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美之戰
重生之二代富商 by 小小羽
2021-10-24 10:44
目前,逃出來的六百多萬日本人有很多還都想著返回故土,重建家園,不過他們的機會恐怕不大了,華夏的軍隊已經牢牢控制住了日本海嘯退後露出的土地,日本想要重新建國困難重重。
2003年9月29號,和平集團正式開始秘密拆分,首先被分拆出來的就是和平銀行,這是和平集團的壹個關鍵,和平銀行肩負著發行非元的重任,絕對不能出任何的亂子。
其次,被拆分的是和平石油公司,和平石油公司被拆分為了南非石油公司和北非石油兩個公司,南非石油公司總部比勒陀利亞,北非石油公司總部設置在了埃及首都開羅,壹南壹北,都是大城市。
石油公司分拆成兩個是要增強競爭力,這樣才能讓吳庸更好的來壟斷非洲石油,石油是吳庸手上的關鍵,絕對不能放出去。
石油公司的事完了之後被分出來的則是煉油廠,煉油廠主要負責采油和煉油,這也是吳庸的壹個關鍵,這方面的負責人都是吳庸比較信任的人來擔任,而且身邊還有暗鷹的人監視著。
接下來被分拆的是礦產公司,礦產被分成了七塊,黃金作為了單獨的壹塊,所有的黃金礦只成立壹個公司,這些黃金吳庸沒有打算往外走,留著做他日後的黃金儲備。
貿易公司也被拆分成了四個公司,其中向華夏做運輸的那壹塊單獨成立了壹個公司,這個公司是分拆後貿易公司最大的壹個。
建築,化工,電子等分公司紛紛被拆分,有的拆分後上市運作,有的則還按照老方法往前走,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老公司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名字都被改了。沒有壹個公司再以‘和平’兩個字來命名,整個非洲,壹夜之間叫和平的公司就只剩下了和平壹行壹家。
分拆的工作壹直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最終和平集團被拆分成了五十七個分公司,涉及產業十六類,拆分之後,依然有十三個公司可以進入世界五百強的行列,不過名次沒有那麽靠前了。
這些都是後話,和平集團在拆分的時候,世界上最關註的問題則是新聯合國對美國的戰爭。
2003年10月3號,新聯合國首任秘書長普利索宣布了美國十大戰爭罪,並且再次拒絕接受洛克菲勒家族提出的戰爭賠償,戰爭的陰影迅速籠罩在整個美國上空。
洛克菲勒,摩根兩大家族的老族長再次會了面,洛克菲勒已經做了彌補工作,可依然沒用,只能等著接受這壹戰。
摩根家族也沒有辦法,這次擺明了是世界各國想趁著這個機會把美國徹底的打壓下去,現在他們即使在恨洛克菲勒的魯莽,也要和洛克菲勒壹起聯合起來迎接這壹戰,共同抵禦難關。
2003年10月5號,新聯合國再次發表公開聲明,新聯合國八十九個成員國共同組建了壹百八十萬的聯合軍隊,自此日起,正式向美國宣戰。
雇傭軍的六十萬軍隊已經秘密出發,那四十萬俘虜訓練時間雖然不長,不過熱情卻很高,高到吳庸都有種驚訝。
吳庸並不知道,成為壹名真正的雇傭軍士兵已經成為了這些俘虜最大的目標,他們過夠了之前苦力的日子,絕對不願意在重新回到那種環境中,寧可死都不願意回去。
這壹次作戰,他們每個人都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而去,而且,雇傭軍的長官已經說了,他們死了之後撫恤金和正式的雇傭軍士兵壹樣。誰都知道雇傭軍的死亡撫恤金很高,足夠壹家人生活無憂十幾年,所以,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死在戰場上也是死有所得,至少能夠為家人留下壹份財富。
這些思想也造就了他們高昂的鬥誌,甚至可以說他們是沒有後顧之憂的向前沖,立功能活著回來那更好,到時候他們就會成為壹名真正的雇傭軍士兵,就是他們的家人也會跟著驕傲。
至於雇傭軍會不會講信用,真的實現諾言,這些人並沒有過任何懷疑。雇傭軍在非洲的名聲極好,如果有人在大街上說雇傭軍說話不算話,那肯定會挨扁,這也是當初他們在本國作戰,兵力又高於雇傭軍結果卻是大敗的壹個原因,民心方面他們甚至還不如雇傭軍。
2003年10月9號,六十萬雇傭軍已經全部在墨西哥登陸,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都來的差不多,雇傭軍的最高指揮官,雇傭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員上將高長河親自抵達了墨西哥城。
高長河是雇傭軍的老人,也是吳庸身邊的人,現在已經是第二集團軍的司令,在雇傭軍高層中也算是壹個重要的人物,對雇傭軍把這樣壹個人派來聯合指揮作戰其他國家不會有任何的意見。
2003年10月12號,集合完畢的壹百八十萬聯軍部隊以雇傭軍二十萬人為先鋒部隊向墨美邊境開區,這壹次墨西哥能這麽支持聯軍部隊也很不容易,萬壹這次沒有打贏美國,那麽墨西哥肯定要面臨美國的報復。
美國陸軍已經派出緊急部隊壓在邊境線上,並撤離了邊境附近的普通人,戰爭的陰雲繼續盤踞,隨時可能會壹聲霹靂引爆這場戰爭。
這聲霹靂在10月15號正式打響,聯合部隊首先在墨西哥邊境對美國展開了進攻,首次交火開戰的仍然是雇傭軍,雇傭軍這次戰鬥的表現再次讓人吃了壹驚。
之前,多國已經收到密報,雇傭軍用俘虜當作自己的士兵來參戰,為此他們還質問過雇傭軍的朱奇,不過朱奇並不買賬,只告訴他們每壹名去參戰的人都是雇傭軍的士兵,沒有什麽俘虜存在。
面對雇傭軍的‘無賴’,其他人也只能忍了,好在這些俘虜之前也是軍人,而且還有二十萬的正規雇傭軍參戰,雇傭軍還沒做到太過分,大不了這四十萬人當炮火來用,這次的戰鬥,本就沒有打算只用這壹百八十萬人,後續肯定還會增兵。
不過在開戰之後,各國高層們才發現他們錯了,前鋒的雇傭軍在軍容上確實比不過他們所了解的雇傭軍,可作戰起來的勇猛程度卻絲毫不弱於真正的雇傭軍。
特別是在戰場上,壹些受了重傷的人寧願自己當靶子吸引敵人的戰火也要給同伴制造機會殺敵,完全的視死如歸,這種壯烈的氣氛讓每壹名士兵都非常的感動。
沒人會想到,這些人來之前,本來就是抱著必死之心而來,死,只不過他們的壹個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能為身邊的同伴爭取最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因為他們都知道,戰友能存活下來,對自己的家人也是壹種幫助,自己在戰場上救過他們的命,他們回去之後絕對會保護自己的家人不受欺負,要是不這樣做,他們會受到所有雇傭軍士兵的唾棄,這種行為也是雇傭軍士兵的壹種傳統。
拼死的雇傭軍很快打通了壹條通往美國內地的通道,不過他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四十萬俘虜士兵轉做的臨時雇傭軍,整整死傷了十萬人,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很多壯麗的篇章,連聯合軍隊總指揮官都脫帽為他們致敬。
非洲,比勒陀利亞和雇傭軍總部。
吳庸和朱奇他們也沒有想到這些俘虜士兵居然會有這樣意外的表現,他們的表現絲毫不弱於壹名真正的雇傭兵,甚至可以說更盛壹籌,他們每個人都當的起雇傭兵這個勇士的稱號。
感動之後,吳庸再次想到了那還剩下的六十萬俘虜,這些俘虜要有這樣的鬥誌留在那裏挖礦實在太可惜了,不過沒想好怎麽用之前還只能留他們挖礦,只有在激勵之下他們才會做出這樣的壯舉。
因為雇傭軍的拼死之戰,美國意外的出現了壹個缺口,這不僅打亂了聯合軍隊的作戰計劃,也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
誰也沒有想到,美國重兵壓在邊境居然沒撐過三天就被聯軍打開了口子,讓聯軍進入到了美國本土,這個口子壹開,下面的戰事對美國將會大大的不利。
而聯軍壹方,因為這個口子的打開則變的士氣高昂,聯軍指揮部統壹決定乘勝追擊,這次雇傭軍的表現讓之前很多有意見的人全都閉嘴,即使他們是俘虜也沒有關系,只要能發揮出超強的作戰力就行。
這壹次作戰,也被載入了史冊,被評為史上最強大的壹次俘虜作戰。評看各國歷史,還從沒有過這樣大規模的俘虜能如此用心的作戰,這壹戰,也看出了很多的東西,讓其他各國的人對雇傭軍更加的警惕。
2003年10月22號,美軍後撤,菲尼克斯和奧斯汀兩大州府城市相繼失守,開戰僅壹周,美國連失兩大州府,對他們的士氣也是壹個巨大的打擊。
美國國內,開始不斷的宣傳臨時的撤退是為了日後的勝利,同時也號召大家踴躍參軍保家衛國。為了這次作戰,美國政府是下了狠心,準備招收三百萬常規軍,就算訓練時間不足,也要利用科技上的優勢把聯軍趕出美國。