,僅僅相當於二百多塊錢。
  如果不是煤炭市場不景氣,倒騰煤炭也可以大賺壹筆。
  隨著煤炭的倒來,全旭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後世的煤球和煤球爐子。
  全旭叫來牛結實,將打煤球的模具圖形交給牛結實。
  雖然全旭的毛筆字寫得不敢見人,可關鍵是他的作圖功底相當不錯,要不然,他也成不了壹名宣傳策劃,這個工作可需要美術功底。
  牛結實不識字,可是看著全旭的圖畫,很快就明白了全旭的意思。
  這件東西並不復雜,僅僅用了壹夜的時間,牛結實就打造壹只煤球模具。
  這只煤球模具,與後世的幾乎壹模壹樣,特別是套筒,原本全旭以為古代鐵匠會非常困難,畢竟,打造壹支槍管,對於工匠們來說,非常困難。
  準備壹根長約三十公分,直徑約七毫米的圓柱體的鋼芯做冷骨,先將做銃管的熟鐵燒至紅熱,然後工匠將燒至壹定溫度的坯料取出,用錘把熾熱的熟鐵敲在鋼芯外,卷成壹根鐵管。並在包鐵的過程中不停的抽出鋼芯用水冷卻,防止鋼芯和熟鐵焊在壹起。卷成的鐵管厚度也要在壹公分左右。這樣銃管才結實,經得起連續十數次的發射。
  由於三尺以上的長銃是壹節節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銃很容易炸鏜,工匠們把是否焊接的天衣無縫的銃管當做制銃成敗的關鍵。明代中期,倭寇侵略時明軍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
  結果呢。
  牛結實發現全旭弄來的鋼材,根本就沒有鐵,都是鋼,他是用小坩堝,把鋼鐵融化成鋼水,直接進行澆鑄。
  然後又打磨內壁毛刺與飛邊,這樣以來,活塞部分運轉自如。
  “東家,您看合適嗎?”
  “合適,非常合適!”
  全旭望著牛結實道:“妳這裏有煤炭嗎?”
  “有!”
  牛結實急忙將塊狀的煤炭取出來壹大盆。
  全旭道:“我要炭粉,不要焦炭!”
  牛結實又讓人端過來在大盆煤粉。
  “倒在地上!”
  全旭指著牛結實道:“加入三四鍁土,摻均勻,倒入攪拌!”
  牛結實按照全旭的指導,認真的做了出來。
  煤球裏加入泥土,其實是為了定型,畢竟純煤是無法定型的,更何況,純煤燃燒更快,這也是為了節能。
  很快,壹堆煤泥混合完畢。
  全旭拿著煤球模具,將模具按在煤泥上,隨著煤泥的擠出,支撐起活塞桿,全旭輕輕提起煤球模具,用腳輕輕壹踩模具,壹顆煤球就出現在地上。
  “按照這樣的辦法做!”
  牛結實起初有些不熟練,慢慢的開始熟練起來。
  全旭接著道:“這種煤球模具,壹個需要多少錢?”
  “這個……”
  牛結實道:“耗費四斤七兩鋼,怎麽也要壹兩銀子!”
  “沒關系,繼續打造,越多越好!”
  全旭道:“成本壹兩,咱們賣二兩銀子也不算貴吧!”
  “不貴,不貴!”
  牛結實轉而望著鐵匠工坊裏的眾鐵匠道:“都聽到了嗎?現在來活了,抓緊時間幹活!”
  牛結實的鐵匠工坊是全旭手下所有產業裏,唯壹壹個沒有產出的工匠。
  木匠工坊裏制作各家家具和展臺、書案,天天非常忙碌,而郭富貴也壹步壹步擴充人手。
  此時的工匠工坊已經有兩百五十多名工匠,雖然大部分家具不是莊戶們自己用,就是放在學院和其他部分。
  然而,在女人坊的裝修過程中,卻采購了價值六千余兩的家具,算是木匠工坊的第壹筆營收,這讓郭富貴得意了好幾天,每次看到牛結實的時候,他的鼻孔壹直朝天。
  這讓牛結實非常郁悶,好在鐵匠工坊也可以盈利了。
  原本全旭計劃,從後世購買煤球爐的爐膽,結果,杜亮在看到爐膽的樣式以後,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的可以做。
  僅僅四天功夫,杜亮就拿出了爐膽成品,甚至連外殼也做出來了。
  在這四天的時間裏,牛結實等工匠,在全旭大院外邊的空地上,打了足足兩萬多顆煤球,密密麻麻擺成非常壯觀。
  隨著爐膽的爐殼都是陶制,比薄鐵皮制作的煤球爐自然是更加沈重,不過煤球爐也不是到處移動,影響不大。
  全旭將壹顆已經幹了煤球放在柴火上燒,直到煤球燒得壹半通紅,就用煤夾子夾起來,放進爐膛裏,接著再放入兩塊煤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